裊裊涼風動,淒淒寒露零。
今天是寒露節氣,《中國天文年曆》顯示, 10月8日22時6分迎來「寒露」節氣。
寒露是秋天的倒數第二個節氣,此時已是深秋時節,寒露寒露,代表著露水已經開始變寒,正式由白露的「秋涼」轉為寒露的「秋寒」。
秋已深,氣溫驟降,注意添衣保暖
國慶小長假剛剛過去,最近的氣溫仿佛是一下子降下來的,國慶前穿短袖還嫌熱,國慶後恨不得把棉衣都穿上。目前,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已經降到了20℃以下,黑龍江、內蒙、川藏高原等地區最高氣溫更是已經跌落到了12℃以下,部分地區甚至已經迎來了今年的第一場降雪。
據了解,本次降溫僅僅是開始,預計10-12日,又一輪較強冷空氣將會影響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到本周末,北方各地將會再下一個台階,再降4-6℃!
「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一個出現「寒」字的節氣,也就正式意味著天氣開始步入寒冷。「白露」是天氣由炎熱到涼爽的轉折點,白露時節應該「身不露」,一面著涼;而到了「寒露」,則是天氣由涼爽到寒冷的轉折點,此時,更加耐寒的腳也要乖乖的藏起來了,從今天開始就別露腳踝啦。
寒露「三候」
相信之前有關注我們的朋友都知道白露有「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羞。」而這寒露同樣有「三候」,下面小編就來帶大家看一下。
一候鴻雁來賓:這寒露的第一候其實和白露時節差不多,講的就是鴻雁等候鳥列隊南遷,自白露時節起,各地候鳥的遷徙時間也都不盡相同,持續時間大概一個月。
二候雀入大水為蛤:這個就比較有意思,「雀」指的是小型候鳥,「大水」指的是海。寒露過後,由於大部分的「雀」已經遷徙走了,所以基本看不到了,而每年的額這個時候海邊會出現很多的「蛤蜊」,而且蛤蜊貝殼的條紋和雀鳥很像,古人們便認為這蛤蜊是雀鳥變的。
三候菊有黃花:這個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到了寒露過後,各地的菊花酒開始陸續開放了,這也是為什麼古人習慣用菊花來代表深秋的原因。
好了,今天的介紹就到這裡了。更多熱點資訊,歡迎關注科技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