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這種水生植物,價格堪比汽鍋雞,鮮美不輸肉類

2019-08-09     壹路吃

如果要我評出滇東南最好吃的地方,建水當之無愧。當腸胃跟燒豆腐、草芽米線、腸旺米線、汽鍋雞、涼勺粉和泡梨如膠似漆過那麼幾天以後,再提起這座小城,心裡都會洋溢著一種特殊的親昵感。

這種親昵感多少是帶著一點兒偏心的。除了建水燒豆腐,怎麼也吃不厭的,還有一種當地特產的水生植物——草芽。

建水菜市場上的草芽。圖/西夏

在紅河州的田間地頭,總有草芽嶄露頭角,但它最主要的原產地,還是在建水。《建水縣誌》中就有記載:「草芽熟藕,味較甘美為邑中特產」,可見當地人對它的喜愛。

建水這座小城就像它的名字一樣,天生與水結緣。城中分布著大小井眼上百口,甘甜的井水,是建水豆腐揚名的原因。而草芽也是一種對水質要求極高的植物,但凡有一點污染,都會停止生長。

第一次見到草芽,很可能把它當成藕帶,尤其是切成寸斷兒的炒草芽,通透、白凈,無論是個頭還是口感,都跟藕帶有幾分相似。沒來建水之前,我曾問過紅河州的朋友,草芽是什麼口感,她的形容很有意思:「就像把很多層紙捲起來,一口咬下去,就是草芽的口感。」聽起來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但直到我親口吃過以後,才體會到這個形容的精準,就是那種介於軟硬之間,似脆非脆的口感。除了藕帶,茭白和花生芽,也跟草芽的口感有相似之處。

藕帶,無論外形還是口感,都跟草芽有些相似。圖/網絡

清朝小資第一人李漁,在《閒情偶寄》中定義了他心目中的完美蔬食:清,潔,芳馥,鬆脆。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鮮。

好吃的蔬菜,鮮美不輸給肉類。其中又以山野、水鮮為最。菌子、筍、藕、荸薺皆屬於此類。筍用來燉肉,人們大多「食筍而遺肉」。草芽作為蔬菜培育食用,在建水不過一百年歷史,李漁並沒有吃過,但按照他的標準,草芽顯然有資格進入他的「完美蔬食俱樂部」。

這類蔬食,做法大體分為兩種思路:要麼吊出鮮味,要麼煨入油脂。用草芽汆湯可謂一舉兩得。熬好的雞湯放入草芽煮一煮,湯頭中既有甘美,多餘的油脂又能滋潤草芽,讓它吃起來沒有那麼單薄。

草芽米線,至鮮至淡。圖/西夏

建水的草芽米線好吃,就得益於這種湯底。古城西門附近,有一家叫做臨安味道的老店。早上從店裡飄出來的熱氣,就是最好的招牌。雞湯或骨湯中加入草芽、酥肉、韭菜、薄荷等香料,米線或卷粉現燙,用大海碗裝起。呷一口湯,那份鮮美,不是用醬料調配出來的湯底可以相提並論的。在我吃過的所有湯粉類食物中,這一碗絕不輸給越南pho、潮汕粿條湯、撫州泡粉,甚至遠勝於隔壁蒙自的過橋米線。這份讓人沉浸其中的鮮美,自然有草芽的一份功勞。

汆湯之外,炒食是我第二喜歡的烹飪方式。建水的本地菜館,重油微辣居多,難得有草芽這麼凸顯本味的食材。如果你懂得欣賞蔬菜本身的清香,清淡、脆嫩的素炒草芽應該就很對味。建水本地還有專門的「草芽宴」,盡有草芽溜魚片、草芽炒雞絲、草芽燴雲腿等等。草芽本身富含多種胺基酸,搭配葷食,也是很妙。

我個人很喜歡的炒草芽。圖/網絡

而有些做法就不那麼盡如人意了,比如燒烤攤上的烤草芽和涼拌草芽,我個人就不是很喜歡。水生植物,吃的就是個鮮靈勁兒,摘下來的草芽若不泡在水裡保存,水分流失的很快,入口就像灰姑娘的魔法瞬間消失,毫無亮點可言。何況是在火上烤,還下孜然、辣椒粉等重料,口感乾癟不說,清香也被掩蓋無遺。涼拌放辣椒、醬油和香油更是犯了分不清主次的大忌,吃一嘴調料味,不知樂趣在哪?

烤草芽和涼拌草芽,調料比較奪味。圖/西夏

一盤炒草芽的價格,在建水與一鍋汽鍋雞相當。「建水十八怪,草芽當作象牙賣」,當地有人叫它「象牙菜」,說的不僅是草芽潔白的色澤,也是不便宜的價格。

貴有貴的理由,從種到收,再到保存,草芽渾身上下都寫滿了矜貴二字。即便在水土最相宜的建水,也不是隨便哪塊田都可以種的,只有那麼四五塊田的出品最好。

采草芽是個苦差。圖/趙敔

扎在淤泥中的草芽樹,葉子長的有點像捆粽子用的馬蓮草,而草芽,便是扎在水下淤泥中的幼嫩根狀莖。采草芽的人,要向采藕人一樣,穿起皮褲和膠鞋,戴著手套,站在涼颼颼的水田裡去「摸」。摸到了,還要用經驗和手感判斷是否適合採收。一根草芽樹,能吃的只有根部這麼長的一截嫩芽,采早了太嫩,味道出不來,老了又賣不上價錢,還不如任它長大,能生髮出更多草芽。

草芽,小的口感比較嫩。圖/西夏

新采的草芽,有一種青澀的草香味,雖不像吃起來那麼討喜,但也能讓人感覺到一種與自然連接的樂趣。蘇東坡說「人間有味是清歡」,建水的草芽,就是對這句詩的最好回應。

- END -

文 | 西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FdchmwBvvf6VcSZAth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