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誘導司機「刷單」,卻被告知「無法退回本金」(歡迎關注閨蜜財經)
撰文|蜜妹兒&編輯|凱
按:這是閨蜜財經第1125篇原創稿件
萬順叫車要赴美上市了?閨蜜發來這個消息,我先是一愣,然後才反應過來。
據《科創板日報》記者獨家獲悉,萬順叫車近期與境外特殊目的公司達成合作協議,擬以SPAC方式最快年內在美國上市。
哦,又開始傳了。
早在2018年,萬順叫車就曾傳出將要赴美上市。隨後,又傳出將在香港主板上市。這一次會更加靠譜嗎?
01
萬順叫車,川渝的蜜友應該更熟悉,這邊其存在感還比較強。蜜妹問了幾個北方的朋友,好像都不是很了解。
根據官網的說法,萬順叫車是「交通運輸新業態網際網路出行+新能源汽車研發、定製、銷售、應用一體化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是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生活服務的建設者和踐行者。」
聽起來非常高大上。大白話咋說呢?就是網約車+賣電動汽車。
圖片來源|企查查(特此感謝!)
據企查查顯示,萬順叫車主體為深圳萬順叫車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法定代表周正清,大股東為萬順叫車(武漢)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70.585%。
實際控股人、最終受益人為周正清,最終受益股份為67.22%。
萬順叫車有兩大主業:一是基於網際網路技術的共享出行、二是基於平台用戶的新能源汽車定製、銷售、應用一體化。
前者來看,官方的數據是,截至2022年7月,萬順叫車獲得350個城市網約車運營牌照,居行業第一。
建成12300多家線下實體店(司機之家+新能源汽車銷售點)。有持證司機60多萬名、本地註冊司機200多萬名、用戶1.1億;司機靈活就業30餘萬名。
圖片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特此感謝!)
這些數據意味著什麼?簡單用同行的滴滴出行來類比。根據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12個月里,滴滴全球年活躍用戶為4.93億,全球年活躍司機1500萬。
雖然距離滴滴出行還有差距,但數據也不小。
02
但從網絡輿論來看,萬順叫車的爭議似乎並不比滴滴出行小。
爭議點一:誘導司機「刷單」,卻突然被告知「無法退回本金」。
蜜妹看到,萬順叫車和司機有兩種合作方式。
一是線上司機合伙人固定交包干費,每個司機每年收一次。如果沒有交包干費,則每筆訂單萬順叫車扣15%的平台服務費。
就在此前的8月,中國經濟網報道,採取運力包干繳費模式的多位司機,因聽信平台「刷單」為上市造數據,而向平台支付幾萬元費用,卻突然被告知「無法退回本金」,強迫這些司機將被扣的錢款轉換成借款或股份。
一位永康市的何姓司機對正觀新聞記者透露,萬順叫車巡遊車活動稱,只要存15000,每15天後就能收到本金和利息。
該司機從5月31日開始刷活動,原本應該在15天後到帳,但一直沒有到帳,公司解釋由原存後15天到帳改為30天到帳,刷了10多萬後,公司又聲稱現金交易量過大,錢款被銀行凍結,無法返還司機錢款。
隨後,萬順叫車公司要求司機簽署借款合同,把之前存進去的錢以借款的形式借給公司,或者變成股權的形式。但是,司機被要求籤署借款協議後,也並沒有按時給利息,另外還搞起了充值活動,要充值才能給利息。
黑貓投訴平台的相關內容也指向了這一情況。
03
爭議點二:萬順叫車規模到底有多大?
在官網,萬順叫車稱自己是「網約車快車賽道第二名」,具體這個賽道是如何細分,蜜妹著實有點懵。
圖片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特此感謝!)
如上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如果從2021年月活人數來看,萬順叫車似乎排不上前8,那這個第二是從哪個口徑統計的呢?
從體驗感來看,這個「第二」似乎也有點水分。今年7月,有長江商報記者多次體驗武漢的萬順叫車,發現幾乎沒車可叫,唯一成功的一次,駕車司機還表示是第一次接單。而2017年12月29日,萬順叫車獲得了武漢的網約車經營許可證。
此外,長江商報記者還調查發現,除了南寧、成都、臨沂、東莞、鹽城、南充、淮南、達州等少數幾個城市的萬順叫車的交流群群成員人數較多,其他多數城市的交流群只有幾十個群成員,有的甚至僅幾個成員。
不過萬順叫車有一點確實厲害:牌照拿得多。從合法牌照這個角度來看,萬順叫車堪稱「網約車之王」。
04
爭議點三:謎一般的「共創製」。
在官網上,萬順叫車將其「共創人」放在醒目位置。並稱「是國內200多家網約車平台率先提出『共創人制』的公司」。
該種模式下,平台邀請網約車車主以共享合伙人的身份加入,並許諾會贈與車主價值1萬元的股份份額,該份額按平台在主板上市(IPO)時的市值計算,不過要先交由其工會委員會代持。
萬順叫車根據營業額、推廣車主人數、新註冊乘客人數,將這些「共創者」具體劃分為共享合伙人、巡遊合伙人以及高級合伙人,贈送價值不等的股權。此模式,甚至有輿論質疑其「涉另類傳銷」。
曾經《南方周末》一句話總結的萬順叫車蜜妹覺得非常精闢:「圈的是牌照,靠的是刷單,玩的是金融。」
對了,萬順叫車除了共享出行,還有一大業務是賣車。官網的介紹是,2021年,其出行業務和新能源汽車銷售業務收入規模50多億元
按照五年發展規劃,萬順叫車2023年要實現定製化5萬輛、汽車銷售1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規模,年產值規模100億元以上,稅收3億元以上;2026年產值規模800多億元。這個理想也非常豐滿。
各種撲朔迷離之下,或許等到萬順叫車真正IPO、披露招股書的那天,我們會離真相更近一步。
版權聲明:本文系閨蜜財經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