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起帶領魏武卒征戰沙場,六國見此聞風喪膽,為何不再重建一支

2023-06-22     史密記

原標題:吳起帶領魏武卒征戰沙場,六國見此聞風喪膽,為何不再重建一支

「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余則鈞解。闢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吳子·圖國》

魏武卒,是戰國時吳起訓練的一支重裝步兵部隊,戰鬥力強悍,破趙、攻秦、滅中山,它是令各個諸侯國都不敢小覷的力量。魏武卒多次以少勝多,帶領著魏國逐漸走向巔峰,可是後期他們就消亡不見蹤影,為什麼無法重建魏武卒呢?

魏武卒士兵基礎素養高、裝備好、聽指揮,將領吳起治療傷兵深得人心

「魏武卒」是軍事家吳起在擔任河西守將時,訓練出的精銳重裝步兵部隊。他在與秦軍長期交戰的過程中,領悟到兵不在多要在精,於是建議魏文侯用他的考核標準選取士兵,來組建一支精銳部隊。

吳起是把「精兵」這二字貫徹到了極致,根據史料記載,想要通過選拔加入魏武卒,就要達到以下水準:能拉開12石的重弓,能背起50支箭,扛著鐵戟或長戈,穿上三層鎧甲戴上鐵盔,腰佩利劍,攜帶3天的糧食,半天行軍一百多公里。這些條件直接刷下至少70%的人,從基本素質上,魏武卒就領先其他普通部隊一大截。

成為「魏武卒」不僅是成為國家的士兵,還能讓家裡人免除勞役,分得一百畝土地。這些政策對平民百姓來說,極具誘惑力,加入這支部隊能讓家裡的生活水平直接提升一個檔次。如果獲得戰功還可以晉升爵位,一人獲得戰功全家受益,這極大地激發了士兵們的戰鬥慾望,士兵都是愈戰愈勇。

魏國是大型冶鐵中心,魏武卒裝備都是配備剛推廣使用的鐵器,此時魏國剛經歷變法,有財力為這支特種部隊打造優良的鐵器裝備。

這支部隊紀律嚴格,訓練有素,吳起用起來就是「如臂使指」。同時,他還放棄了優越的將領生活條件,同下等士兵同吃同住,有士兵生病他還照顧病人,使得眾多士兵追隨他。

魏武卒部隊精銳能幹,曾僅憑藉5萬兵力打的秦軍50萬士兵丟盔卸甲

公元前453年,秦國政局混亂實力減弱,魏國則實行軍政改革實力大漲,這樣一消一長之際,魏王就有了向西發展的想法。於是,在公元419年開始在河西地區試探秦國,先派士兵渡過黃河,在少梁建造城池堅守。

這次秦王派兵出擊反擊,戰爭持續兩年,結果秦國戰敗。然後,魏國趁熱打鐵占據了河西多地,吳起加入後更是完全占據了河西。秦國就這樣丟了河西,被迫建造長城堅守。秦王也不甘心就這樣丟掉河西,於是挑起了陰晉之戰。

公元前308年,秦王趁魏國舉全國之力與楚國大戰,無暇照顧後方,也學著傾盡全國兵力出兵五十萬前去攻打陰晉之地,準備奪回河西。此時,魏國在河西僅有五萬新兵,秦國時機選擇不錯,但不巧的是,這些士兵正是魏武卒,吳起也在此處。

秦國大敗,打的丟盔卸甲,五十萬兵力輸給了五萬精銳的魏武卒。

自吳起統領魏武卒南征北戰起,創下了大戰74場,全勝的戰役有64場,其餘均不分勝負的戰績。魏武卒的存在令人聞風喪膽,將領吳起更是征戰沙場,參與大小戰爭百餘回,未曾嘗過一敗,後人把他和孫武並稱「孫吳」,誇讚他的軍事領導能力。

魏武卒消失在歷史長河中,魏國無力重建精銳部隊再現輝煌

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魏武卒士兵年齡增長,戰鬥力開始下降,再加上他們都有了自己的土地,開始貪生怕死。將領吳起也在這時離開,魏國的軍事戰略錯誤,直接導致了魏武卒在此後戰役失敗,損失慘重。因為魏武卒對士兵要求高,訓練時間又長,於是無法及時的補充兵力,最後魏武卒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魏國為何不重新選拔訓練魏武卒呢?縱使魏國有想法,那也是有心無力。魏武卒的建立恰逢魏國經濟繁榮時期,尚且可以養得起,但是後來魏國經濟衰弱,無法負擔起重新選拔和訓練的成本。即使是重新挑選新兵,那也不能達到魏武卒的水準。

魏武卒的核心是富有戰鬥經驗的老兵,他們早就被錯誤的軍事戰略葬送在沙場中。此外,敵人也不會給魏國幾年時間重新練出魏武卒這樣的精兵部隊。最終,魏國也沒有機會重建魏武卒,就被秦國吞併。

總結:

魏武卒強悍的戰鬥力震懾四方,在吳起還在的時候屢戰屢勝,但後期因為多種原因消亡,魏國國力也無法重建魏武卒,致使魏武卒徹底消失在歷史中。世上哪裡有什麼常勝將軍,有戰就會有敗,無數的熱血男兒埋葬在沙場之中。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卷第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eb824bc210439af4139c0ba10eb1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