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與地產
趨勢洞察 | 戰略解讀 | 操盤實踐 | 前沿資訊 | 熱門盤點 |
商場作為連鎖企業可以快速拓展開發的必爭之地,一定是連鎖化品牌化最高的地方,未來更是效率和體驗的競爭。
2023年8月15日
來源:餐飲老闆內參
作者:楚雨尋
據商業地產觀察消息稱,北京下半年將新增14座商場。
北京西城公眾號近日發布消息,有30多年歷史的西單商場改造工程將於下半年啟動。
還有西單商圈的部分百貨商場,如華威、漢光、老佛爺等,都在進行局部升級,旨在提升消費體驗。西單大悅城在今年也對九層進行改造,改造主要集中在引入多家餐飲品牌。
不止北京,全國商場數量儘管在這兩年增速放緩,但數量仍是在持續上升。
據贏商大數據統計,截止去年底,全國存量商場5685個,體量達5.03億平方米,2023年,全國擬開業商場達588個。
其中,據中購聯數據,廣東貢獻最大,擬開量為52個,緊隨其後的上海、北京,分別是33個和24個。萬達則公開宣布,2023年上半年新開業萬達廣場12個,累計開業484個。
攝圖:內參君
從位置來看,商場開得離消費者越來越近了。以前的商場往往喜歡追求大體量、全覆蓋,而且扎堆市中心,現在越來越多的社區商業出現,從「最後一公里」的角度滿足人們需求。
另一方面,餐飲在商場中扮演的「客流製造機」角色越來越突出。甚至隨著消費者分流嚴重,有的商場甚至只能靠餐廳「支棱」。
過去常說,商場經營業態的黃金比例,是按照5:3:2來劃分購物、餐飲、娛樂。
餐飲對商場的依附性很高,早期也確實很多餐飲品牌依靠商場聚集起來的人流量,完成門店的快速擴張,如外婆家、綠茶和西貝等等。甚至一些人認為好吃不是關鍵,關鍵是進商場。
那時,餐飲常被招商嫌棄租金低、占地大,很多餐飲店只能設在商場的頂層。為了維持商場的「高大上」,一些「不見經傳」的餐飲品牌常被拒之門外。
總而言之,餐飲人非常被動。
可是如今大家似乎不再熱衷逛街了。
據贏商大數據最新統計的全國9大重點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成都、天津、武漢和重慶)的商場空置率情況,呈上升趨勢。
在這種情況下,餐飲成了商場裡最能打的存在。過去三年大家都有目共睹,人去樓空的情況下,還硬扛著的只有餐飲店和超市。
就北京一季度商場復甦情況來說,也是主要體現在餐飲上。
數據顯示,多數大型商場裡餐飲業的比例,已經達到了四五成,有的商場緊挨寫字樓,甚至會針對辦公人群需求,把比例拉到一半以上。
深圳壹方城,餐飲商戶占到了39%。北京老商場賽特也明確表示,升級後餐飲業態面積占比將達到近一半。
「逛個商場,順便吃個飯」變成了「去吃個飯,順便逛下商場」。
當餐飲扛起客流的大旗,曾經高貴冷艷的商場當起了「舔狗」,開始主動為餐飲商家提供各種便利,面對一些超級頭部和高端餐飲品牌,還會給予較大的補貼。
攝圖:內參君
餐飲人的機會來了,但商場伸出的橄欖枝要不要接?
01.
白熱化競爭下
商場和餐飲的話語權和選擇權變了
商場和餐飲品牌之間,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第一,頂流購物中心競爭優勢更強,卻同樣被面臨分流。
業內人士稱,「今年從招商方面來看,跟疫情時候比已經從買方市場又轉變成賣方市場,特別是好的商場租金價格水漲船高,還是一鋪難求。」
但是,隨著越來越多新商場開業,頂流商場的客流在被稀釋和分流,而且新商場越來越靠近社區、寫字樓,更加貼近消費者了。比如,北京朝陽惠多港是新開業的「會員制」商場,位於黃廠地鐵站邊上,位置相對比較偏僻,周圍有小區,旁邊還有正在施工的地方。
攝圖:內參君
惠多港的餐飲多以小眾品牌為主,集中在五樓的餐飲一條街,類似於合生匯21街區。比如無名緣米飯、阿甘鍋盔、貝克漢堡、包燒米線等等,知名品牌有呷哺呷哺,一樓有麥當勞、星巴克(兩店正在裝修中)、必勝客、喜茶、Manner coffee等連鎖品牌。
實際上,這裡最大的優惠力度主要在超市,其他服裝、餐飲、母嬰店門口有「會員享受9.5折」提示牌,而這種優惠力度可能並不足以吸引顧客。當然,喜茶、Manner coffee、瑞幸咖啡等門店直接標明不享受會員權益。
新銳餐飲私董會秘書長、美食媒體人楊航表示。
「新商場只有引流才能保證持續運營,很顯然餐飲是商場引流的重要抓手。
具有品牌號召力、有市場和流量的餐飲商家,話語權更高了,商場餐飲招商並沒有因為口罩時代結束而變得更舒服,反而壓力更大,尤其是新商場或者非核心商場(非頂流商場),日子可能不太好過。」
攝圖:內參君
第二,首店經濟仍處於快速發展中。據首店早知道不完全數據統計,2023年1月-6月20日,共收錄1172家首店,餐飲品類占比45%,其中咖啡、酸奶、茶飲等飲品類的首店眾多。
從全球首店、亞洲首店,到全國首店、城市首店,不斷帶動消費增長。上半年,南京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57.5億元,同比增長8.9%,其中首店所在商業載體,營業額增幅均在兩位數。
