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消失的一個縣,曾是全國面積最小縣,哪怕在今天也是倒數第二

2023-03-22     大運河時空

原標題:河北消失的一個縣,曾是全國面積最小縣,哪怕在今天也是倒數第二

在網絡上有一個全國面積最小的縣排名,其中最小3個縣的面積都小於100平方公里。位於倒數第8名的是河北省大廠回族自治縣,是河北省面積最小的縣,有176平方公里。

1859年《直隸輿地圖冊》順天府南路廳中的保定縣

大廠回族自治縣是於1955年析三河縣大廠回族自治區設立,可能這就會讓人感覺它面積之所以小,是因為從別的縣裡新劃分出來的緣故。其實在河北省境內還曾經存在過一個面積極小的縣,並且它在歷史上的面積就是極小,而不是重新劃出來的縣。換算下來它的面積在古代是全國最小,哪怕在今天也是全國倒數第二小的縣。

清光緒《順天府志》中的保定縣域

這個縣就是保定縣。不錯,它的名字和今天保定市相同,但它卻並不在今天的保定市內,在清朝屬於順天府管轄,其縣城位於今天廊坊市文安縣下的新鎮鎮。保定縣在民國三年(1914年),因與直隸首府保定重名,改為新鎮縣。

1948年《中國分省新圖》中新鎮縣在河北省的位置

民國二十三年的《河北省各縣概況一覽》記載:

新鎮縣,東西一五里、南北二五里,全縣面積共二六四方里。

264平方里,以2華里等於1公里的比例來換算,4平方里等於1平方公里,因此新鎮縣的面積為66平方公里。今天的全國面積最小的是山東省長島縣,面積為56平方公里,而面積第二小的是浙江省嵊泗縣,面積為86平方公里。

1933年《河北分縣詳圖》中的保定縣、文安縣,可見保定縣之小

這樣看來,清朝時的保定縣、民國的新鎮縣面積位於兩者之間,也就是說如果新鎮縣存在到今天,應該是全國面積最小第2縣。如果考慮到嵊泗縣和長島縣分別於1949年10月、1956年才設縣,因此把保定縣(新鎮縣)說成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的面積最小縣也是可以的。

不過可能計算口徑有所不同,在清朝雍正十三年《畿輔通志》的記載中,其面積為:

東西廣三十三里,南北袤二十八里。

如果以這個數據計算的話,其面積大約為900多平方里,也就是相當於230多平方公里。

1933年《河北分縣詳圖》保定縣與周邊州縣對比

同時期在它周邊各州縣面積分別是:

順天府:
霸州,東西廣一百一十八里,南北袤四十里,約4700多平方里,1180平方公里;
文安縣,東西廣五十八里,南北袤七十里,約4060平方里,1015平方公里;
大城縣,東西廣四十八里,南北袤六十五里,約3100平方里,780平方公里;
保定府:
雄縣,東西廣六十五里,南北袤四十二里,約2730平方里,680多平方公里。

因此就算是在清朝雍正時期,保定縣的面積和周邊的州縣相比也是小得可憐。

此外,保定縣的面積小也在清朝《順天府志》中記載的編戶數量中體現出來。

保定縣編戶六里,而周邊的霸州、文安縣和保定府雄縣的編戶數量則分別是三十一里、三十四里和十二里。

宋朝地圖中宋遼邊境附近的保定軍

保定縣面積雖然小,但是它的地理位置極為重要,特別是在北宋與遼對峙的時期,這裡是兩國邊防前哨,於宋太平興國六年(981年)置平戎軍,由歷史留下傳說最多的名將——楊延朗(昭)鎮守並建城,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河北通志稿·關隘考》中記載的新鎮縣關隘中,絕大多數都和他有關係:

新鎮縣:

張青口,在縣西,凸峙眾流之中,舟舶輳集,最為繁盛。為保定、正定、河間用府行鹽要地,商賈貿易,水路通衢,今有市集。
桃花寨,在縣北,保定軍桃花寨在縣北七里,亦稱旋馬,亦曰結達。相傳為楊延朗築,屯軍士,基址尚存。
父母軍寨,在縣西八里,楊延朗守平戎,時感父業殉難,祭於此,政和三年改父母寨,曰安寧,今稱為寨上。
將台,在縣西南,楊延朗演武之處,遺壘尚存。

就連保定縣城也傳說是楊延朗所建,清雍正《畿輔通志》記載保定縣城:

宋團練使楊延朗建。周圍六里六十九步,高三丈,廣二丈,池深八丈,闊四丈。明嘉靖庚戌年,知縣呂崇德又建新城於舊城之西北隅。

保定縣城在明朝以宋城的西北角重新建設,不過周長已縮短至三里。

上個世紀70年代左右衛星圖上的文安縣新鎮鎮,仍可看到保定縣城城池輪廓

保定縣(新鎮縣)在抗日戰爭時期也是敵我爭奪的重中之重,因此其政區變化十分頻繁,時分時並、時有時無,可能也正是因為它面積小的原因,到最後乾脆不再單設縣級建置,其轄區分別劃入文安縣和霸州。就這樣,在我國宋遼戰爭史上占有著重要地位、曾經全國面積最小的縣最終消失於歷史長河之中。

抗日戰爭時期,新鎮一帶的地圖

您了解的情況是這樣嗎?歡迎在文章底部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3b9503ac73446c42e77691aaf0c8c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