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20 歲確診女孩發聲:在酒吧負責氣氛營銷工作、蹦迪蹦到頭暈

2020-12-09     案件勞聞

原標題:成都 20 歲確診女孩發聲:在酒吧負責氣氛營銷工作、蹦迪蹦到頭暈

成都 20 歲確診女孩發聲:在酒吧負責氣氛營銷工作、趙某澄清,自己的工作就是在酒吧負責氣氛和營銷,並稱自己當時確實不知道奶奶已確診,否則肯定不會出來。「我在這裡給成都的市民道歉,給大家帶來的麻煩,打破了大家原本平靜的生活,希望大家都能配合防疫,早日戰勝疫情。也希望大家也能理解我。」

近日,成都市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患者趙某信息在網絡平台流傳,似被泄露。涉及的圖片包含了其姓名、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照片等信息。對此,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范辰律師表示,如果醫療機構泄漏了該患者的個人信息,需承擔相應的民事侵權責任。同時,信息在網絡中流傳,發布者需要承擔相應民事侵權責任,平台方若接到當事人刪除要求後,仍然不採取措施,需承擔擴大影響部分的責任。若為平台方發布,平台方應承擔民事侵權責任。如果後果特別嚴重,有可能涉及刑責。

消息一出,趙某的真實姓名包括身份證號碼、住址等隱私全都被公布在網上,疑似趙某在酒吧的朋友圈也被網友扒了出來,引發了很大爭議。 律師說法:公布疫情關鍵人行蹤軌跡不是侵犯隱私,網友泄露個人信息屬侵權,重則涉嫌尋釁滋事。 目前,網傳「成都衛健委:將視情況採取措施,不排除實施封城。」12月8日,成都市衛健委宣傳處回應,截至目前,沒有發布類似消息。

12月9日,趙某實名通過某平台發文,向成都市民致歉,表示誰也不願意讓這件事發生到自己的身上。

趙某稱,自己只是一個確診患者,發現確診後第一時間配合防疫部門做了流調工作,把自己的行蹤如實的上報給防疫部門,以免疫情擴散,目前她正在醫院治療。看到網絡上對她的流言蜚語,包括很多對她和家人的誹謗和謾罵,趙某稱「不理解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攻擊我,我只是不小心感染了新冠,我也是一個受害者。」

個人信息被暴露後,趙某表示,從昨日(8日)開始,一直有人給她打電話、發簡訊。 趙某同時澄清,自己的工作就是在酒吧負責氣氛和營銷,並稱自己當時確實不知道奶奶已確診,否則肯定不會出來。「我在這裡給成都的市民道歉,給大家帶來的麻煩,打破了大家原本平靜的生活,希望大家都能配合防疫,早日戰勝疫情。也希望大家也能理解我。」

沒有道歉的必要,新冠是天災。 當下最緊要的是,查明源頭,查明傳播路徑。 天災面前,做好防護很緊要。 有功夫網暴別人,不如從自己做起做好防護。 我們的敵人是病毒,而不是身邊的人。 網絡暴力,只會添亂。 最後,另外我一向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即使我不認同。

這是因為很多網友不了解成都是什麼存在。對於很多外地人來說,成都是夜生活之城。

我在成都遭遇過兩次,晚上九點多打車回酒店,司機問我為什麼九點多就回酒店了,九點多正是耍的時間。兩次這種經歷,發生在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季節。這說明成都夜生活的普遍性和大眾化,只有外地遊客才會九點多不去夜店而回酒店休息,而且是少數,所以司機才會覺得奇怪。

成都是晚上喝酒喝到懵逼,蹦迪蹦到頭暈的城市。

我有幾個好基友都是成都愛好者,深諳四川出美女,經常工作之餘去成都開展夜間娛樂活動,對於成都流連忘返。其中一個在幾年前成都限購之前,還在成都買了套房子,這幾年漲了不少,我基友都嘖嘖稱奇。我們笑稱其要在成都養個小的,基友說養小的在成都幹嘛,在成都就是為了花樣多啊。

這幾年成都的網際網路經濟、網紅經濟等等,存在大量掙快錢掙熱錢的機會,更是加劇了夜生活文化,成都越來越紙醉金迷,充滿了美女豪車奢侈品,夜夜笙歌正是這種繁榮的體現。

外地網友不了解成都酒吧文化夜店文化,所以才會覺得女孩子晚上去多個酒吧有問題,其實無非是其朋友多,所以要參加的場子多,而已。一個20歲的漂亮女孩子,多參與夜間娛樂活動,很正常,誰在年輕時都愛玩,尤其是在成都,不玩那才是有問題。

