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
口罩又變成了很多人的「生活必需品」
就比如小康妹兒,如今已經變成了:
好像不戴口罩就沒有了「安全感」
但在12月22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到深圳市人民醫院進行院士查房活動。會後,鍾南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除特殊情況,不主張長期佩戴口罩!」
這可把小康妹兒給困惑住了,現在戴口罩也有錯了嗎?
為什麼鍾南山不主張
長期戴口罩?
為什麼鍾南山不主張長期戴口罩?從鍾南山的具體回答內容看,呼吸道疾病高發主要是與免疫有關。
對於近期呼吸道疾病患者明顯增多的情況,鍾南山認為,呼吸道疾病進入高發期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常規原因,即天氣燥驟冷後,鼻黏膜的免疫功能降低,所以病毒容易進入呼吸道;
二是因為長期戴口罩也會使得自身免疫系統無法正常發揮作用,削弱了抵禦疾病的能力。
在此基礎上,鍾南山直言:「除非出現病毒大流行的時期,或者前往人群聚集的地方,否則不是特別主張長期佩戴口罩。」
長期戴口罩
反而會「有害」?
不分場合、不分情況長期佩戴口罩反而可能「有害」健康?今年秋冬以來,很多兒童、成年人都遭受了呼吸道傳染病高發,甚至多種病原體疊加流行出現帶來的衝擊。
2023年11月,世界衛生組織首席流行病學家瑪麗亞·范·科霍夫接受媒體採訪表示,中國目前秋冬季兒童呼吸疾病疫情來源於「免疫落差」。
正如鍾南山院士所說的「除特殊情況,不主張長期佩戴口罩」。主要是當下新冠疫情已經發生了變化,當下更重要的是解決「免疫落差」問題。
免疫落差
所謂免疫落差,就是長期干預後,人群缺少病原體免疫刺激,導致群體免疫水平下降,由此形成的免疫水平差異,使得自身免疫系統無法正常發揮作用,削弱了抵禦疾病的能力。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儘管戴口罩仍然是減少不必要感染,避免脆弱人群被感染、出現重症的辦法之一;但是對於正常、非脆弱人群來說,不分場合、不分情況長期佩戴口罩,不接觸病原體,不必要而且還可能「有害」。
哪些情況不用戴口罩?
哪些情況必須帶?
12月9日,國家疾控局印發《預防呼吸道傳染病公眾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版)》其中明確了:
3種情形或場景,建議不戴口罩
4種情形或場景,建議佩戴口罩
5種情形或場景,應該佩戴口罩
這3種情形或場景,建議不戴口罩
這4種情形或場景,建議佩戴口罩
這5種情形或場景,應該佩戴口罩
編輯 | 俊臣
來源 | 健康時報
監製 | 黃利琴
審核 | 藍嵐
圖片來源 | 攝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