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吳 靜
編輯 / 黃大路
設計 / 師 超
來源 / Automotive News by JOHN IRWIN
墨西哥長期以來一直被視為北美汽車工業低成本生產天堂,但由於安全問題持續存在,勞動力和能源成本上升,現如今在墨西哥開展業務變得越來越困難,佛吉亞執行長派屈克·科勒(Patrick Koller)如是表示。
科勒表示,隨著這家法國供應商考慮未來投資地點,包括一家可能生產氫氣罐的工廠,墨西哥的問題也引發了「新的疑問」 。他指出,當地的腐敗和安全問題尤其令人擔憂,並表示該公司在該地區運輸零部件的「卡車」數量正在減少。
「安全是一個問題。」科勒上周在位於底特律郊區的佛吉亞北美總部接受《汽車新聞》採訪時表示通脹也很高。勞動力供應正成為一個問題。我並不是說美國的情況更好,但我們在墨西哥也開始出現問題。所以我們必須考慮一下。」
不過,科勒表示,供應商選址的主要影響因素仍然是客戶在何處組裝車輛的決定,特別是對於氫氣罐等大型且難以運輸的零部件而言。
他說,目前尚未對佛吉亞新工廠做出最終決定。科勒的評論反映出北美零部件採購日益複雜的性質。鑒於對更多本地生產的新需求和汽車電氣化步伐的不確定性,佛吉亞和其他供應商必須考慮在哪裡投資製造基地。
北美計劃
面對這些挑戰,全球第八大供應商已為佛吉亞北美地區選出了新的領導人。該公司全球銷售和項目管理負責人托爾斯滕·穆沙爾(Thorsten Muschal)於4月接任該地區職位,取代了尼克·恩德魯德(Nik Endrud),後者現在是汽車安全技術供應商維寧爾(Veoneer)的CEO。
穆沙爾在此之後的首次採訪中表示,考慮到北美地區總體穩定的產量,該公司在北美的狀況「良好」。
他說,「現在有機遇,但也有挑戰。」
近幾個月來,北美電動汽車銷量增長放緩,一些汽車製造商已放棄早先的電動汽車目標。這引發了一些供應商的擔憂,他們擔心建立電動汽車零部件工廠可能無法得到充分利用。
科勒表示,汽車製造商需要小心,不要「每六個月就改變主意」來推進電氣化進程。
「電氣化肯定是大勢所趨。」他說,「問題可能在於時機,答案可能因細分市場而異。但在美國,如果你認為你只能研究內燃機和混合動力車,而不能繼續研究電動汽車,那將是一個很大的錯誤。你將失去規模效應。」
中國、印度的增長
北美的電氣化步伐比歐洲和中國慢,要求國際供應商必須靈活應對,有時還要在每個地區採取不同的方法。
科勒說,「市場越來越不全球化,越來越區域化。我們必須適應這種新格局。」
佛吉亞認為,中國汽車製造商在開發電動汽車時遵循消費品模式,導致品牌泛濫,產品生命周期比其他地區更短。這將迫使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儘可能降低每輛車的成本,並要求他們以更快的速度開發新技術。
佛吉亞寄希望於在中國乃至整個亞洲實現顯著增長。科勒預測,全球約60%的新車生產將在中國進行,其中僅中國就占35%左右。
科勒說,「我們必須務實。唯一能在國際上實現增長的 OEM 是中國 OEM。你必須立足中國,必須立足亞洲,你必須支持中國OEM 的部署。」
佛吉亞還認為,印度將成為主要的增長市場,這得益於政治穩定性的提高、基礎設施的大量投資以及中產階級的不斷壯大。科勒表示,到 2028 年,佛吉亞計劃將其全球研發資源的 70% 集中在兩個中心,一個在印度,另一個在中國。
歐洲、人工智慧
這意味著公司將重新分配資源。佛吉亞已經宣布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在歐洲裁員約 10000 人,並在產品開發中更多地依賴人工智慧。
Forvia 總部位於巴黎附近,在《汽車新聞》全球最大供應商榜單中位列第八。
科勒表示,該公司尚未在就業目標上取得重大進展,但該公司致力於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使其流程更高效、更具競爭力。
科勒說,「我們的目標是提高50%的效率,這並不意味著減少 50% 的員工,而是可能用同樣多的人做更多的事情,特別是在電子行業,因為找到軟體工程師並不那麼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