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開展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以來,每天早晨不到六點,在桂湖街農貿市場,總會看到一個推著摩托車買菜的身影,他就是內江經開區壕子口街道的機關食堂師傅羅萬奎。
羅師傅今年已經56歲了,是一名4050公益性崗位職工。大年三十這天,在接到單位上班的通知後,他放棄與家人團聚,第一時間回到了工作崗位,為一線疫情防控工作人員提供就餐保障。
隨著地毯式摸排工作的不斷深入,排查出居家觀察的居民數量急劇增加,為確保隔離管控和服務保障工作落到實位,保證後期摸排工作的持續推進,他主動請纓,承擔了每天為所有居家觀察居民採購和派送食材的任務。
為了讓每一位居家觀察對象能夠吃上新鮮的蔬菜,他每天早晨天還沒亮,就騎著自己的摩托車到農貿市場採購食材,按照統一標準和當天居家觀察對象數量進行分裝打包,像「快遞老哥」一樣來回奔波於6個社區。如此長達十餘日,居家觀察對象最多的時候接近200人,需要採購三百多斤蔬菜,摩托車要運兩三趟才能拉完,但他卻從未有過怨言。他常說:「我雖然不能到社區入戶摸排,但希望盡我所能,為抗疫出一份力,保障居民的生活物資,消除他們的後顧之憂!」
在抗疫一線的各個工作崗位上,正因為有了千千萬萬個像羅師傅這樣的普通人,才使疫情防控工作得以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