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車話】馬斯克的多事之周

2023-11-05     汽車公社

美國汽車工人大罷工結束了,大家知道不?

就在美國當地時間10月30日,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和通用汽車達成了初步協議,至此這波持續了6周的大罷工終於落下了帷幕。

不過,想吃瓜的人還是有瓜可吃的。

就拿工會和底特律三巨頭達成的協議來說吧,三家車企為了讓工人開工,竟然不惜「割地賠款」。

一塊來看看協議內容。

三家車企和工會達成的協議都差不多,內容主要包括在未來四年半內給工人漲薪25%,增加工人的生活補貼,取消工資等級等等。工會主席費恩還頗有些得意地表示,通用汽車部分工人的工資將增加到89%。

乍一看,這場大罷工似乎就要以打工人的勝利畫下句號了,但事情哪有那麼簡單哦。

對車企來說,用人成本一下子增加了那麼多,哪還有錢去搞研發和投資啊。所以,為了保住企業投資未來的能力,三大車企都想到了裁員這條路。罷工開始了近一個月,三大車企裁員總人數就已經超過了7000人,等協議落地,估計還有更多人會失去飯碗,到那時美國企業和工人兩敗俱傷的世界就徹底達成了。

當然,更受傷的還是美國經濟。9月23日,海外調研機構安德森經濟集團就公布了一項數據,這場大罷工給美國經濟帶來了約93億美元的損失,到10月底,這個數字肯定不止93億美元了。

但工會尚不打算收手,他們又把矛頭指向了以特斯拉為代表的美國其他車企。

工會主席費恩放話:「特斯拉、豐田、本田和其他公司的工人不是我們的敵人,他們是UAW未來的成員。」這話的意思很清楚了,工會要把這幾家企業的工人拉入自己陣營,煽動他們一起為漲薪抗爭。

豐田乖覺得很,工會和通用汽車達成初步協議的第二天,就給美國工廠的所有工人都漲了工資。而特斯拉至今還沒動靜。

但工會才不會任由馬斯克繼續「裝傻」。特斯拉的加州弗里蒙特工廠正是工會力量遺留最深的地方,目前這座工廠的員工已與工會組建了一個組織委員會,顯然工會正嘗試向特斯拉滲透自己的勢力。

一直以來,馬斯克以股票期權為籌碼,阻止自家工人加入工會,但如今眼看著三巨頭的工人工資足足比特斯拉工人多出了35美元/小時,特斯拉的員工心裡還能平衡嗎,眼看著人家鬧一鬧就漲了那麼多錢,那不鬧白不鬧啊。所以接下來,工會主席費恩與全球首富馬斯克之間,必然會有場精彩的對決。

而在特斯拉歐洲工廠,資本家和工人的角力已然開始。德國金屬工業工會稱,特斯拉德國工廠的工人收入低於行業平均水平,要求馬斯克漲工資。沒想到這個要求還真被滿足了。一看馬斯克這麼好說話,瑞典的120多名特斯拉員工也要求漲工資、保險和養老待遇,不然他們也要來一波罷工,目前特斯拉還沒表態。

要說馬斯克最近也是夠倒霉,後院著火還不算,外頭還有敵人虎視眈眈。

這周,比亞迪三季度財報發布了。

財報數據顯示,比亞迪三季度營收1621.51億,同比增長38.49%;凈利104.13億元,同比增長82.16%。這是比亞迪季度凈利潤首次超過百億元,不用想,王傳福這時候肯定在笑。

但馬斯克或許快哭了?作為比亞迪最有力的「對手」,特斯拉因今年多次降價,三季度業績不及預期,凈利潤約為18.53億美元(摺合人民幣135.5億),同比下降44%。

從數值上看,比亞迪的利潤快追上特斯拉了;從趨勢上來看,比亞迪在漲,特斯拉在降,比亞迪再努力一把,實現反超指日可待。而從毛利率來看,比亞迪三季度毛利率為22.1%,已經超過了特斯拉的17.9%。

2011年,馬斯克瞧不上比亞迪,10多年後風水輪流轉,不知馬斯克內心作何感想。

這周唯一能讓馬斯克心裡舒服點的,估計就是特斯拉潮州事故的判決結果了。

這事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人記得,事故發生於去年年11月,一男子駕駛特斯拉突然加速猛衝2.6km,撞了好幾台車和多個行人。事後,特斯拉給出後台數據——100%深踩油門,可車主堅稱是特斯拉剎車失靈,一眾自媒體也都為車主站台。

近1年後的今天,真相終於水落石出了。法院查明,關於特斯拉潮州事故,鑑定機構出具的鑑定意見書中載明:可以排除特斯拉牌小型普通客車因制動裝置、轉向裝置故障而導致事故的可能性。

這下特斯拉不僅甩掉了這口「大鍋」,還讓那些一直在網際網路造謠特斯拉剎車失靈的自媒體發布道歉聲明置頂30日,並賠償特斯拉3萬元。

不過對馬斯克來說,網際網路上的言論都只是撓痒痒而已,相較之下,真正值得他警惕的,是生意場上的對手們,除了前文說的比亞迪,還有剛牽手零跑的傳統巨頭車企Stellantis,以及誓要補齊軟體短板、最近又拉來VIVO做外援的大眾,當然還有中國一干新勢力。

兩三年後,特斯拉在汽車行業將處於何種地位,這是個有趣的問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c2f325f5dd125eb618ee87e2e551fb9.html













保時捷,危

2024-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