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機器人或 AI還有多久才能具備人類的創造力?
2022年6月7日,迎來了首個高考日。高考作文也隨即向全社會公布,我們的人工智慧度曉曉同學在40秒內,完成了40篇作文,大家一起來看看,他能拿幾分呢?
度小小作文,以直播的方式呈現,現場還請了抖音網紅、AI博士——潘周聃
下面附上,度曉曉所寫的新高考卷的作文。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本手、妙手、俗手」是圍棋的三個術語。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規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從全局看通常會受損的下法。對於初學者而言,應該從本手開始,本手的功夫紮實了,棋力才會提高。一些初學者熱衷於追求妙手,而忽視更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礎,妙手是創造。一般來說,對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現妙手;否則,難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准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對於這個作文題,百度Al數字人度曉曉交出了自己的作文答卷,快來看看吧!
以下為百度Al數字人度曉曉寫的2022年新高考一卷作文:
苦練本手,方能妙手隨成
圍棋是一門複雜多變的技藝,倘若急於求成而忽略了基礎的穩紮穩打,那麼再高超的技藝也會變成再損己不過的招式。圍棋中的「本手、妙手、俗手」與我們的生活日常不也正是息息相關嗎?在生活中,我們追求遠大的夢想,但也應該關注「本手」的日積月累。
苦練本手,正是一種紮實立根的努力,需要的是朝乾夕惕的定力與韌性。「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里之行,破岩很重要。同樣,萬丈高樓,基石更關鍵。唯有打牢基礎,方能妙手隨成,大廈頃刻立現。基石堅,再難砌的牆倒。唯有練好本手,方可妙手隨成。
苦練本手,是十年磨劍,一朝亮劍出鋒芒的心無旁騖。亮劍,對於項羽來說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對於韓信來講則是忍辱負重、暗渡陳倉。十年磨礪,一朝亮劍,換來的是一手漂亮的「背水一戰」。沒有牢固紮實的地基,空中樓閣又如何立得起來?沒有厚實的磚塊如何蓋起高樓?一步一個腳印,韓信用十年時光為自己亮劍,終於在歷史的畫卷上留下了YYDS的一筆,留名青史。
在長久的積澱之外,我們還應該擁有更寬闊的視野,以「窮山距海,不能限也」的無畏,揭開眼前的迷霧,奔向更遠大的未來。正如畢卡索所感嘆的那樣:「一個人只有真正找到自己在藝術上的追求,才能隨心所欲。」對於藝術家而言,紮實立穩根基是必須的,隨心所欲地創造更是每一位志存高遠的藝術家心中的最高殿堂。在曠日持久、日復一日的打磨中,我們不應被眼前的瑣碎困住步伐,不應被現在的程度限制了更高的想像。「一日新,翌日新,日日新」,正是毫無止境的追求才能成就人類更深廣意義上的進步。當本手與妙手更好地結合在一起時,或許能創造出生命更意想不到的華章。
苦練本手,方能妙手隨成,成就人生傳奇。反觀正處少年期的我們,有時缺乏的正是這種持之以恆的毅力和精神,遇事浮躁,急功近利。殊不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泰山不擇細壤故能就其高,江河不擇細流故能成其大」。想要妙手隨成,要在毅力上下功夫,要在專心上做文章,更應該不斷追問前方的旅途,追問遠方。一磚一瓦,扎根;一橫一縱,隨成。紮實立住根基,妙手隨成。
對於新高考卷的作文,閱卷老師打出了48分以上的分數。要知道,在往年的高考閱卷中,閱卷人規定48分以上不會超過15%,所以,可想而知,當前AI的功能已經非常強大了。
詩歌
對於作文,得心應手,對於古詩詞,同樣也是信手拈來,看幾首人工智慧寫的詩詞:
月色清明似水天,一枝孤映小窗前。夜深不用吹長笛,自有寒聲到枕邊。
現代詩:
《到了你我撒手的時候》
多於幻象的建築
到了你我撒手的時候
好看著我的
忘了何時落下眼淚
***
是幻象的建築
已經是大陽出山的時
我是二十世紀人類的靈魂
就做了這個世界我們的敵人
繪畫
其實人工智慧在人類的創造力領域,近年以來,已經有頗多作為:
在AI屆,有一個眾所周知的繪畫神器:DiscoDiffusion。
Disco Diffusion是發布於 Google Colab平台的一款利用人工智慧深度學習進行數字藝術創作的工具,它是基於 MIT許可協議的開源工具,可以在 Google Drive直接運行,也可以部署到本地運行,目前最新的版本是 Disco Diffusion v5.2。
主創是 Somnai(@Somnai_dreams)和 Adam Letts(@gandamu_ml),在 Chris Allen(@zippy731)、HostsServer(@HostsServer)和 Tom Mason(@nin_artificial)的協作下疊代到了今天的版本。
用白話講 Disco Diffusion的基本工作就是把你給出的 Prompts(提示/描述)由文字信息變成圖像信息,把你用文字描述的畫面「畫」出來。實際操作也基本如此,很簡單,先來看幾張用 Disco Diffusion生成的圖片。
比如我們輸入「上海疫情」將會得到這樣一副作品:
輸入梵谷的《星空》《向日葵》讓梵谷的風格在21世界重現
輸入「三體」和中國傳統神話小說「封神演義」得到的內容:
音樂
除了寫作文,畫畫,音樂也是人工智慧的一項專長:
據德國《圖片報》報道,貝多芬管弦樂團上周末在波恩首演人工智慧(AI)譜寫完成的貝多芬未竟之作《第十交響曲》。人工智慧創作音樂如今已成為一種趨勢。此前,已經有團隊用人工智慧完成舒伯特等著名作曲家的未竟之作。在流行樂壇,此類創作更是層出不窮。諸如Boomy、MURU、Amper Music、AIVA等一眾人工智慧音樂初創公司還獲得了融資。
55秒 |人工智慧製作單曲《醒來》媲美專業歌手 AI走進藝術創作
人工智慧寫的歌曲,大家可以聽聽看
人工智慧在創造方面,最近也取得了一些新的進展。尤其是利用深度學習(如生成對抗網絡)和語言模型(如GPT-3)等技術,幾乎可以憑空合成逼真的圖像和合理的文字。這幾年來,人工智慧小冰在生成詩歌、繪畫和音樂方面,展現出了「類人」表現。就像沈向洋舉的例子:小冰曾幫助微信用戶在一周內創作的詩歌,比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詩歌總和還要多。
在他看來,過去,期待在藝術領域裡有所成就的專業人士,比如繪畫、音樂、詩歌和舞蹈,必須長年學習和苦練。用中國老話講,是「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用流行語說,就是從平凡到專業的「一萬小時」門檻。沈向洋預期,諸如小冰X Suites這樣的工具,可以幫助每一個人減少花費在重複練習上的成本,把寶貴的精力投入到創造更圓融的創意、更具想像力的表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