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懂得伏藏與付出,利而不害,才能夠元吉在上,終可大成

2019-07-23     大朴國學

今天是大暑節氣,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二個節氣。

也就意味著,即使按農曆來講,一年也已經過去了一半。

與往常不同,昨天寫這篇稿子的時候,是下午四點多,這之前,悶熱無風的夏日午後,酷暑難當,坐著也會流汗,剛開始寫的時候,一陣清風徐徐而來,甚是愜意,靜下心來,你能感覺到因為這徐徐清風,身體表面的汗水在揮發的時候,帶走了身體的煩熱,隨之而來的是一種神清氣爽的快感。


每年的大暑節氣,基本都是在中伏前後,今年正好是從昨天開始進入中伏,不過,今年的中伏是20天,一直要持續到8月10號,這當然也基本是一年中最最熱的一段時間了。大暑時節,如果不是雷陣雨或者某些沿海城市颱風來的時候,一般風速都比較低,上蒸下煮,確實很難熬。

進入大暑之後,頻繁的雷陣雨會經常光顧,不過來得快,去的也快,暫時的清涼,換來的是更徹底的桑拿。

大暑的三個物候分別是: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

看過我前邊寫節氣的文章的朋友,可能會注意到,我會經常寫一些小時候在農村的記憶。

今天寫一寫幾個主題:螢火蟲、吃伏羊、井

螢火蟲:

小時候,在農村,這個時節夜裡除了捉知了,就是跑的稍微偏僻一些的地方去捉螢火蟲。捉螢火蟲需要特別小心翼翼,因為螢火蟲多是生活在草叢裡,稍微動作大一點,就很容易打草驚蟲。捉來的螢火蟲一般都是放在竹籠里,既能透氣也能透光,幾十隻螢火蟲發出的光就已經很亮了。有時候,還會和小朋友,不顧夏天的炎熱,幾個人鑽到被單里去仔細的欣賞。

現在想再找螢火蟲,確實已經非常的困難了。螢火蟲生長需要特別乾淨的環境,水土和空氣中有農藥、化肥、殺蟲劑,我們就很難見到螢火蟲了,即使能夠見到,一些女士身上的香水也會讓螢火蟲快速的逃離。

孩子大一些,帶她去看看螢火蟲,而不是用螢光棒告訴她那是螢光。



吃伏羊:

我老家,魯西南一帶有吃伏羊,也就是在這個階段喝羊湯的習慣。這個時候,來碗熱騰騰的羊湯,就著剛出爐的燒餅,燒餅中的麥香和羊湯的鮮美,還有渾身上下不停地流著的汗。最重要的是來自腸胃的舒暢感。

現在很多中醫館,一入伏就開始給人貼伏貼,當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貼伏貼,而是對於那些體內寒氣比較重的人才適合。

我既吃過老家的小尾寒羊,也吃過西北的大漠灘羊,自是不同的味道,但都是一樣的鮮美。

人在夏天,體表大量流汗,其實內臟,特別是腸胃的溫度相對來說是比較低的,如果頻繁的喝冷飲,很容易刺激胃黏膜收縮變薄,特別容易損傷。

再就是,夏天喝水,最好不要一次喝太多,因為快速大量喝水很容易血液快速回流心臟,造成血壓升高,也很容易頭暈。

中醫上說,冬吃蘿蔔夏吃薑,夏天對自己的腸胃好一些,沒壞處,可別無節制的冷飲、冰啤。

水井:

我老家在附近來說,地勢算比較高的。村裡的老人講,歷次發大水,都是到我們村後邊就下去了。還朦朦朧朧有的印象是,剛記事的時候,村裡還有那種有軲轆的老井,每家拿著桶去打水;年齡稍大一點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自己打壓水井了,老井沒有水,也就慢慢荒廢了,我們還曾經跳到井底去玩。再後來,乾旱的時候越來越多,就只能到村裡池塘的底部去打井了,大家又開始了排隊挑水的生活。再之後,就是前些年開始打深機井,一個是澆地方便,慢慢的也都弄了自來水。

,是一個傳統鄉村社會的中心,人人離不開水,每天都要打水。而水井也是中國最早出現的公共財產之一。

先民們最早是從比較早的臨水而居,市場暴漲的河水很容易把房屋和儲存的食物給沖走,他們開始逐步向離河流稍遠的地方居住,而前提就是要有穩定的水源,要麼有足夠的蓄水的池塘,要麼就需要有水井。

相傳,井是由黃帝發明的,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是伯益發明的。

有了井的發明,才使得先民們能夠遠離經常泛濫的河流,能夠安居下來,應該也會促進人口的快速膨脹,與之而來的,就是先民們生活方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使得精細化的農耕成為現實,也逐漸開始了公共化的生活。

