美國秘制生物武器計劃:不殺一個人,也能摧毀一個國家

2019-11-07     SME科技故事

如果讓你列舉出恐怖的生化武器,你能說出哪些?芥子氣、沙林毒氣、嵌合病毒、炭疽桿菌、霍亂桿菌等等,相信大家最先想到的都是針對人體的殺傷性武器。

然而,另有一類不直接針對人體的生化武器同樣可怕,甚至能決定一個國家的生死存亡。在上個世紀60年代冷戰的鼎盛時期,美國曾展開了一項關於這類武器研製的瘋狂計劃,而且專門用來擊垮亞洲國家。

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武器能擁有如此巨大的殺傷力呢?為什麼如今的我們仍不該忽視它們將會產生的巨大破壞力?

在講述這一切之前,讓我們先簡短介紹生化武器及其在美國的發展。實際上,人類使用生物武器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古人們最先會訓練毒蛇或是猛禽來用於戰爭。到了18世紀,人們開始利用傳染病毒等進行攻擊。當初英國進攻北美洲頻頻受挫後,他們偽裝求和,派人將天花患者用過的毛毯等送給當地印第安首領。

接過大禮後,印第安首領將它們一一分發給士兵。很快,許多印第安士兵感染天花病倒,並且相繼死亡。這才讓英國人輕鬆占領了印第安人的大片土地。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物武器的種類從需要媒介傳播的細菌到真菌、病毒和立克次氏體等。一戰後,主要以具有毒性的化學物質為主的化學武器也逐漸發展起來,兩者通常被統稱為生化武器。

而在生化武器研發方面,美國起步得並不算早。

儘管說在一戰期間,美國就試驗了一種叫蓖麻毒素的生物武器。作為一種劇毒蛋白質,蓖麻毒素主要存在於蓖麻籽中,易損傷肝、腎等器官,甚至能致人死地。但直到1942年美國還沒有製造生物武器的能力。

美國E120生物(細菌)炸彈剖面圖

同年11月,時任總統羅斯福開啟了生物武器計劃。這一計劃便開展了近20年的時間。與其他國家一樣,美國主要發展了炭疽桿菌、腦脊髓炎病菌等7種生物毒劑和武器。由於過程不公開,這給美國民眾造成很大傷害。

除了在本土,美國還將生化試驗的基地轉移到了其他國家,比如日本的沖繩。此外,他們還思路清奇地開拓了專門針對農作物的武器研究。沒錯,這就是能不直接殺死一個人,卻也能摧毀一個國家的法寶。

有句話老話說得好,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大致的意思是出門之前,要先備好糧食。那如果直接摧毀敵人的糧食,不就能夠不戰而勝了嗎?美國正是打著這樣的如意算盤,開始在日本沖繩進行與眾不同的真菌武器研發。

稻米是我國數千年來賴以生存的主要糧食,跟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更強調了米飯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不單是中國對大米情有獨鍾,水稻更是被稱為「亞洲的糧食」。

美軍沒有品嘗出米飯的可口,卻發現了能一夜之間將整片稻田毀掉的方法。該方法就是培育出一種對水稻殺傷力極大的稻瘟病菌。

稻瘟病菌的分生孢子

當水稻感染了這種致病真菌後,就像是人得了晚期癌症一樣無法再救活了。早在我國古籍《天工開物》中,便記載了稻瘟病的恐怖:「凡苗吐穡(即抽穗)之後,暮夜鬼火游燒,……凡禾穡葉遇之,立刻焦炎。」其實稻瘟病在民間也稱為「火燒瘟」,這是因為水稻感染這種疾病後大面積枯死,看起來被火燒過一樣。

又因為稻瘟病是傳染病,有人將它類比為黑死病,一種14世紀在歐洲奪走7500萬至2億條生命的傳染病。因此,它也被叫「水稻殺手」等。不同的是,人類已經能很好地控制鼠疫,但至今很難控制稻瘟病的爆發。

一旦稻瘟病爆發的話,就很難控制,常常導致水稻大幅減產甚至絕收。它可不像野草那樣能火燒後春風吹又生,這樣一來,普通百姓就很可能會因為失去糧食活活餓死。

水稻莖上的節被稻熱病菌感染

你可不要覺得這聽起來似乎並不可怕,但主要由真菌引起的糧食危機千萬不容小覷。19世紀中期,一種名叫致病疫霉的真菌曾經導致愛爾蘭馬鈴薯的災難性歉收,數百萬人因饑荒死去,使英國統治下的愛爾蘭人口銳減近1/4。

就算在現代科技發達的當下,如果水稻、小麥、玉米、馬鈴薯和黃豆這5大糧食作物在一年中同時遭到真菌肆虐,則當年全球糧食減產可能高達9億噸,這將導致42億人挨餓,出現全球性饑荒。

據史料記載,美軍將可對水稻造成嚴重傷害的「稻瘟病菌」撒在稻田中,收集試驗數據。他們在沖繩和台灣,使用小型噴撒機撒了病菌。1961年4月在沖繩進行的試驗中還記錄了幾十米之外病菌傳播的程度。

愛爾蘭大饑荒

將病菌武器化之後,美軍的想法是利用集束炸彈或噴水冷卻塔來污染地方的水供應,使敵方農作物感染稻瘟病菌,活生生餓死敵軍。除了稻瘟病菌外,專門針對農作物的生物武器還包括小麥稈鏽病製劑等。

