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10月25日電 10月24日,牛津大學格林坦普頓學院榮休教授、北京師範大學京師書院教授羅伯特·沃克在 「全球戰略對話2024」國際研討會上表示,中國在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通過有效的減貧政策和國際合作倡議,中國不僅在消除貧困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更為實現更廣泛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提供了寶貴經驗和實踐範例。
牛津大學格林坦普頓學院榮休教授、北京師範大學京師書院教授羅伯特·沃克發言。中國日報記者 王壯飛 攝
2015年,聯合國制定了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旨在2030年前消除貧困和不平等,實現包容性和可持續的經濟增長。然而,由於疫情、地緣政治緊張、氣候變化等問題,17個要實現的目標在現實中取得的進展相對有限。
只有少數目標有所進展,尤其是可負擔的綠色能源和消除貧困,特別是中國取得了不凡成就。沃克教授表示,中國在減貧方面的貢獻顯著,數據顯示,全球減貧成就中約有70%源於中國。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強調,全球金融和經濟體系的結構性缺陷使得發展中國家在應對挑戰時只能獲得有限的國際支持。儘管全球化推動了經濟增長,但其成果卻不均等地分配給了各國,導致貧富差距加劇。
沃克指出,國際貿易規則普遍有利於已開發國家。儘管這些規則聲稱促進公平貿易,但實際上反映了美國式自由主義經濟學的偏向,忽視了發展中國家的利益。貿易本來是促進共同繁榮的,但在今天,貿易很多時候是霸權的一種體現。
沃克注意到,自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的GDP迅速增長,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隨著中國的崛起,遭到了來自美國和其他已開發國家的質疑,認為中國造成了不公平競爭。
沃克強調,儘管面臨挑戰,中國依然致力於推動全球合作,積極參與國際事務。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絲路基金等項目,中國希望為全球經濟發展提供更多機會,促進繁榮共享。
沃克最後說,中國將繼續發揮引領作用,推動構建一個更加公正和繁榮的世界。
10月24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中國日報社共同主辦的「全球戰略對話2024」智庫論壇在北京召開。來自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日本、義大利、荷蘭、肯亞的智庫專家圍繞「世界變局中的大國責任」這一主題展開討論。
編輯:鄔嘉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f5a89ef6cfe66f9246e235b55ed42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