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54歲外賣員火了!窮到撿破爛,連房租也交不起,被罵「瘋子」後反擊:創作是我的命

2023-04-10     普象工業設計小站

原標題:蘇州54歲外賣員火了!窮到撿破爛,連房租也交不起,被罵「瘋子」後反擊:創作是我的命

誰說「寫詩」,只是文化人的「特權」??

有這樣一位外賣小哥

5年奔走15w公里,寫詩總數超4000首

靈感爆棚的時候, 2小時能寫上12首

最多一個月, 創作了80多首

在一個接一個的送餐點之間

在外賣系統,麻木的催促聲中

在等紅燈時,在敲響顧客家門時……

每當靈光閃現,拿起一張廢報紙,一個煙盒

或是抓起手機,給自己發送語音消息

縹緲的詩意,就在對話框中鎖定

他叫 王計兵,在過去 50多年的歲月中

做過木工,開過斗車

去過新疆討生活,在蘇州收過廢品……

連初中都沒念完,卻埋頭寫作了 30多年

曾被妻子看輕, 「活得不像個男人」

卻仍「死性不改」,用單篇 2000w+的閱讀量

登報 央視,守住了與文學之間的羈絆

今年3月,這位生活在底層的「吟遊詩人」

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詩集 《趕時間的人》

豆瓣評分 9.4,近 80%的人打出五星好評

一個四處討生活的壯漢,為何偏要寫詩?

眾人叫囂「文學無用」的年代

寫詩,會給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

看完王計兵的故事,你或許會找到答案

趕時間的人:

我為勞動者寫詩

2019年,王計兵在跑外賣時,遇到了非常棘手的一單。

因顧客留錯地址,他連跑3棟樓,共爬了18層,才將外賣送到。

可誰知,對方不僅絲毫沒有歉意,反而還羞辱他:

「一個送外賣的,連地址都找不到,蠢!」

因為這個小插曲,王計兵後面的兩單外賣,都超了時, 要罰款80%

而他若是和顧客理論,被對方投訴,平台還會 再罰50元

當時的王計兵,已是三個孩子的爸爸,是丈夫,亦是家裡的頂樑柱,

他沒有「任性」的資本,只好低著頭,不停給對方道歉,

心中,卻滿是酸澀。

王計兵和家人

回家途中,他把自己難以言說的苦悶,寫成文字,

於是,便有這首 《趕時間的人》——

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浮誇的修飾,就只是這些真實到令人唏噓的日常,

卻一下擊中了同樣疲於奔命的,所有打工人的心。

一位網友把他的詩分享到微博上,

吸引了 2000w+的閱讀量,

王計兵,火了。

人們對他的稱呼,從 「外賣小哥」,變成了 「外賣詩人」

他的創作靈感,也在這日復一日的奔波中,如井噴般湧現。

有一次,王計兵接到單,給修廟的建築工人送餐。

午休時分的寺廟,安寧又肅穆,

他抬起頭仰望眾神雕像,剛想著放空一會,

下一個顧客的催單電話,卻立馬把他拉回現實——

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詩歌評論家秦曉宇,對他這個帶點戲謔意味的表達,作了恰到好處的解讀——

「在底層摸爬滾打的人不同於知識分子,他們的生命處境就是遭受白眼,有時會不自覺把這些外化,作為自己命運的一個點。

這首詩中,面對外賣訂單的許願人,一句『我才是菩薩』,剛剛好體現了 自尊和反抗的界限。」

圖源:@朱先生愛攝影

還有一次,王計兵遭遇了職業生涯中,「 最危險的送餐體驗」。

那天晚上,他剛按訂單標註的地址送完外賣,

就接到顧客打來電話,說地址填成了前男友的,讓他重新送。

返回去取時,王計兵被醉酒的男人拉拉扯扯,還差點挨打。

等到好不容易從他手裡掙脫出來,卻在轉身的瞬間,看到了那人眼裡,隱忍著淚水。

「他好像挺在乎你的」,王計兵把這個細節告訴了女孩,女孩也紅了眼。

感慨於倆人的「愛恨糾葛」,王計兵把它寫成了詩,

這句遲來的「 請原諒」,或許真的可以解開他們長久以來的心結吧。

配送外賣,固然辛苦,但讓王計兵無比珍惜的是,

這份工作打開了他的視角,觸發了他對芸芸眾生,更深層的共情和理解。

當他去了更多的地方,看到有些富人的生活,並不如想像中瀟洒,

有些人斤斤計較,不是因為品質差,而是因為生活窘迫......

