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上沒幾顆麻子,也敢當土匪?
吉林白城,洮兒河邊有個村民叫黃德義,黃德義過去是一位人民教師,祖上以擺渡為生,到了他這一代,他的三哥還想干這個營生。
90年代,他和三哥造了三條鐵皮船,一起擺渡。
極目新聞
乾了十幾年,他倆覺得三條鐵皮船的產能有限,在2014年設計了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
焊了13條鐵皮船,搭了一座固定浮橋。
黃德義的商業思維很樸實,以前用船載人過橋收費,現在用橋把人送過去,不得照樣收費。
雖然說浮橋是固定的,但這門生意也是有季節性的,到了汛期或者冰凍期,橋就得從水面上撤下來。算一算,這橋一年也就能搭五六個月。
咱先從商業角度看,這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浮橋搭了以後,黃德義組織了排班並制定收費標準:
小車5元、大車10元。
2005年至2014年,黃德義搭建船體浮橋收取過橋費;2014年至2018年,黃德義搭建固定浮橋收取過橋費。
前前後後,13年時間,黃德義收了52950元過橋費。一年收費達4073元,一年按5個月算,這生意月入不足千元。
就這點收入養活黃德義一個人都費勁,但他的商業團隊偏偏還有其他17個人。
錢顯然是沒賺到,只不過當初的投入是扎紮實實的,他在焊船體、搭建上投入超13萬元。
黃德義做這門生意,也是有一搭沒一搭的,過橋也不是強制收費。對於一般的路人甲,對方不想給也就算了。
黃德義的老主顧是村民李某某,5萬多的收入里有2萬塊是他貢獻的。「過橋」這個動作,對他而言是剛需。
他家是開超市的,幾乎每天都要上對岸進貨。沒有黃德義的浮橋,李某某進個貨單程要開80公里;擱浮橋上過,單程就能縮減到45公里。
哪怕按油耗一公里5毛錢來算,這一來一去,也能給李某某省下30多塊錢油錢,還不耽誤時間。
這門生意好賴斯基就不多嘮了,掐指一算咱都能看出來,而且這些收入都是經過有關部門認證的。
有關部門說,這橋沒在有關部門批准下建,屬於私自收過路費。黃德義得罰,浮橋得拆。從程序正義上講,這種做法是一點毛病都沒有。
對於這兩點,黃德義也沒啥可狡辯的,只能認栽。
但讓他懵圈的是,2019年,他被判有期徒刑兩年,緩刑兩年。團隊其他17人分別被判處不等有期徒刑及緩刑。
罪名是尋釁滋事。
斯基復盤了整件事,其實說起來誰做得都沒錯。黃德義沒有經過批准就私自建橋收過橋費,有關部門處罰了他,還把罰的錢還給了過橋的人。
李某某就是其中之一。但李某某尋思了一下,私下又把錢退給了黃德義,因為浮橋的確給他帶來了便利。
浮橋拆了以後,其他村民也有點懵圈,因為他們這會兒要去對岸就得多繞上70公里的路。
不過「留下買路錢」這個事本來就會有爭議。
2016年春節前,濟寧有個村莊的村民在河道上架設了一座浮橋,也問過往的車子和行人要錢。只不過這人收費收得有點狠:
小轎車收十塊錢,小貨車收三十,大貨車收五六十,連行人和電動車都要收錢。
這麼個收法就把大家給惹惱了。
要斯基說,治這種不懂規矩的村民,還得用市場的手段來治,讓他輸得心服口服。
選一個合適的地段,咱有關部門在浮橋附近建一座橋,供大夥免費通行。讓他們瞅瞅,在免費的橋面前,這種浮橋還有沒有市場競爭力?
要說事先沒有批准就開建的事,也不只發生在不懂規矩的村民身上。
最近,陝西安康旬陽市有一個花海民宿園,剛剛開了差不多1個月就給關了。據說景區里的民宿都已經被拆了,連花海都只剩下零星的了。
這個項目據說一期花了370多萬元,有人順著線索摸了一下,這錢大概還是從鄉村振興補助資金上來的。
這項目建都建了,為啥說拆就拆呢?目前的說法是,項目可能是超過了(耕地)紅線,也可能是土地手續不規範。
除了關閉、拆除,現在還要對涉事土地進行生態修復。
這事還不是最誇張的。山西呂梁市交城縣投資6000萬元的卦山公園去年7月才開園,前幾天也傳出要拆除的消息。
這個消息後來是被闢謠了,有關部門出來說,現在卦山公園不是被拆,而是要臨時整改。
整改的原因,據說也是因為土地手續不規範。
按理說,這些動輒百萬甚至千萬的項目,實際也都是經過層層審批的。而且這些項目是由有關部門主導的,也不是不懂規矩的村民。
他們對手續、程序的了解程度,肯定比咱大夥強多了,怎麼問題偏偏到了開園以後才暴露?
這麼大的工程在幾個月里開著工,竟然沒有一個相關部門發現這些問題?等該搞的工程搞完了,又告訴大夥這裡得拆、得整改。
一建一拆,參與工程的人真是啥都沒耽誤。
從積極的方面來看,這兩個項目一建一拆讓當地GDP贏了兩次,解決了當地就業兩次,幹部們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從不利的方面看,斯基暫時沒看到啥不利的方面。
頂多可能耕地被占用了,可是人家不還要修復麼。這一修復,當地GDP和就業又能再贏一次。
但違規就是違規了,這事總得有人出來負責。
要按黃德義的標準,就這規模都夠判好幾個尋釁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