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工作室微整形,換來五年「修復」,還在路上

2019-10-03   夏煒教授

如果時光倒回5年前,楊女士絕不會為了變年輕而踏進那間小小的美容工作室,那一次微整形給她帶來了5年的「噩夢」,持續至今。

工作室做微整形,帶來5年「噩夢」

2014年,楊女士42歲,皮膚已顯鬆弛,為了能留住青春容顏,她在一個親戚的介紹下,走進了當時省會翟營大街附近一個寫字樓里的美容工作室。工作室很小,只有一張手術床,工作室的主人是張醫生,帶個小助手。

根據楊女士的外形特點,張醫生給她私人定製了微整形的內容:1.從大腿內側吸脂,再用吸出來的脂肪填充面部的蘋果肌,同時注入生長因子,讓蘋果肌豐滿,顯得年輕有活力;2.從面部雙頰吸脂,填充法令紋,讓臉部緊緻並且顯瘦;3.在下巴和鼻子處注射,讓下巴變尖,鼻子高挺。在張醫生的描述中,楊女士做完這組微整形至少會「年輕十歲」,而且幾天內就可恢復,看不出手術痕跡。

在張醫生的鼓勵下,2014年3月,楊女士交了2.2萬元的手術費,躺上了那張手術床,在局部麻醉的情況下,做了兩個多小時的微整形手術,包括吸脂、填充、注射等。

手術過後,楊女士紅腫著臉並伴著疼痛回到家休息,等待恢復。按照張醫生的說法,她的臉會在一周內恢復,除了年輕漂亮,看不出別的痕跡。可一周過後,楊女士臉上的紅腫並沒有好轉,她只好繼續在家休息。一直休養了兩個多月,臉上的紅腫才漸漸消退,但出現了「怪異」的現象,打過生長因子的蘋果肌一直在生長,鼓鼓得像兩個硬包。她給張醫生多次打電話詢問,對方只說在恢復期,讓她耐心休養。

楊女士說,做手術前她只請了七天的假,此後因為臉遲遲不能恢復,就一直找各種理由請假,拖了兩個多月,實在拖不過去了,只好頂著「怪異」的臉去上班。在同事們異樣的眼光中,楊女士很自卑,精神飽受折磨。「每天晚上都睡不著覺,特別自卑,怕見人,怕去公共場合,怕有人多看我幾眼。」楊女士說,因為微整形手術失敗,她和老公的關係一度也很緊張,經常吵架。

「醫生」寫證明同意承擔修復費用卻無下文

為了消除臉上鼓起的蘋果肌,幾年來她跑了多家整形醫院做修復、打溶脂針,花費20多萬元,仍然沒有起色。今年,她找到了一家北京的整形醫院準備再做修復。

給楊女士做手術的張醫生已經關了當初的美容工作室。在楊女士的要求下,張醫生全額退還了手術費,並且寫下一紙「證明」,證明「因醫生個人操作不當,導致手術出現疑(異)議,必須進行二次修復……醫生同意承擔到北京二次修復的全部費用……」

可是,最近楊女士在與北京的整形醫院溝通中,醫院的工作人員又告訴她必須自己出錢才能做修復,這讓楊女士大傷腦筋。

在記者的調查中,楊女士顧慮重重,一直不肯提供做手術工作室和醫生的信息。最後她表示,已找了律師,會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她的問題。

律師:看清資質再微整

對於楊女士、北京趙鵬律師事務所的趙鵬律師說,如果給楊女士做手術的美容工作室不具備醫療美容的資質,那麼美容工作室要承擔全部責任,不僅需要退費、承擔後期修復的費用以及賠償,還會面臨監管部門的處罰。如果給消費者造成嚴重後果,還要追究刑事責任。

趙鵬律師表示,近幾年微整形很是風靡,因為市場良莠不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整形效果不理想,或留下比較嚴重的後遺症。他提醒消費者,如果想做微整形,一定要找正規的有資質的醫療美容機構,要首先查看醫院有沒有醫療美容的資質,醫生有沒有從醫資格。在確定對方資質健全的前提下,與醫生進行詳細溝通,了解手術過程中可能面臨的風險,做好充分的準備再簽字、做手術,切莫因一時衝動貿然行事,讓微整形變成「危」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