他的創作,也就愈發顯得敦厚、溫柔。

在清晨的露水中,偶遇一排站得齊整的清潔工,

每一聲點到,都清澈嘹亮,恍惚間,竟吹開了一整片桃花——

看到拾荒老人被小區門衛驅趕,既無能為力,又心疼不已,

在樓頂無言守望,好似又看到了「父親」的宿命——

遠在他鄉打拚,不斷吞咽來自生活的磋磨,

無法給父母盡孝,不能陪兒女長大,

深深的愧疚,只好化作更加努力工作的動力——

堅韌,謙卑,鮮活。

王計兵寫詩,貼著生活寫,貼著人心寫。

他記錄勞動者心底深處的疤痕,也記錄生活中的幸運和甜蜜。

當我們在通勤的地鐵上,或是睡前的十分鐘,

透過薄薄的紙張,觸達到他文字背後,細膩的情感,蓬勃的生命力,

被壓抑的感受,被瞬間激活,

生而為人的尊嚴和美好,也重新變得鮮亮起來。

為文學痴狂:

寫作,是我的命

然而,對於一位,生活顛沛流離的人來說,

「寫詩」,是太過「奢侈」且「無用」的愛好,

它曾被王計兵的至親、至愛,一再地誤解、打壓,

卻又在他一次次孤獨的「反擊」中,將他這艱苦、沉淪的命運,穩穩地托起。

出生在蘇北一個極度貧困的家庭,王計兵沒念完初中就輟了學。

19歲那年,他跟著二哥去瀋陽做木工,宿舍里同住的,大多是30歲出頭工友,

他們每晚放工後,都會湊在一起打牌、下棋,聊露骨的男女話題。

王計兵插不上話,時間久了,只覺得越來越孤獨。

恰好,當時的工地附近,有一家舊書攤,

王計兵去過幾次,漸漸地,就對這種「免費」的消遣方式,著了迷。

他一放工就鑽進書店,遇上喜歡的書被買走了,還會嘗試著自己續寫,

少則三五百,多則一千多字,

等到有機會再看到原版,對照著一看,自己編撰的,竟也和它差不多相似。

一年後,他回到老家,幫父親在村裡的沙河撈沙。

雙腳浸沒在水裡,每當沙子一翻騰,渾身就像被砂紙打磨了一般,鑽心地疼。

到了夜晚,手和腳都往外滲著血,休息時,要把枕頭墊在腳踝處,才不會被粗糙的被褥蹭到。

哪怕是多年後再回想起來,這個「 前半生干過的,最艱苦的活兒」,也還是叫他沉默。

「這輩子為什麼要這樣?」

無數次地拷問,卻始終尋不得答案。

王計兵用撈沙換來的零錢,換了三麻袋書,

然後,一邊幫父親看守桃林,一邊扎進了文字。

從白天到黑夜,從初春到冬至,

寫痴了的時候,常常連飯也顧不得吃,覺也不捨得睡,

就這麼折騰了一段時間,竟也把手中的長篇小說,寫到了 20萬字

人瘦了一大圈,眼睛凹陷了,顴骨突出了,但王計兵,只覺得過癮。

有一回,王計兵寫到男主喪父的情節,

為了沉浸式地感受人物的情緒,他特地去鎮上買了一身白色的衣服,然後,穿著它寫稿。

回村路上,村民們滿臉鄙夷地嘲諷他,父親知道了,也勃然大怒。

他用一把火,燒了桃林里的小屋,王計兵的心,也差點被燃為灰燼。

很快,王計兵結了婚。

他帶著妻子,去新疆抬木頭,去山東開翻斗車,

工作的艱辛,沒見過的風景,不斷「撩撥」著他,

他禁不住「誘惑」,又開始寫些零零散散的句子,

碰到得意的,就念給妻子、隊友們聽,

哪怕得到的回應,只是敷衍,他也依然樂在其中。

再後來,他們又輾轉來到江蘇定居。

用擺地攤好不容易攢下的2萬塊錢,在菜場租了個攤位賣書,

本以為,終於可以正大光明地看書了,

卻沒想到,因為城管的一次突擊,全部的存貨,都被一鍋端。

