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好惹婆孫五質問:是否插隊及慣犯?拒入住受網暴?要打賞對否

2023-05-04     瑜說還休

原標題:對不好惹婆孫五質問:是否插隊及慣犯?拒入住受網暴?要打賞對否

2023年東拼西湊出來的「五一」長假,意外地拼出了一對 「我們不是好惹的」婆孫二人組,而關於這婆孫二人的最新消息,亦是接連不斷:

從傳出二人不僅這次在金華「平移差隊」,被拉住後綻放「宮斗式」的猙獰面容,從而一夜走紅;接著又傳出二人當年曾在橫店旅遊時,疑似也製造過「插隊」之前科;還有其鄰居扒出其在小區的種種「非善茬」行為;接著,有網友稱「不好惹之插隊」事件後,這對婆孫登山夜宿酒店,卻被店家以「惹不起,總躲得起」為由,於是拒絕其入住的事情發生等。

那麼,對於這對婆孫二人組,其中至少有五件事要予以釐清:

一是這「不好惹婆孫二人組」是否存在「插隊」行為?

事件發生後,其中的孫媳註冊了帳號,其在聲明中首先稱:

「我必須澄清的是,我沒有插隊」。「我生氣吼他的原因不是他阻止我插隊,而是大力拉我且冤枉我插隊」。

「我沒有插隊……我排到上面就看到寫著『年卡通道』以及『團隊通道』,我沒有年卡,也沒有參團,所以就準備移向一邊的散客通道……正在看上面通道標題的時候後面一個人突然大力拉我,開始吼我插隊,我一回頭看到他非常凶,我就來氣了,我不願意忍氣吞聲被冤枉。他繼續凶我,我就發飆了」……

其實,看到這裡,公眾就應該明白了:這對「不好惹婆孫二人組」,確實不是直接衝到隊伍前面或中間的傳統意義上的「插隊」,但顯然,這類「平移式」的插隊,就是插隊之一種,而非這位插隊在女聲明中所言的「我沒有插隊」!況且,在事件視頻中,她們大聲說的「我就要插隊」,早就不打自招了!

從這個層面上來說,這位插隊女顯然仍未能真正反省自身,也沒有為其不當行為發出一個道歉的字眼,這一點上,其所謂的公關聲明,可以說是非常失敗的,也就更難得到諒解與同情了。

二是,事件發生後開設「打賞」行為不妥!

這對「不好惹婆孫二人組」中的孫媳,在其發表聲明的媒體帳號下,竟然打開了「打賞」功能,且已收到了一部打賞錢——如此製造並利用流量事件而獲利,顯然是極不應該,應被及時制止!

如果是這樣的話,人們有理由懷疑:難道所謂的「插隊狂懟」事件,以及所拍視頻及後續事件的大熱,是一種人為設計並製造出的「流量事件」嗎?——假如是真的,顯然這對「不好惹婆孫二人組」就要被封殺才對了!

三是「不好惹婆孫二人組」是「插隊慣犯」嗎?

有網友扒出二人曾在橫店旅遊時,也發生過「插隊事件」,如果此事為真的話,這不就是一對「插隊慣犯」了嗎?

還有媒體報道稱,二人所住小區的鄰居稱:「她們在自家門口放鞋架,喜歡強占面積空間,對於鄰居,物業勸阻,直接無視」。

「到附近超市去買菜,如果有一些不新鮮,立刻找商家去退,時間長了,大家對於這樣的人也沒有脾氣,為了不影響生意,沒有幾個錢就直接給退了」。

如果這些信息為真的話,看來她們真的是「不好惹之慣犯」了——這樣的話,顯然就更應該對其進行曝光和批評了!

四是對「不好惹婆孫二人組」的曝光與嘲諷,真如胡錫所言「不應對普通人曝光與網暴」嗎?

