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赴黎巴嫩特約記者 可可】香皂,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過的物品。然而,有誰會想到,一塊小小的香皂,在世界上的某個地方會演繹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甚至能夠與金玉珠寶相提並論?請和《環球時報》記者一起來到黎巴嫩的巴德爾·侯松小鎮,到世界「香皂之城」一探究竟。
小鎮商店裡擺放著各種造型的香皂。
超大的「香皂廚房」
在黎巴嫩第二大城市的黎波里附近,有一座名為巴德爾·侯松的小鎮。雖名為小鎮,但放眼望去卻沒有一座民房建築。除了漫山遍野的茴香、迷迭香、鼠尾草、月桂和雪松等植物以外,剩下的就是製造和售賣香皂的車間和商店。或許是香料植被眾多的緣故,從踏進小鎮的那一刻起,各種植物的芳香氣味就牢牢占據了我的嗅覺。在小鎮里行走,能看到沉香、迷迭香、薄荷等數百種香料。
整座小鎮就像一個散發著芳香的超大「香皂廚房」,形態各異、顏色多樣、芳香不同的香皂被匠人一塊塊呈上。如果按照形狀劃分,你可以看到新鮮開放的「玫瑰花朵」、添加了乾果的「牛奶巧克力」、法國甜點「馬卡龍」,甚至還有當地人家中廚房常用的烹飪工具。做工之精細,幾乎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而按照氣味劃分的話,這裡還有阿拉伯人追捧的沉香香皂、緩解壓力的蜂蜜皂、治療敏感肌膚和紅血絲的茴香香皂以及振奮感官的薄荷皂等等。所有這些,都出自黎巴嫩最著名的制皂家族——巴德爾·侯松家族之手。自1480年在的黎波里製造出第一塊香皂至今,侯松家族已經成為黎巴嫩傳統制皂產業的核心,標有侯松家族製造的香皂被銷售到世界各地。從最初在的黎波里白手起家,到如今成為巴德爾·侯松小鎮的主人,他們將小鎮打造為繼巴勒斯坦納布盧斯城之後的世界第二座香皂之城。
天價黃金皂
作為黎巴嫩土產香皂的代表,侯松小鎮出品的香皂主要集中在精油香皂、藥皂、橄欖油皂三類,香皂的形狀、顏色、價格各有不同,有的香皂製作一塊的時間是一周,而有的香皂製作時間卻要耗費6個月。原料的採集則更加辛苦——薰衣草、茉莉花、玫瑰、黃春菊、月桂、薄荷、迷迭香、番紅花、茴香、鼠尾草等原材料,從種植到收割,有的甚至需要長達數年時間。據匠人們介紹,每30千克藥草在經過蒸餾提取之後,最多也只剩下50毫克的精華,製作成本之高可見一斑。然而,在他們看來,這還僅僅是普通香皂的標準。
2018年,侯松小鎮做出了一項驚人之舉,推出了一款添加鑽石粉以及17克黃金的黃金皂!單單一塊香皂的價格就超過一萬沙特里亞爾(約為2666美元),被稱為「世界最貴香皂」。黃金皂的推出,在整個阿拉伯世界都引起了轟動,包括卡達、阿聯在內的很多國家的達官貴人,都成了黃金皂的使用者。
有媒體甚至推出了以「黃金沐浴不再是夢想」為題的新聞,大幅報道這一消息。有說法稱,黃金皂對保持女性肌膚年輕狀態、促進細胞代謝、治療面部痤瘡等有顯著的作用,而侯松小鎮的負責人之一——埃米爾·侯松則稱,推出這款香皂,政治意義要遠遠大於醫療價值。古法制皂曾是黎巴嫩的傳統產業,如今卻隨著現代工業的推進而逐漸消逝。黃金皂的推出,就是向世界傳遞一個信號,讓人們相信,「黎巴嫩不再是爆發戰亂與恐襲的國土,而是散發著香皂芳香的美麗國度」。
獨特的香皂文化
歷史上,制皂匠人在黎巴嫩被尊稱為「智者」,制皂亦被視為一項受人尊敬的傳統行業。這是因為,在黎巴嫩,香皂不僅僅用於清潔,還被用於薰香、美容、醫療等等領域。匠人們要掌握的不僅僅是香皂的製作,還要包括種植、挑選、辨別藥草,精通芳香療法等等。所有這些,都需要匠人們具備豐富的知識,才能夠根據使用者的需求「對症下藥」。黎巴嫩當地甚至有句俗語稱,優秀的制皂匠人,就像一名好醫生一樣難得。
在過去,黎巴嫩的制皂匠人主要集中在的黎波里的汗·撒布集市,像埃及著名的汗·哈里里市場一樣,這裡的汗也是大集市的意思。只不過這裡只銷售一類商品——各種各樣的香皂及其衍生產品(在阿拉伯語中被稱為「撒布」)。包括巴德爾·侯松在內的各個香皂世家都聚集於此,汗·撒布一時成為中東地區香皂製造和售賣的集散中心。但遺憾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在各大跨國公司來勢洶洶的營銷之下,香皂成為成本低廉的快銷清潔用品。曾經讓黎巴嫩引以為傲的古法香皂逐漸退出舞台。
為了重振古法制皂,巴德爾·侯松家族選擇重新興建了香皂小鎮,並將其命名為巴德爾·侯松小鎮,從原料種植到生產再到銷售,黎巴嫩古法香皂在這裡得到了發揚光大。記者發現,不少歐美遊客喜歡來這裡探訪香皂的奧秘,中國遊客目前還比較少見。
每逢黎巴嫩各個重要宗教節日來臨,人們都會購買古法香皂,並將之作為裝飾品擺放在房間內。不少外國遊客來到黎巴嫩,也會帶走一塊反映黎巴嫩自然風物的古法香皂作為紀念。人們希望黎巴嫩古法香皂能夠用它無形的手,清潔掉生活中的所有苦難,為嶄新的明天帶來更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