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在香港花幾萬塊買走一件青銅器,後來成博物館鎮館之寶

2023-06-21     胡月芳

原標題:專家在香港花幾萬塊買走一件青銅器,後來成博物館鎮館之寶

說起青銅編鐘,可能大家會第一時間想到國寶級文物:曾侯乙編鐘了。沒錯,曾侯乙編鐘不僅十分稀有,而且它的年代久遠,歷史文化豐富,因此它也被湖北省博物館當作鎮館之寶來保護,可見其地位之高。

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由於青銅文物的大批面世,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經過文物部門的組織調查,發現市場上流通的許多青銅文物,都是造假產品。

當年公安部門還在河南當地發現了一處專門負責青銅器仿製的村子,據說當時河南這個村子製造的青銅器,不僅能賣出十幾萬的高價,甚至還能夠瞞過專家的眼睛,這也足以說明當時青銅文物市場的混亂。

正是因為青銅器的造假數量太多,導致當時的收藏家們對它退避三舍,哪怕是再有經驗的收藏家,當他面對一件青銅文物時,還是會小心翼翼,再三鑑定後才敢去進行收藏。

香港,作為九十年代我國文物流失的中轉站,那裡的文物交易活動非常火熱,但當時的香港的買主對於青銅器還是不敢輕易接手,因為河南的仿製工藝實在太可怕了,所以這在當時也造成了許多青銅器被擺上貨架卻無人問津的局面。

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青銅文物方面專家馬承源老先生,經常到香港街頭去尋找文物,由於多年的經驗,馬老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凡是他發現的文物,大多都是極為珍貴的無價之寶,為後來我國博物館的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一次馬老和朋友閒逛香港古玩街時,他在一家不起眼的店鋪里,看到了一隻青銅編鐘。當時這隻編鐘積滿了灰塵,看上去放在貨架很久了,或許也是因為老闆賣不出去的緣故,加上當時人對青銅器的偏見,導致它無人問津。

就是這只不起眼的青銅編鐘,引起了馬承源先生的注意,他讓店主拿下來之後進行觀察,發現在這隻編鐘上刻有一些銘文,他大致看出是「晉侯」二字。在馬老仔細觀察下,他認定這隻編鐘就是西周時期的文物,屬於難得的寶貝。

發現這隻編鐘的價值後,馬老裝作鎮定,一邊詢問店主的來歷,一邊試探它的價格。經過一番商討後,這家店主要價六萬港幣,當時的馬老身上沒有帶那麼多錢,只好讓朋友先行墊付,回國後再轉還給他。

回國後,馬老立即對編鐘進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這是西周早期的文物,隨後他將編鐘上的文字拓印出來,其中一共40多個字。這些文字記錄的是,晉國將軍帶兵抵禦外敵有功被賞賜的事情,而這個故事連《史記》當中都沒有記載過,其價值不言而喻。

後來馬老將編鐘取名為「晉侯蘇鍾」,放在博物館進行封閉保護,晚年的馬老每次提到這件事時,都會喜笑顏開,畢竟花六萬塊港幣就能收回一件可貴的無價之寶,想必當年回國時,馬老的心裡就已經樂開花了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e8e94064fc07aada6f6b63e11bf5e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