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鳥偵察機起飛時油箱幾乎是空的,並非機身漏油,而是太"熱"了

2020-04-16     小康視野

在冷戰期間,美蘇雙方都十分重視對對方軍事力量的偵察,赫魯雪夫甚至曾經說過:"在衛星的注視下,航空母艦就是海上棺材"這種豪言壯語。而美國自然也不甘落後,在冷戰剛剛開始便派出大量的U-2偵察機對蘇聯等國進行軍事偵察,在數次被擊落之後,才稍微收斂了一些。U-2行不通之後,美國在偵查方面便吃定了"高空高速"這一理論,研發出了SR-71黑鳥高空偵察機。這款偵察機可以在三萬米高空以三倍音速的超高速飛行,在駐阿拉斯加州的軍事基地起飛之後,僅需要很短的時間就能飛躍蘇聯的西伯利亞區域,前往蘇聯腹地進行軍事偵察。就算到了今天,這款偵察機也沒有被任何國家擊落過,飛行安全記錄基本上還算比較好。畢竟就算是戰鬥機可以飛到三倍馬赫,也不能在這一速度下發射飛彈,蘇聯的確派出米格-25戰鬥機對其進行攔截,但是因為速度過快導致飛彈無法離開發射架而失敗,就算是使用機炮也難以將其擊落,可以說這款偵察機是絕對安全的,直到冷戰結束,美國才四處宣揚這款偵察機的存在,在冷戰期間SR-71的一切詳細數據都屬於最高機密,一般的飛行員就連SR-71機隊駐地在哪都不清楚,更別說其他細節了。

與正常飛機不一樣,SR-71在起飛之後要前往附近的空中加油走廊進行加油,而不是在油料消耗的差不多才會使用空中加油機。其實,SR-71起飛的時候油箱幾乎是空的,不會帶多少燃料,就算這樣飛機的漏油也是十分嚴重,可以看到SR-71在低速飛行的時候,表面上覆蓋一層厚厚的燃料,只有在高速飛行的時候,SR-71外表才可以保證光潔。那麼,究竟是什麼使得這款先進的飛機如此不堪?

其實,SR-71偵察機為了應對三倍音速下的氣動加熱問題,機身油箱結構是預留了一定的伸縮縫,這意味著在地面上飛機油箱其實並不是封閉的,自然會有燃料露出來。只有在飛行狀態中達到一定速度才可以迫使伸縮縫閉合,也正是因此,SR-71在起飛之後才會加滿油箱,畢竟誰也不想飛機在飛到目的地之前將自己所有燃料都撒到空中了,這不僅僅是一種浪費,更是一種危險。

此外,SR-71使用的並非是普通的航空燃料,而是特定的JP-7燃料。JP-7雖然屬於耐高溫燃料,但是被加熱到150攝氏度甚至更高,還是會引發一定危險的,畢竟在三倍馬赫飛行時侯,SR-71表面溫度達到了驚人的200攝氏度,只有在油箱中填充惰性氮氣才能保障燃料的安全,就算是在空中加油情況下,也很難全部加滿,更別說地面加油了,在地面是很難讓油箱全面惰化的,非要做的話,首先要填充36.28噸JP-7,排出油箱中所有空氣,然後再由氮氣"逼出"6.8噸JP-7,這才能讓SR-71全面惰化,這麼做唯一的好處就是讓SR-71一起飛便可以飛到三倍馬赫,但實際上這是沒有多大意義的,畢竟SR-71位於阿拉斯加的基地是十分安全的,有足夠時間給SR-71進行空中加油。隨著燃料不斷地消耗,才會有更多惰性氣體填充進油箱,這種情況才能保障飛機燃料穩定燃燒,不會造成的風險。

到了今天,SR-71已經全面退役了,原因很簡單,這款飛機的假想敵蘇聯已經消失了,沒有必要花費大量軍費去養活這麼一款飛機了,更何況現代衛星偵察技術日益完善,使用衛星拍攝的圖片已經遠超SR-71,沒有必要讓飛行員執行如此危險的任務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Un5nXEBfwtFQPkdG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