夫妻倆一夜回到解放前,找不到工作,就只能靠撿垃圾謀生,最困難的時候,連房租也交不起......

但這些,依然沒能阻止王計兵寫作。

他用收來的煙紙殼、廢紙箱當稿紙,在收廢品的間隙,偷偷地寫,

等到把空白的地方都寫滿了,就把它們打包起來,再賣掉。

無助、痛苦、幾近絕望。

但還好,還有這麼一點卑微到塵埃里的堅持,給了他強大的支撐,

讓他從現實的泥潭裡,重新又走上了正軌。

這回,在一間不算寬敞的小超市裡,王計兵擁有了自己的第一台電腦,

他瞞著妻子,將自己的文字,分享到QQ空間,

寫作的慾望,開始 「肆無忌憚」 地蔓延,他的文字功底,也被磨練得愈發紮實。

2017年,王計兵申請加入 徐州市作協,成功了。

回家過年時,他懷揣著激動,和一絲絲不安,向父親坦誠了這個消息,還把自己寫了多年的詩,播放給他聽。

許是「驚喜」來得猝不及防,父親愣了又愣,然後深吸了一口氣,說:「 我耽誤了你這麼多年。」

那一刻,王計兵的內心像被重拳打了一樣,許久沒有說話。

趕路的人,

也要抬頭看看月亮

到底為什麼要寫詩?

這個問題,王計兵給出的答案是 「不得不」

在《趕時間的人》的自序中,他寫道:

文學拯救了我。

短短几個字,卻道盡了這大半生以來,淤積在心中的所有勞苦和孤獨。

在每一個為了「 活下來」而疲於奔命的時刻,他都曾深刻地感覺到,

人和動物的區別,在於,「 我們有追求幸福和自由的強烈慾望」。

當有外力壓制,這種情感「變了味」, 越強烈,越會激發出「淬火」一樣的感覺

而詩歌,成了宣洩的出口。

成為「網紅」的日子裡,王計兵的生活,好像變了,又好像沒變。

他每天還是5點多起床,忙到凌晨12點多才回家。

詩集送到的那天,他從緊張的跑單間隙中,硬擠出幾分鐘,

飛奔到家,拆開快遞,看著藍色的封皮,

剛要墜入複雜的情緒,當發現下一單外賣只剩下8分鐘,

便又再次,一頭扎進了人海。

媒體採訪,各種分享交流活動,也一波接一波。

為了應對它們,王計兵「犧牲」了不少送外賣的時間。

「3月21日開始,跑外賣都沒賺幾百塊錢。」

因為接單量驟降, 根據平台評定等級的標準, 王計兵已從最高級的「黃金」,掉到了最初級的「青銅」。

但他還是儘可能地,勉力自己去做,

因為, 「我想多賣些書。」

網友們,也都很給力。

首批印製的 5000冊詩集,很快被一搶而空,新的一批,已經開始加印。

「要是他能賣足10萬冊,就能賺個三四十萬。」

「如果真能賣個三四十萬,不也挺美好的嗎?」

王計兵開始忍不住期盼,自己這個「微不足道」的愛好,

或許真能給他的生活,帶來真正意義上的改善。

「人們總說時間像流水,抓不住。我說不是,是人像流水,時間抓不住。」

趕路的時候,你我或許早都習慣了看向遠方。

但偶爾也不妨像王計兵那樣,

停下來,抬頭看看月亮。

圖源:網絡、第一財經

- END -

歡迎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每天早上6:30不見不散

喜歡請分享,滿意點個贊,最後點「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39be14e779a8df8203168baf9032b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