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死而復生」的神話,為何每個國家都不相同?

2023-06-18     陳坤說歷史

原標題:都是「死而復生」的神話,為何每個國家都不相同?

古往今來,世界範圍內的部落和民族不可勝數,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就有生老病死的存在;只要是有人跡的地方,就有不同類型神話的流傳。因而將「死而復生」神話作為最基本的神話類型,不免顯示出其地域流傳的廣泛性。對於世界神話體系的劃定目前有五大體系(即古希臘羅馬神話、古代埃及神話、古代印度神話、古代中國神話、古代北歐神話及其他不成系統的神話),以及下文所採用的十大神話體系。有鑒於五大神話體系的籠統性和「死而復生」神話的歷史久遠性,並不能窺見諸多民族「死而復生」神話的細微差異,本論文採用十大神話體系的劃分方式對各神話體系中的「死而復生」神話的地域分布及其特徵簡要介紹與總結如下:

古代埃及的「死而復生」神話

古埃及的「死而復生」觀念集中體現在其濃厚的冥世觀念和喪葬禮儀的隆重與繁盛,這是其他民族所不可企及的,「木乃伊」、「金字塔」、陵墓所相伴的「死而復生」的宗教觀念,為世界罕見,反映了古埃及人民對於永生的渴望和追求。

其次古埃及神話的另一重要特點就是君主之神化,古埃及人相信:法老為半神乃至神。法老也以神之子自稱。法老自稱是太陽神阿蒙-賴神之子,是神在地上的代理人和化身。法老位於權力金字塔的頂端,具有絕對的權威,法老被製作成木乃伊置於金字塔之內,實際上是人類對於太陽的無限崇拜和嚮往,這與濃厚的日神崇拜息息相關,自然也顯示了一種對永生的嚮往。

埃及位於尼羅河下游,瀕臨地中海,南部與廣闊無垠的撒哈拉大沙漠為鄰,自然條件頗具特色。古埃及曾為非洲的奴隸制國家。公元前 4000 左右,由眾多農村公社結成 40 個諾姆(州)。大約公元前 3000 年左右,上埃及征服下埃及,自此形成統一的國家。古埃及成為了世界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古埃及神話的形成,始於公元前 6000 年到前 4000 年之間,也即階級社會產生之前。

古埃及的前王朝時期,古埃及版圖中存在著眾多部落、部族,後逐漸形成 40 個諾姆。在各部落、部族和諾姆之中,均奉有其特定的神靈。在古埃及神話中,地域神的崇拜、自然崇拜、動物崇拜之間緊密聯繫,成為一種地域性崇拜與動物崇拜的神話博物館。

古代兩河流域與西亞的「死而復生」神話

古代兩河流域與西亞神話之所以納入「死而復生」神話研究的重要領域,與其有豐富的「死而復生」神話不無關係。在古蘇美爾人和巴比倫人的觀念中,對自然的崇拜占據了重要地位。有關死而復生的神話,多與豐饒女神英安娜有關。在西支閃米族人的神話中,時序神話顯然居於顯著地位,這種關於豐饒之神、神代更迭、諸神對王位的覬覦的神話,廣為流傳;對地域神乃至全國守護神的崇拜,對日、月、星辰的崇拜、對農業神的崇拜,大多與死而復生有關,及至後來的創世神話、關於洪水的神話、關於冥世的神話,甚至對古希臘羅馬神話乃至《聖經》中的傳說,產生一定的影響。阿拉伯地區的前穆斯林神話,約屬公元前 1000 年至公元 7 世紀初。古代阿拉伯地區的神話各自獨立、相互交錯,但又相互影響,既有共同信仰之神,又有地域之神。若干地域的至高神,可復合為一神。由於居民遷徙和部落之間的併合,因此神之併合,為古阿拉伯神話的特徵。在較晚期的古代阿拉伯神話中,「安拉」乃是若干至高地域神復合而成的一神之稱謂,後成為伊斯蘭教所信奉的唯一真神。

