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最終娶了完美的薛寶釵為妻,為什麼還是意難平?

2023-06-15     少讀紅樓

原標題:賈寶玉最終娶了完美的薛寶釵為妻,為什麼還是意難平?

「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

一曲《終身誤》對釵玉二人的婚姻作了描述,在賈寶玉的心裡,紅塵煙火般的金玉良緣怎及得上木石前盟的清靈?

「山中高士」,寶玉對妻子的評價很高,「舉案齊眉」,寶玉承認薛寶釵是完美的妻子;那為何仍意難平?

擁有完美妻子薛寶釵,永失摯愛知己林黛玉,釵玉二人雖有夫妻之名,卻是貌合神離,寶玉放不下「木石前盟」的忠貞與堅定,造成三個人的悲劇。

無論才華和姿容,薛寶釵和林黛玉都是女中翹楚,的確難分高下。

寶釵是世家大族精心造就的淑女,她是榜樣、是典範、是標杆;賈府需要薛寶釵這樣的女子做寶二奶奶,因為她「合適」。

黛玉是「美人燈」,風吹吹就壞了;委實不適合做一個尋常煙火里的妻子。寶玉娶了寶釵也算是完美,但缺乏愛情,到底意難平。

愛情不是你很好,我就中意你;要我的好,剛好是你所愛的。兩個人的情深,外人是懂不了的,只有身處那段愛意的人才懂。

寶玉真真是「呆傻之人」,筆者讀紅樓,寶黛二人之間有那麼多的調笑與感動,都不及第三十二回寶玉對黛玉講的三個字:「你放心」,那一刻真是深情。

一個人的性格是把雙刃劍,含蓄渾厚、藏愚守拙的寶釵在賈府中人見人愛,卻是沒有溫度與真氣的。

寶釵會給賈寶玉理性的體貼與關愛,在她的價值體系里,那是妻子的分內事。她給不出黛玉那般的感性之愛,黛玉的「心甘情願」是寶釵懂不到的,而這兩種愛,哪一種更珍貴?寶玉內心清楚得很。

賈寶玉始終保持著自己的真性情,從不妥協;他對黛玉是偏愛的。寶黛初會,一眼萬年,「這個妹妹我曾經見過的」。妙不可解的三世情緣,經歷了日常細節的考驗,更加入骨入髓。

寶玉對黛玉的感情,細膩而深沉;兩個人之間經歷許多風波,眼淚比笑容還多。他被父親賈政打得半死,卻佯裝不痛,只怕林妹妹為此流淚,又怕她多走兩遭兒中了暑,他的體貼可以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大家都習慣了黛玉掉淚,他卻可以做到始終不渝的支持與安慰。

而他的滿腔柔情和悲憫淡泊只有黛玉才懂得。黛玉從未勸他去爭取仕途,這是他深敬黛玉的地方。她從不試圖改造他的想法,沒有喋喋不休地抱怨與勸說,就像紫鵑所說:「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

他們之間對待彼此的態度,就是愛對方的全部,接納所有的優點與缺點,不需要人為修改和刻意改變。

寶玉打小在女孩子堆里長大,各種類型的女子都見識過;而黛玉身上的出塵感是他鐘愛的地方,她的世界很簡單:一個戀人、二三知己、幾首詞曲。

寶釵務實,黛玉務虛;林黛玉詩意生存,養鸚鵡、聽崑曲、葬殘花、彈古琴……她遵從自己的內心,做任何事,都須得心甘情願。她不驕傲放縱,也不妄自菲薄,有獨到的見解和獨立的人格,敢於表達真情實意。

人人都說林妹妹多愁,只有寶玉知曉她的情深。愛都藏在細節里,梨香院內,她細心地為寶玉戴斗笠,在夜雨中,她關切地為寶玉掌燈;黛玉因身體原因不喜女紅,卻願意花心思為寶玉做荷包……

其實,黛玉有治家理政的潛質;瀟湘館中歷來沒有爭吵傾軋,太平無事。甚至有一次,黛玉對寶玉說:「咱們也太費了。我雖不管事,心裡每常閒了,替他們一算,出的多,進的少,如今若不儉省,必致後手不接。」

感性的人不是沒有理性呀,得看她願不願意拿出來用。林黛玉既然是巡鹽御史的千金,就會有精靈細緻的一面。

剛入賈府時的那種察言觀色,六七歲的黛玉就已懂得,生於清貴之家的她,是完全有能力做一位符合主流價值的閨閣女兒的,只關乎這「情願」二字。

黛玉的天性是靈動飄逸的,所以她不妥協。大觀園裡的黛玉口齒伶俐、言語幽默,是姊妹中的一枚開心果,她的可愛與跳脫,寶玉最了解,也是欣賞至極的。相比外在條件,兩個人在一起的根本原因是精神匹配。寶黛二人具有共通的精神內核:去偽存真。

在名利場裡遊蕩太久的人,已經難以理解純真和善良了,純真和善良在這些人看來反而是呆傻;所以賈府里很多下人都覺得寶玉身上有些「呆氣」。

賈寶玉的確很不合時宜,正如他一心提醒齡官去避雨,卻忘記了自己也在淋雨,這是一種忘我的大愛。而黛玉身上的「痴氣」,正好與寶玉的呆傻相對應。

他和黛玉一直堅持與污濁的現實保持距離,追求真正美好的、堅固的、明亮的東西。二人的感情沒有摻雜任何的利益和籌謀,只為了對方這個人。

他們哭笑隨心、喜怒不拘;喜歡一個人是沒有任何道理的,相看兩不厭,只是因為心靈的交匯與相通。黛玉不是完美女孩,她不夠圓滑、稜角參差,卻始終處於寶玉心中最重要的位置,所以,完美的愛情原來是,允許對方有不完美。

寶玉終究被不可得之人困其一生,高鶚續書中寫得最悲情的一段:「適聞有一故人已死,遂尋訪至此,不覺迷途。」「故人是誰?」寶玉答道:「姑蘇林黛玉。」

這一段把寶玉的捨不得、放不下、不甘心詮釋得淋漓盡致。意難平,終難平,其他女子再好,也替代不了林黛玉,正如席慕蓉寫道:「筵席已散,眾人已走遠,而你在眾人中,暮色深沉,無法再辨認,不會再相逢」。

作者:楊琥媚,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be6e5fbdb61bb9bc8313d670aa776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