不過到了尼克森時代,如日中天的美國生物武器計劃宣告終止後,這些瘋狂的真菌武器計劃也無疾而終了。

你可不要天真地以為這是美國總統良心發現,取消的原因可能是生物武器的成本和副作用實在太高了。自從1961年起,美國生物武器研究不斷膨脹,支出也水漲船高。1969年,美國生物武器預算高達每年3億美元。

然而,這一切並沒有真正結束。在越戰時期,美國開啟了牧場幫手計劃,使用化學武器摧毀花、草、樹木等。不像之前想利用稻瘟病讓敵人陷入糧絕的境地,他們不惜代價破壞大自然植被,只是為了強行使敵人暴露。萬萬沒想到的是,至今仍有許多人受到化武災難的折磨。

那時,美軍開著飛機向越南叢林播撒大量所謂的脫葉劑。這些化學藥劑大部分是當時從孟山都和陶氏化學生產的,由兩種除草劑(2,4-D和2,4,5-T)等比例混合而成的脫葉劑,又被稱之為橙劑。

凡是接觸到這種製劑的樹葉,都會在很短的時間掉光,甚至樹木也因此死掉了。當茂密的叢林沒過幾天就變得灰禿禿的一片,場面無不令人嘆息。

當時就有美軍已經知道這些藥劑效果之所以這麼強烈,是因為摻雜了二噁英(TCDD),一種極有可能對人體有傷害的劇毒物質。但他們卻還是選擇繼續實施這一計劃。

就這樣,整個越南戰爭中,美軍至少指揮灑下了2000萬加侖(1加侖約為3.8升)的脫葉劑在了地面,並且有210萬到480萬不等的人接觸到了這些化學物質。為了打仗,似乎也從來沒有人關心濫用這些化學物質還會帶來何等的嚴重後果。直到1973年美軍退出越南,越戰正式結束。

可不久之後,在戰區生活過或者歸來的人就開始患上出現身體不適,患上疾病。輕則只是感冒、發燒等,重則患上了喉癌、肺癌、帕金森病、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中風等癌症。

越戰老兵

就算是逃過病魔的正常人,等他們結婚生子後也出現了罕見的異常現象。因為他們生出的小孩有些少了大腦和部分顱骨,還有的天生沒有眼睛或是四肢萎縮畸形等怪異現象。而缺胳膊少腿幼兒或渾身潰爛的畸形兒,抑或是智障兒童更是普遍。

雖然很多研究都直指越南先天性畸形的情況與橙劑中的二噁英有關,但是拒不承認似乎總是成了大國濫用化學武器之後的姿態。美國在2012年制訂一項計劃,決定花費900萬美元幫助越南殘障民眾,但美國政府對外界的種種指責一直矢口否認。

可見,表面上看針對農作物的生化武器不如針對人體的生化武器危害大,但長遠來看,它們造成的影響更加恐怖,何況這種策略還容易被人們所忽視。

畸形嬰兒

我們知道從1975年起,包括美國在內100多個國家簽署了禁止使用生物武器的國際公約《日內瓦公約》和《生物武器公約》等。

不過從「9·11」恐怖事件發生之後,為了反恐美國再次啟動了生物武器的研究。2004年,美國國土安全部曾公布了一份演示文件,內容暗示生物武器威脅辨別中心將製造、試驗少量武器級微生物體,甚至一些經過基因改造的病毒和細菌。

2006年,《華盛頓郵報》還報道,美國政府正在建造一座高度保密的實驗室機構,用來研究生物武器。

五角大樓舉行防生物武器實戰演習

為了防患於未然,我國也有一群科學家正孜孜不倦地尋找預防這些武器的方法。就拿稻瘟病菌來說,世界上85個國家都存在稻瘟病菌的身影,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在努力尋找方法控制它。

我國四川農業大學的陳學偉教授團隊就走在了世界前列,率先找到了水稻稻瘟病的持久抗病基因。

自然界中存在一些抗病基因,對不同病原菌菌株都表現出抗病性,稱為廣譜抗病基因。攜帶這些基因的農作物不會因為病原菌的變異而失去抗性,因此在田間表現出持久的抗病性。

陳學偉教授團隊找到了廣譜抗稻瘟病基因「bsr-d1」。迄今為止,還沒有發現任何稻瘟病菌株能逃逸該基因產生的抗病性,而且不影響產量和品質。

因此,這種抗病基因很有可能成為稻瘟病這個「水稻黑死病」的剋星,為我們培育廣譜抗稻瘟病品種,從而使得稻瘟病菌的這項秘密武器失去作用。



千古以來,居安思危是智者避免災禍的良方。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都要握住防患於未然這把鑰匙,才能打開通向和平的未來大門,避免災難和不幸的發生。

Biological agent .Wikipedia. on 14 August 2019, at 09:17 (UTC).

美被指曾針對中國試驗生物武器- 國際- 新京報網 2014年1月13日

生物武器殺傷力大 基因戰爭你不得不防 來源:中國國防報作者:王軍責任編輯:張琴2014-01-22 17:31

橙劑:延續50年的越戰創傷-查爾斯·施密特 , 高天羽 - 《環球科學》 -2016

阮仲仁,陸忠山. 救助二噁英、橙劑的受害者——當前越南社會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J]. 東 亞縱橫,2002,(12):39-41.

楊天虎. 英國政府對19世紀中葉愛爾蘭大饑荒的對策研究[D].南開大學,2013.

不談四川農大的獎勵,專談其成果:找尋「水稻黑死病」的剋星 作者: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 周儉民 知識分子 2017-07-15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XTMTG4BMH2_cNUgMKB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