我們現在經常說,吃水不忘挖井人,挖井,其實已經成了給予恩惠的代名詞,可以說我們其實一直低估了水井、水源對我們生活、生命的重要性。

後來,市井這個詞的出現,其實就是依井為市,那時候井在商業中的地位就像我們現在的很多地標,而這個市也就相當於了我們現代的中央商業區。

我們傳統上,還有一個成語經常使用,就是背井離鄉,用這個詞來代表離開家鄉,外出闖蕩謀生。從這個角度來說,老家的那口井,就記錄著我們的鄉愁



我們前邊的節氣的文章也都講過,每個節氣,用六十四卦,把三百六十五天進行等分,大暑節氣開始的時候正好屬於水風井卦,卦象是木上有水。

根據學者們的研究,古代的井,底部都鋪有木質井盤,主要是為了防止底部流沙層的井壁塌陷,達到澄清水質的目的,同時也是古人天圓地方理念的提現。



水風井:坎上巽下

《井》:改邑不改井,無喪無得。往來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

初六,井泥不食。舊井無禽。

九二,井谷射鮒,瓮敝漏。

九三,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王明並受其福。

六四,井甃,無咎。

九五,井洌,寒泉食。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序卦》曰:困乎上必反下,故受之以井。

彖辭:巽乎水而上水,井。井,養而不窮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剛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

象傳:

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勞民勸相。

井泥不食,下也。舊井無禽,時舍也。井谷射鮒,無與也。井渫不食,行惻也。求王明,受福也。井甃無咎,修井也。寒泉之食,中正也。元吉在上,大成也。

改邑不改井:建功立業,飲水思源 上邊我們說到過,城鎮的變化從古到今從來沒有停止過,但是有一樣是從來沒有變化過的,那就是井。人不管走到哪裡,城市不管變更到哪裡,都要挖井。為什麼?人要吃水的。這其實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樣的邏輯,我們在社會當中發展,我們扮演的是邑還是井這樣的角色,就決定了人生的態勢,我們如果可以做別人的井,我們就一直有用,一直會被重用,就一直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是井井有條的第一個字,也就是人要有做井的本錢。大家想,井的本錢是什麼?隨時可以為別人提供井水,也就是時時處處可以為別人帶去利益,這是付出的文化,這也是捨得的邏輯。

卦辭後面接著講無喪無得。往來井井:這又是一個非常高明的境界,自己天天為別人付出,但是自己的能量並沒有減損,這是其一。其二,自己天天為別人付出並不是為了什麼收穫,也就是說自己的付出就是真實的付出,這並不是投機行為也不是投資行為,這更是強者的法則,施恩不望報,利萬物而不爭。

後面接著講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這是什麼意思?這就是井井的第二個井字,大家看井這個字的結構,兩橫兩豎,這個字非常有意思,既取象於井口的意思,更代表了井的真實用度的現象。什麼現象呢?井水的上下運動和左右運動交替進行。

井井有條第一個井字是增長,第二個井字是變化,這依然是乾坤兩卦的思想和邏輯,也就是說,我們要學會井井有條,首先是做好增量,然後是研究好變量。增量是保證了付出的能力,變量是保證獲得利益的法度,這才是真正的井井有條。 謹小慎微,善始善終

接下來我們進入爻辭,來看爻辭是如何指導我們做到井井有條的:

初六,井泥不食。舊井無禽:潔身自好,與人為善 充滿污泥的井水是沒有人會喝的,一個乾枯的井旁邊連一隻鳥都不會落下,這其實就是告訴我們,人要潔身自好,不能有污點,不能有醜陋的行為,要與人為善、要積極付出。

九二,井谷射鮒,瓮敝漏:目不旁視,專心致志 這是什麼意思呢?現實中我們有很多人是這樣的,他自己明明有很強的能量,但就是非常憐惜自己的體力和腦力,一點都不為別人付出,時間久了會怎麼樣?

九三,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王明,並受其福:我說是坦坦蕩蕩,心底無私 這是什麼意思呢?自己在付出的時候就像井水一樣,沒有辦法保持永遠都是最清潔的、最乾淨的的,但是付出總比不付出是好的,日積月累的付出是會讓自己的人生得到最好的沉澱的,人只有在這樣不斷付出的過程中,才能沉澱出自己的人生格局,才能找到真正的付出之道,也就是找到井的第二個字。

六四,井甃,無咎:是君子固本,自我加持 這其實就是有為法則的提高。

九五,井洌,寒泉,食:我說是能以自立,能以眾生 這就是一個比較高明的狀態,也就是自我修養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不但能付出,而且會付出,這既解決了自生的問題,也解決了眾生的問題。

在很多時候我們付出會覺得心理不平衡,但是學完了井卦之後,大家就會明白,付出本身就是一種提高,奉獻本身就是一種收穫,利人利己,這就是利而不害,這就是真正的王道法則。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我說是積極進取,分享之道 這裡為什麼要講到勿幕?就是井井有條的收穫要推而廣之,要與人分享,要讓大家學習、傳承和傳遞這樣的正能量。大家都學會了井井有條的法則,就會對社會的發展和百姓的成長起到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我給大家講過很多次了,周易上爻的邏輯基本上都是眾生的法則,也就是說,讓更多人學會、接收並運用這樣的法則。

白居易的一首《銷暑》,應該能寫出很多人此時的心境吧:

何以銷煩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此時身自得,難更與人同。

大暑節氣,是一年中最熱的階段,大多數植物都是最繁盛的時候,而此時的我們則要學會伏藏,只有伏藏才能在這個時候,安心靜氣,自得清涼,為隨後的秋收、秋播積蓄力量。

而井卦告訴我們,只有像井一樣,能付出、會付出,源源不斷的利人、利他、利而不害,才能夠元吉在上,終可大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PPJHWwBmyVoG_1Zkgt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