與獨處於北非的埃及不同的是,兩河流域諸國向來不是閉塞和隔絕的狀態。分布於近東(西亞)地區的西臺文化,被視為東方與西方的中介。西臺人的發明,是古代埃及文明、兩河流域文明和愛琴海文明的主要環節之一。

在古蘇美爾人是神話與宗教中,均發現有蛇、猴、帶有羽翼的獅子的造像,這與古蘇美爾人的神以獸為形的原始信仰有十分重要的聯繫。這種圖騰崇拜反映了古蘇美爾人最樸素的動物崇拜,而其崇拜的對象皆為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動物相關,這些都顯示了古蘇美爾人最早的「死而復生」崇拜觀念。

古代印度的「死而復生」神話

印度河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其早期高度發達的文明約發端於公元前 3000 年,公元前 2500 至前 2000 年期間達到鼎盛,此後逐漸趨於衰落。印度文明的起源與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息息相關。印度位於南亞次大陸,全境可分為兩大區域:南部為德干高原,位於熱帶;北部被稱為「印度斯坦」,北部有喜馬拉雅山脈為天然屏障,南部有文迪亞山與德干高原相隔。在這一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印度的宗教大致分為「吠陀」時期、婆羅門時期、印度教時期;而古代印度神話,則大體可分為「吠陀」神話、印度教神話。印度神話對印度教、耆那教和佛教的宗教——神話體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形成了印度神話的顯著特點——宗教與神話相融相生,印度宗教中的靈魂轉世,因緣緣起等宗教理念起源於印度古老的「死而復生」思維觀念,並催生了許多以此為形象和題材的新的文學作品和形式,這些都為東南亞諸國以及其他國家的文學藝術所汲取,豐富了亞洲文學作品的寶庫。在這一時期,動物崇拜(乃至圖騰崇拜)、樹木崇拜以及對豐饒之神的崇拜已經存在,並相伴而生相應的神話,這些崇拜同樣多源於「死而復生」的思維觀念。

古代伊朗的「死而復生」神話

伊朗位於波斯灣的東岸,地處高原,東部為綿亘的山脈,主要山系扎格羅斯山脈沿西南邊界伸延。伊朗高原境內大部分為廣闊無邊的鹽鹼荒漠,降雨量偏少,內部肥沃的河谷為一定數量的居民提供了充裕的生活條件。

古代伊朗神話形成與印度——伊朗共同體時期,也即雅利安人(印度——伊朗人)分布於南俄羅斯草原時期,約公元前 2000 年至 1000 年前半期。經過多個世紀的遷徙,古伊朗游牧民族和農業民族諸部落於公元前公元前 1000 年定居於中亞地區。到公元前 7 世紀至前 6 世紀,種種自成一體的系統古代伊朗神話已經形成,如古米堤亞神話、古波斯神話、古代斯基泰神話和薩爾瑪特人的神話。

古代波斯的文化是往昔諸多文明的融合,包括波斯本身、美索不達米亞、小亞細亞、敘利亞——巴勒斯坦沿海地帶一家埃及文化。古波斯的神話和宗教因而也呈現出影響深遠和相互兼容的特點,其中二元論對西方的哲學思潮和其他宗教產生了深遠影響。

在伊朗神話中,宇宙為一四駒所曳之車,四駒分別為火、水、地和氣的化身,此車周而復始地運行,時間藉助于澤爾萬此神形象而神話化。火與水被視為宇宙萬有的始基:火(阿塔爾)是世界賴以構成的一切成分,包括人的靈魂。瑣羅亞斯德教徒被稱為「拜火教徒」,對火的崇拜依照「死而復生」神話來源有二:一為對日神的崇拜,日神象徵著火焰、光明與溫暖,波斯的赫法爾神被方位波斯日神;二是火帶有濃厚的宗教儀式意味,人類人類通過獻祭,也是能獲得永生的,把人象徵性地投入火中,意味著新的生命的復活。凡此種種,皆為伊朗神話對「死而復生」觀念的生動展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5cad7b3cb9389e4297695c6a313aa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