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高溫下,廣東河源一野豬熱到跳下萬綠湖,熱死人真不誇張

2022-07-20     動物速遞

原標題:持續高溫下,廣東河源一野豬熱到跳下萬綠湖,熱死人真不誇張

每年的夏天都是很難熬的季節,以至於很多人感嘆夏天這條命都是空調救的。在有空調的辦公室里工作,固然沒事,但世界上還有許許多多的崗位,是不具備吹空調條件的,比如一些戶外的工種,每到夏季,就得冒著烈日高溫工作。

在持續高溫的環境下如果待的時間比較長,很容易就中暑了。這段時間我們經常聽到的「熱射病」,就是因高溫引起的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調,體內熱量過度積蓄,從而引發神經器官受損的病症,也叫重度中暑。

太熱了不僅人受不了,動物們也受不了,比如每年的夏季,是「蛇進家」的高發期,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戶外氣溫高,而人類的房子相對要清涼許多,熱的受不了的蛇就會爬進房子,躲在陰暗的角落裡乘涼。

針對持續高溫,全國各地的動物園也使出了各種方法給動物們降溫,比如上海動物園裡,飼養員們給大象沖澡、給長頸鹿吃西瓜、給小熊貓們吃什果冰等等,還給大猩猩的房子安上空調。

生活在野外的野生動物們,沒有那麼好的條件,但是它們也降溫有方。

河源一野豬熱到受不了,跳入湖中降溫

野豬在我國是一種很常見的野生動物,全國多數地區都能夠見到它們的身影。

近些年來,由於生態環境建設和動物保護工作得當,加上野外普遍缺乏大型食肉動物,使得野豬的種群數量激增,甚至到了局部泛濫的地步。

全國大約有100多萬的野豬,每年都給農民帶來了大量的損失,不少地方都組建了專業的狩獵隊,對野豬進行生態性捕殺,從而對野豬的數量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野豬的數量多了,人們目擊它們的機率也大了許多,要知道早些年,即便是在農村地區,也很難見到野豬,而當下,野豬甚至敢闖進城市。

比如南京,就是一座被野豬頻繁造訪的城市,它們可能出現在校園,也可能出現在小區,甚至走上街頭,闖入奶茶店等等。

廣東的河源也是一個有野豬生存的地方,近日由於持續的高溫,一頭野豬熱得受不了,直接跳入萬綠湖中游泳降溫,如果不明白原因,從遠處看的話,還以為是什麼水怪呢!

從畫面中可以看到,這頭野豬體型不大,明顯可以看出一些野豬的特徵,而且游泳本領很強,在水面上嬉戲的樣子也引來了很多人的羨慕,網友紛紛表示也好想像野豬一樣,一頭扎進萬綠湖裡,這天太熱了。

野豬是一種神奇的動物,「攻防逃」均通曉

國人對野豬真的是太熟悉了,以前很多山林裡面都有野豬,它不僅是一些大型捕食者的基礎獵物,也是人們上山捕獵的主要目標對象。

不過你知道嗎?它雖然也是一種豬,但本事與家豬可謂是天壤之別,在我看來,野豬是一種神奇的動物,「攻防逃」等技能均通曉。

首先來說「攻」,代表野豬攻擊力很強,東北農村有句俗語,叫「一豬二熊三老虎」,意在告誡眾人,野豬對人的危險程度,不亞於老虎和熊。野豬長有獠牙,而且橫衝直撞,被激怒之後會變得十分危險,就連老虎也可能會被其反殺。

2012年有一項基於全球範圍內的野豬傷人事件調查研究,數據顯示1825-2012年間,共有665人被野豬攻擊而受到傷害

「防」則說明野豬的防禦能力很強,它們皮糙肉厚,喜歡用泥土、樹幹磨蹭自己的皮膚,導致皮膚變得更加堅硬,一般的柴刀很難對它們造成傷害。

另外,相對於鹿類、牛等其他有蹄類動物來說,野豬四肢短底盤低,脖子粗大,這就意味著它們不容易被捕食者鎖喉。

「逃」則說明了野豬的逃跑本事也不錯,別看野豬很笨重的樣子,但跑起來的速度不低,奔跑起來能達到40-56千米每小時,一般的人還真跑不過它。

當然,野豬還可以藉助游泳來逃過一劫,它可是一位游泳高手。從畫面中我們也看到了,野豬能在萬綠湖中自由嬉戲。

全國各地也有關於野豬游泳的相關報道,比如在湖北恩施,一頭野豬跳進清江游過了對岸;又比如在重慶江津,一頭野豬從山上衝下,橫渡長江,跑進了對面的一家茶館裡;還有陝西嵐皋縣,一頭母野豬帶著7頭小野豬,橫渡漢江去找吃的。

熱死人真不誇張,動物們都有哪些降溫方式呢?

人們經常說「熱死了、熱死了」,那麼是不是真的能夠熱死人呢?答案是肯定的,根據各地的新聞報道,在江蘇、浙江、四川、河南均有人確認了熱射病,甚至有人已經去世了。

人在高溫環境下,體溫調節功能會紊亂,從而引起急性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功能障礙,也就是俗稱的中暑。

中暑一般可以分為先兆、輕度和重症三種類型,而重症又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當到達熱射病這個階段的時候,就有生命危險了。避暑是相當重要的,那你知道野生動物都有哪些避暑的方式嗎?

在夏天,東北虎會經常跑到河裡游泳嬉戲,這是它的降溫方式,畢竟一身厚厚的皮毛,相對於其他動物來說,更加怕熱。

排汗是機體最重要的散熱方式,而且是一種非常高效的散熱方式,尤其是當氣溫達到32攝氏度以上時,難以通過熱輻射等方式散熱,排汗就至關重要了。

比如土庫曼的阿哈爾捷金馬,肩頸處有發達的汗腺。當它奔跑產生熱量時,就會迅速排出大量的汗液,而這種馬的皮膚較薄,皮下血管明顯,當皮膚被汗水浸濕之後,看起來就像是流血汗一樣,因此這種馬也被稱為「汗血寶馬」。

世界上也有一些動物是沒有汗腺的,也就意味著它們無法通過排汗的方式散發熱量,那麼它們又是怎樣降溫的呢?比如大象就是一種沒有汗腺的動物,無法靠自身散熱,因此它們經常泡在水裡或者泥漿里。

我們仔細觀察大象的皮膚,會發現十分粗糙,上面密布細小的褶皺,這些褶皺就是大象散熱的秘密。相對於光滑的皮膚來說,褶皺處更容易藏住水分,蒸發的時間也越長,以此達到源源不斷帶走熱量的目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bd6ba991b10495035fc031002c5f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