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站挖出古代「雙層人骨」,女人骨骼上面還有一層「細小」骨骼

2019-10-04   廁讀大歷史

在國內,像西安、洛陽這種古城搞基建,經常能挖到古代遺存,這樣的情況在羅馬也時有發生,最近,羅馬地鐵站前廣場修繕過程中,就發現了兩座古墓,距今都有1500多年歷史。其中一座女性墓葬中,出現了「雙層人骨」。

發現這個古墓時,工人正在給奧斯蒂斯(Ostiense)地鐵站前廣場安裝新的照明地燈,開挖不久就挖出了骨頭,考古隊趕到後進行了發掘,當墓葬完全被呈現出來後,人們在成人骨頭的骨盆位置發現了極其細小的骨骼,包括纖細的肋骨和幾片薄薄的頭骨。

對這個成年骨骼,尤其是骨盆的鑑定表明,這是個大約30歲的女性,她在臨死前剛剛經歷了分娩,考古學家認為她也許就是死於難產,而她身上的細小骨骼,很可能是個新生兒。

這個嬰兒之所在在女人身上,要麼是胎死腹中,要麼是剛出生就夭折了,所以母子被埋在了一起。在母嬰墓的旁邊,考古學家還發現了另一座墓葬,墓主人為30到39歲的男性,兩座墓葬的埋葬時間大致相同,都在公元4到5世紀,但是沒有證據表明兩座墓有聯繫。

這兩座墓葬所在的廣場,是奧斯蒂斯大街的一部分,這條古老的道路將羅馬與建造於古羅馬時期的海港城市奧斯提亞(Ostia)相連,這條街上不僅有公元前12世紀修建的羅馬白色金字塔,即蓋烏斯·塞斯蒂烏斯(Gaius Cestius)金字塔,還有城門、城牆以及奧斯提亞墓地。

奧斯提亞墓地始建於公元前1世紀,有磚砌的大門將墓地與街道劃分開,目的剛開始只供有錢人和貴族使用,到了公元4世紀到6世紀,越來越多的平民墓葬也出現在這裡,此次發現的兩座墓葬,都是出於這一時期的平民墓,它們所在的位置是整個奧斯提亞墓地的邊緣地區。

這兩座墓們可能曾經被當做貴族墓遭到了盜掘,所以墓中沒有發現任何隨葬品,對骨頭的放射性碳測年,可能提供一些更有價值的線索。

對羅馬出土的母嬰墓怎麼看,歡迎留言、分享。

請隨手點贊、關注、轉發,支持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