一方面,能自稱首店的品牌,一定具備更高知名度,可能是市場中的頂級品牌、新銳品牌,自帶流量優勢;也可能背後有資本加持,他們進入優質商場便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另一方面,商場為了完成更高的入駐率,招商要求會順勢降低,給部分餐飲品牌優先選擇好的門店位置。
熊喵來了創始人吳總坦言:
「商場本身就是希望餐飲給購物中心引流,特別是特色餐飲要具備一定的引流能力,商場希望有一些差異化的品牌,也就是首店的進入來吸引消費者。」
新銳品牌把首店選在商場,是因為商場更具競爭優勢。而競爭核心是基於餐飲品牌的顧客定位,如果就是逛商場的人群,那這裡就是首店開業的最佳選擇,經營風險相對更低。
第三,「商場專業戶」越來越多,一些品牌在定位之初,就只選在商場開店,已並開闢出一條適合品牌發展的經營方式、門店模型和商業模式,能夠更好的駕馭商場開店規則。比如熊喵來了火鍋,再比如馬香遠蘭州牛肉麵。
椒太后創始人王總表示:
「商場餐飲經營的好與壞,一邊是商場是否具有穩定客流,另外是餐飲品牌的顧客定位是否與商場一致,品牌生意做的好,取決於品牌運營能力、以及和商場客流的匹配程度。」
攝圖:內參君
馬香遠牛肉拉麵是湖北的區域性連鎖品牌,目前大約有近60家店,主要是商場店。在品牌創始人雷總看來,
「我們就是專門為商場設計的門店模型,今年武漢新開商場比較少,老商場有穩定客源,租金相對比較合適。
對品牌發展而言,商場是不錯的選擇,能提供相對標準化的選址模型,品牌能夠快速複製和開店。」
02.
下半年商場餐飲該怎樣做?
面對越開越多的商場,以及越來越激烈的競爭,未來可能會出現兩方面變化:
一方面是,如何保住自己的流量,儘可能不被別人稀釋,同時也想辦法從其他商場獲取新流量。
「商場做營銷,從前的頂級商場們可能幾乎不做主動性的營銷,本來就站在非常高、優質的位置上,自然就有好品牌入駐,吸引消費客流。
現在,商場們需要向餐飲品牌一樣,做好自己的營銷與服務,包括對顧客、對商家的服務要不斷提升,否則在激烈競爭中,商場會處於劣勢。」
一位餐飲業內人士說。
北京一些商場最近為了抓住暑期這波消費復甦,開始輪番辦策展拿捏流量。比如某開放式商圈舉辦」夏日懶人節」,氛圍打造露營、親子萌寵、港風復古市集三個板塊。而餐飲也在打配合,每家都在門口立起兒童餐廣告,進行雙重引流。
攝圖:內參君
商場餐飲能不能做得好,不再只是依賴於商場本身的硬體,還有整個商場餐飲版塊的運營專業度、與餐飲商家的合作以及匹配度等方面。
同時,提升商場招商專業度更重要,嚴格意義上講,從前的招商環節可能並不真正懂得餐飲品類、消費趨勢等,但現在招商時需要利用經驗去研判未來可能性,能夠對產品、品牌有一定把控。
畢竟,今後的商場和餐飲已經是雙選,而不再是單選。
另一方面,好吃就是關鍵,提升門店復購率,未來可能是品牌之間的競爭。
幾年前商場還處在紅利期的時候,人流量大、餐飲店又稀缺,只要菜品不是很難吃,總會有人買帳。可是隨著商場越來越多,去逛的人越來越少,市場給出了另一個答案:適者生存。
首先要看餐飲品類是否適合開在商場,像是異國料理、特色餐飲可能更能在商場生存,因為你出去開一個街邊店,用戶基數是很難支撐品牌門店發展的。而在商場,客流量更聚焦和穩定,一家場景布局、菜品豐富的餐飲店,更能讓消費者駐足。
攝圖:內參君
現在餐飲進商場容易了,常常出現「門頭三月一換」的現象。但是,餐飲企業還是要放平心態要做好投資和回報率的測算,不能盲目的進入。當然,恐慌也不可取,做到先勝而後戰,做最合適的、而不是最貴的或最便宜的。
只有更好地為消費者持續創造價值,做到真正的服務熱情、好吃不貴的商家,才不會被快速出清。
相比之前,商家們終於有了自由競爭的機會,但面臨的考驗也更艱巨。商場作為連鎖企業可以快速拓展開發的必爭之地,一定是連鎖化品牌化最高的地方,未來更是效率和體驗的競爭。
商用不動產新媒體傳播矩陣 | |
商業與地產(ID:commercialproperty)商用不動產趨勢媒體平台,重點關注零售、商業與商用不動產的新趨勢、新思維和新實踐 | |
場景觀察 (ID:malltowin)城市空間體驗創新傳播平台,專注實體消費場景創新、城市更新和場所營造的趨勢與實踐 | |
地產與科技(ID:proptech)地產與科技融合創新傳播平台,專注地產科技、房地產低碳數智化和新經濟不動產的前沿發展 | |
投資與地產(ID:reitowin)商用不動產價值傳播平台,專注房企多元化、商用資產管理和房地產投融資的觀察評論 | |
貓頭鷹研究所(微信視頻號)商用不動產視頻創意傳播平台,重點關注零售、商業與商用不動產相關的腦洞與創意火花 | |
MORETOWIN | 貓頭鷹研究所
商用不動產價值傳播夥伴
旗下各平台常年誠徵選題素材與稿件
合作交流與投稿,請聯繫malltowin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