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很多頭部企業意識到未來成功的企業也會是科技驅動型的企業,所以紛紛招CDO,要做數字化轉型。本篇文章就如何構建驅動數字化轉型的企業做一下討論。
企業的信息化部門分成三類:一種是傳統的信息化部門,一種是數字化賦能的部門,一種是數字化驅動的部門。下面先介紹一下企業如何進行數字化驅動。
Figure1 數字化驅動的業務模式轉型五部曲
如上圖所示,數字化驅動的業務模式轉型的五個主要步驟如下:
1) 三權:推進數字化轉型的必要資源和權力。
2) 對業務的引導和驅動。
如果數字化部門僅僅是派人支撐業務部門,那是數字化賦能。數字化部門要和各業務線(市場、銷售、製造、研發、供應鏈和服務等)一起制定數字化戰略,並且有相應的組織架構和機制,使其貫徹下去,而且要對業務條線進行督導和考核,這是數字化驅動。
3) 驅動業務模式轉型設計
要驅動業務轉型,就得對傳統的業務模式,根據最新的數字化思維和數字化技術,進行改造和創新。
Figure2 數字化轉型的模式設計RMB-PT方法
如上圖,筆者在之前文章《服務數字化轉型(一):如何定位和規劃服務數字化再造》中,以服務數字化轉型為例,介紹了如何通過RMB-PT方法去規劃業務的數字化轉型。
4) 支撐業務模式數字化轉型的六大類創新
為了實現業務模式的數字化轉型,需要進行六大類創新:1.業務方式創新,2.盈利模式創新,3.人員能力創新,4.組織架構創新,5.運營方式創新,6.數字化工具創新。筆者在之前文章《服務數字化轉型》系列中,以服務數字化轉型為例,介紹了如何進行這六大類創新。
5) 數字化轉型的業務產出
為了在企業內數字化轉型可以得到業務部門的支持,不斷投入,不斷疊代升級,我們需要在在第三步業務模式設計時,就設計數字化轉型的短期引爆點和業務價值提升衡量方法。一切都要事先達成共識,一切都要可量化,一切都拿數字說話。否則就可能由於一些負面事件,致使數字化轉型無疾而終。
下面筆者介紹一下如何構建驅動數字化轉型的自演進組織。筆者認為信息化部門分成三類:1.傳統的信息化部門:是按軟硬體應用的功能進行內部劃分的;2.數字化賦能的數字化部門:是按前中後台對業務支撐劃分的;3.驅動數字化轉型的自演進組織:是按如何有效驅動業務數字化轉型劃分的。
(一) 傳統信息化部門
Figure3 傳統信息化部門示例
如上圖所示,傳統信息化部門是以軟硬體功能可以使用為目標的,他和業務融合的較差,往往和業務部門是各說各的話,只是在一些與業務相關的信息化項目上雙方有交集。
這種信息化部門在十年前是沒問題的。那時候數字化技術對客戶的體驗和購買行為產生的影響不大;另外由於物聯網、AI、移動互聯、大數據等技術還不普及,對製造、研發和供應鏈等方面的影響也不大。但在數字化技術已深入到生活的每個角落的今天,仍沿用傳統的信息化部門架構,將會在數字化時代逐漸喪失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未來。
(二) 數字化賦能的數字化部門
Figure4數字化賦能的數字化部門
目前很多頭部企業的數字化部門是按前中後台建的,這樣最大的優勢是直接和業務部門融合,可以通過數字化技術賦能業務部門。他與傳統信息化部門主要不同點主要體現在前台和中台團隊:
(四) 驅動數字化轉型的自演進組織
前面數字化賦能的數字化部門由於權力不夠大、層級不夠高和回報不夠誘惑,所以可以賦能業務,但無法驅動業務。所以筆者建議一種可以驅動業務並自演進的組織架構。
Figure5驅動數字化轉型的自演進組織
如上圖所示,這種組織架構不僅僅是改變數字化部門內部的組織架構,而是要對集團層面做調整。
總結:本文介紹了數字化驅動業務模式轉型的5個步驟,也介紹了傳統信息化部門、數字化賦能的數字化部門和數字化驅動自演進組織的區別。著重介紹了如何在集團層面構建驅動數字化轉型的自演進組織,也就是只有「權力夠大、層級夠高、回報夠誘惑」,才有可能在集團層面真正建立起驅動數字化轉型的自演進組織。
筆者介紹:楊峻。曾任海爾全球服務數字化轉型和信息化建設總負責人(主導了海爾10年來最大規模的服務再造項目 - HCC),IBM GBS 客戶關係管理數字化創新解決方案中國區總負責人,新三板金融數字化營銷解決方案提供商公司 - 賽融信(股票代碼:834466)創始人(新華保險移動總包商和民生銀行營銷平台SA的總設計師),CRM軟體公司融博興業創始人(負責Siebel在中國銀行和保險的第一個落地案例:寧波銀行和華泰證券,融博客戶通曾連續多期排名連邦軟體CRM類軟體第一名),世界上第一個BS CRM平台產品-Siebel 7.0核心開發工程師之一。20年來,服務過上百頭部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和信息系統實施,與上千家企業交流過方案,實施過上百個項目,主持過眾多千萬級的項目落地。曾服務客戶包括海爾集團,海康威視,天士力藥業,宇通汽車,科達科技,啟明星辰,美的集團,上汽,新華保險,民生銀行,建設銀行,中信信託,東方資產,華泰證券,寧波銀行,國金證券,默沙東藥廠,佳能中國等上百家行業領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