這位孫媳的聲明中,大部分文字篇幅是稱「沒想到網友們開始妖魔化我們,還有各種謾罵和指責,當然也是被帶偏的。網絡真的是,讓我大為震撼」。

「畢竟這事實上已經侵犯了名譽權。我不是明星,現在也沒人替我發律師函,只能自己發小作文。也不想莫名其妙糾纏。只是覺得,在網絡時代怎麼保護名譽權,真的是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甚至連「說啥啥都行,蹭熱度第一名」的媒體人胡錫進,也如此附和這對「不好惹婆孫二人組」說:

「為何要把疑似插隊的老婆婆畫出表情像在網上傳播?吵架的主要是她孫女,把這段視頻放到網上傳播已經不對了,對老婆婆進行漫畫式羞辱更不應該。她們都是普通老百姓,缺話語權,為了這點爭議而網暴她們,我是堅決反對的」。

「……把一個普通人那個時候的表現截出來放到網上,讓全網的人評頭品足,這不公正,本身就是反道德的,侈談什麼以此『維護社會公德』?」

「……如果我們要抨擊一種現象,反對一種有普遍性的表現,針對個體發視頻時應該打上馬賽克啊,為什麼要用一個普通老百姓的聲譽來為建立社會秩序祭旗呢?」

「再說了,這對婆孫在排錯隊的情況下試圖『平移』到正確的隊伍中去,有可以爭議的地方,但這說不上是很大的錯吧?而且這是一個孫女陪同老人出遊,老人那一頭白髮一看就應該是70多歲的人,我們的社會難道不應該給她一點照顧嗎?我看現場的人沒有那麼激烈地反對,保安也沒有表達特別的異議,說明現場的大多數人對女孩帶老人『平移』隊伍即使有想法,但能夠包容。怎麼到了網際網路上都覺得這對婆孫的『平移插隊』如此『十惡不赦』了呢?」

「我覺得網際網路不能拿著放大鏡看一個老百姓的表現,不能把對公眾人物的做法『平移』到老百姓身上。我們不能隨便把普通人送上輿論的審判台,在面對輿論攻擊方面,他們應當受到的是保護。換言之,生活中發生的瑣事不能隨便展現到網際網路上,輕易不能讓一個普通老百姓成為網絡輿論的靶子。輿論監督不是針對基層老百姓的,它應當針對的是權力和各路名流顯貴……」。

胡錫進這段話,先是認為老人「平移插隊」可以理解——確實,有時是如此。

但胡錫進想過沒有:違規「平移插隊」,能不能本人首先禮貌點?說明情況,徵得同意,難道不是插隊者更應首先做到的嗎?當被拉住制止時,不管對方態度如何,插隊者不也應該首先溫和解釋,而非怒目以對、狂言相噴嗎?

關於是否應將平常百姓的「差勁表現」放到網絡上,胡錫進這位「飛盤高手」以前可不是像現在這樣說的,在2018年9月19日發生火車「霸座」事件後,胡錫進曾如此評論說:

「有誰在生活中親自碰到過『霸坐』的?大概極少。反正老胡走南闖北,從來沒見過。這樣難碰到的例子,而且這麼活靈活現的表演被真切地拍下來,說明網際網路的監督鏡頭真的是無處不在、疏而不漏。相信這位女士此時此刻腸子都悔青了。這就是教訓。所有不文明、被揪住了還胡攪蠻纏的人都請記住:你們需要充分驗證周圍沒有一部手機對著你,再開始撒潑」。

顯然,看了這兩段不同時期針對平常百姓的違規行為之評論,胡錫進顯然咬緊的是「飛盤」相反的方向——不知如此「雙手互搏術」天下第一的胡大俠,該如何解釋如此前後不一、相互矛盾的自己呢?

對於權力與權貴,當然網際網路要大力監督,但顯然對於廣大的普通民眾中的違規行為,也不能拿「隱私」作盾牌,就不應曝光與正常批評了,顯然這也是公眾輿論監督不可或缺的一個方面。

五是傳言後續有酒店拒絕這對婆孫二人入住,這樣做正確嗎?

估計理智一點的人,會感覺確實不妥,這種道德懲罰不太妥當——我們當然不能因一個人的一時錯誤,要求她們受到擴大化的懲罰。

不過,這對婆孫是不是也更應因深刻反思:為何自己會不受歡迎?——只是因為她在聲明中所言的「平移不是插隊」嗎?只是因為公眾與市場對其進行「網暴」嗎?

我們知道,「老賴」都有被懲罰「限制消費」的懲處手段,那麼,市場為避開這樣的「不好惹」之人,主動拒絕其入駐,似乎在感情上也能得到人們的一點共鳴吧?

如果這對「不好惹婆孫二人組」、胡錫進及公眾們釐清了這五大問題,或許對於這樣的「差隊事件」和「插隊人物」,就有了更好更深的理解與反思,此類現象才能慢慢消失,不再成為污染社會環境的垃圾碎片了!【原創評論:瑜說還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2424d283a75b319fa40b3547828b5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