我們的敵人是新冠病毒,不是哪個得上新冠的患者。 不管小姑娘平時什麼作風,喜歡去哪裡玩,喜歡逛酒吧都不是她的問題。這是她選擇的生活方式。 如果她得了新冠,隱瞞自己的行蹤,來,大家一起罵,我甚至可以頂著被禁言的風險一起罵。 如果她平時違法違紀,導致新冠肆虐,來,別客氣,大家一起開麥。 可是,她是這樣的人啊?不是! 根據防疫要求,她如實彙報了自己的行蹤,沒有耽誤任何防疫工作,加快了防疫工作的進行。 去過那麼多地方,不早說隱瞞,但凡遺忘幾個,得造成多大的漏洞。不能說她有功勞,苦勞無論如何算得上爸?遵紀守法有錯不成? 可是她得到是什麼,私生活隱私大規模泄露,家人被騷擾。還要被迫「道歉」。

姑娘也是辛苦的,還是新冠、網暴和人肉隱私的雙重受害者,姑娘道歉態度還是很誠懇的,網暴的「狂歡」應該停止了。

網暴的根源還是在謠言的散布,挑起不明真相下的網友群體情緒激憤,進而發展成情緒發泄和言語攻擊。

所以整頓網絡暴力「狂歡」,首先要切斷謠言的來源,嚴厲打擊懲罰謠言生事者,阻止謠言的傳播,然後在保證受害人隱私的情況下,合理公布謠言事件的事實真相,保障網民的知情權,闢謠的同時,積極宣傳事件的正面形象價值,引導輿論恢復正常的認知討論。

在信息網絡媒體高度發達的今天,想要通過禁言來阻止網暴「狂歡」顯然是不現實的,而有利於公眾情緒抒發的合理信息透明化,才是解決網暴「狂歡」的關鍵。「我在這裡給成都的市民道歉」 逼的一個女孩給整個城市道歉。

此次事件中,部分網民僅僅是看到當事人輾轉於多家酒吧,就進行腦補,宣稱當事人生活奢靡放蕩,殊不知這是她所從事的合法職業的一部分,這不僅是侵犯隱私,而且還近乎侮辱誹謗。 但是,訴訟畢竟只是解決糾紛的眾多方式之一,而且伴隨著極大的副作用。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遭到二次傷害、更多的隱私信息隨著媒體報道而曝光,事件的熱度進一步發酵,也可能招致更多負面輿論。 人肉搜索的確是一筆糊塗帳,定義不夠清晰、消除危害的舉措總是滯後、訴訟維權存在局限性。

還是需要去治未病,看到法律的價值,但也不要奢望用法律解決一切問題。這需要媒體、網際網路內容服務商,在追熱點的同時,給公眾留下點東西。這一點非常困難,造梗玩梗,永遠比嚴肅的說教討人喜歡;吃瓜、分享和進行「神預測」,總要比談論價值導向更低門檻;在下一個熱點來臨時繼續找樂子,要比呼籲反思更合群。

實際上,新冠患者信息泄露事件早非首次。就在上個月,上海確診者及其密切接觸者的個人信息疑遭泄露,涉及他們的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戶籍地址、蹤跡等個人信息。

成都日報 就此事發表了評論。評論稱,一個20歲的成都姑娘,在被確診之前,她不過是這個人口超2100萬城市中一個普通的年輕人,活動範圍大如何、喜歡與朋友聚會又如何,那都是她的私人生活,與所有人的私生活一樣,應當是全權由她做主,不應成為可以被他人隨意瀏覽、點評的信息;在確診之後,她如實說明自己的行動軌跡,沒有隱瞞,配合流調。作為一個不幸感染病毒的患者,她也是值得我們同情和關心的。捫心自問,我們有多少人近期其實也像她這樣生活著,我們又何必以上帝視角、事後觀點去過度苛責她呢?

4月中旬,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青島膠州中心醫院因出現多名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而受到關注。在當地發布尋找近期去過該院的緊急尋人啟事後,一份包含6000餘人電話、門牌號、身份證號、就診類型的詳細名單在當地流傳。

春節前後,針對返鄉人員的信息登記在全國各地開展,隨後包含身份證號等信息的名單在各種微信群肆意流傳。南都記者調查發現,有近7000多名武漢返鄉人員的信息被泄露。

彼時,有負責疫情防控工作的地方政府人員曾告訴南都記者,泄露的信息源頭和地方上登記武漢返鄉人員的途徑直接相關,目前主要有三種:一是地方教育部門統計16到19年高中畢業錄取在武漢的大學生名單;二是公安部門掌握的公共運輸大數據(鐵路、航空實名信息);三是政府安排村委會、街道辦事處、社區的基層工作人員進行逐戶排查上報。

對於確診者及其密接者個人信息頻繁遭泄露的情況,北京網絡行業協會法律委員會副主任王琮瑋告訴南都記者,出於疫情管控的需要,可以公布一些必要性信息,比如患者乘坐的車次或者途徑地點等。而如果確診者及其密接者的真實姓名、身份證號等信息被「公開」,則超出必要性原則,實際上也侵犯了這些人的個人信息權益。

她還表示,除公布者外,傳播此類信息的人同樣違反《民法典》中對於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侵犯確診者的個人信息權利。另外,如果網絡平台沒有及時刪除侵犯個人信息權利的信息,也需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傳染病患者的信息屬於敏感信息,更應該加強保護。」她認為,平台方應加強對此類信息的巡查力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lr0RnYBjdFTv4tAn1t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