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粹的楊麗萍:為舞蹈能夠放棄一切,為何頻頻被指指點點?

2020-12-12   新鷹娛樂

原標題:純粹的楊麗萍:為舞蹈能夠放棄一切,為何頻頻被指指點點?

娛樂圈應該是最為殘酷的地方,競爭無處不在,有時候一次普普通通的走台,都可充滿諸多心機,這也是大家普遍對娛樂圈充滿偏見的原因吧,爾虞我詐太令人反感了。

其實男明星還好一點,女明星在娛樂圈更難混,小小的舉動都有可能被別人利用起來,成為無腦黑的點,遍觀諸多廣受歡迎的小花旦,哪一個不是黑粉多的數不過來呢?

當然一些人會認為她們業務能力不夠,純粹出來賣臉,被黑也是正常現象。其實並非如此,一些老藝術家也遭受過這樣的「待遇」,他們的實力在國際上都得到了公認,仍然少不了黑粉,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國家一級演員楊麗萍就是其中之一。

據媒體爆料,楊麗萍參加某活動時,其中有一個試吃環節,大家都吃的非常歡快,唯獨楊麗萍有點格格不入,非常文靜的端起碗細細品嘗。

眼尖的網友看出了「門道」,直言是在假吃,做做樣子而已,特別是坐在楊麗萍旁邊的老闆娘深深地看了一眼,疑似非常不滿,更加證實了網友的說法。

於是,網上掀起了一番爭議,眾多網友紛紛質問:掙這麼多錢不敢吃,有啥用?還有人問她生活能自理嗎?總之,各種各樣不和諧的聲音接踵而來。

其實,前段時間楊麗萍就曾引起過爭議,她拍攝了一段視頻上傳到網上,一位網友評論說:「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一個兒女」,言語中充滿了諷刺。

沒想到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了大家對女性的探討,戚薇、李若彤、陳德容、陳數等眾多女星都紛紛發文表態,力挺楊麗萍並否定網友的看法。

感覺楊麗萍遭受這樣的爭議純屬無妄之災,就像一個人不吃香菜,結果飯店廚師不看備註就放了一些,而她又當眾挑出來反而被大家指責浪費食品一樣。

只不過不吃香菜的人多了,社會普遍認為挑出來也沒問題,楊麗萍這樣行為的人太少,從而成了爭議的點!理解楊麗萍的人,應該能看出她是多麼孤獨吧?

說起楊麗萍的身世,其實和大家一樣,一直都是草根,只不過靠著痴迷舞蹈的勁頭,走出普通人行列而已。

楊麗萍1958年出生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的一個普通家庭,父母生下她們姐妹4人後,就因矛盾而離婚了,作為家裡的老大,楊麗萍從小就肩負起了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

1971年,13歲的楊麗萍憑藉著對舞蹈的喜愛加入了西雙版納州歌舞團,或許知道自己出身不好,她比別人都勤奮。有一句俗話說得好:笨鳥先飛。

一個沒有天賦的人都能靠勤奮走向成功,更不要說天賦異稟的楊麗萍了。苦練8年之久,楊麗萍在1971年終於取得了成功,由她主演的大型民族舞劇《孔雀公主》榮獲雲南省表演一等獎。

1980年,22歲的楊麗萍因為表現優秀,被中央民族歌舞團調走,隨後正式走出雲南省,在全國各地揚名,並因為跳孔雀舞贏得了「孔雀公主」的稱號。這一年,她還舉辦了個人舞蹈晚會,是國內第一人!

孔雀舞的成功,讓楊麗萍從一個普通人家的孩子,成為人人追捧的舞蹈家,這讓她對舞蹈更加熱愛,閒暇時間也在想著怎麼搞創作。

1986年,28歲的楊麗萍已經在舞蹈路上走15年之久,堪稱資深人士,她終於憑藉著自己的靈感加上日積月累,創作出了首部作品《雀之舞》,並榮獲第二屆全國舞蹈比賽創作一等獎、表演第一名。

1988年,官方對楊麗萍的優秀也表示認可,《北京日報》更是把她列為十大新聞人物之一。事業有成,愛情有時候也會降臨,在這一年,楊麗萍與中央民族歌舞團的一個演員戀愛了,兩人怎麼走到一起的,外界沒有打探到一點消息,不過婚姻卻沒有瞞住大家。

兩人都是民族舞出身,也算是志同道合,大家以為天作之合,然而結婚沒多久就爆發了不可調和的矛盾。據媒體爆料,男方想要孩子,楊麗萍為了跳舞能夠在肋骨上做手術的人,理所當然的拒絕了,更是害怕身材變形,演不出最完美的舞台效果。

和中央民族舞團的演員離婚後,1990年楊麗萍在感情上迎來第二春,青春靚麗的她在表演時迷住了美籍台胞劉淳晴,兩人雖然相差8歲之多,但聊得非常投機,感情也迅速升溫。

或許是第一段婚姻的失敗給楊麗萍留下很多陰影,面對劉淳晴的求婚她並沒有隨意答應,而是拉鋸了5年之久才步入婚姻的殿堂!

然而,事與願違的是,這一次婚姻仍然失敗了,楊麗萍與劉淳晴結婚沒多久就形同陌路,據說也是因為孩子的原因,雖然沒有確切的實錘,但楊麗萍在舞蹈方面的付出確實太多了。

大家經常看到她的指甲宛如清朝的貴妃一樣長,其實是舞蹈造型的需求,另外日常生活方面也是助理照顧,凡是對舞台有影響的事情,楊麗萍都會拒絕去做。

這一次試吃視頻,恐怕也是因為害怕長胖,她對食品方面的控制嚴格的令人難以想像。如果是自己的妻子或者女朋友如此去做,時間長了估計大家也不能接受,因為一個人吃飯和單身有什麼區別?

整體看來,楊麗萍是一個純粹的人,為舞蹈能夠放棄一切,大家或許不認同她的做法,但也應該尊重她的選擇,不應該指指點點,這是對專注人的不尊重。

就像科學家一樣,研究某項東西對身體健康有影響,難道他們就會停止嗎?沒有對某項事物擁有極致的愛,很難理解其中的樂趣,這也是當今社會能稱得上大師的人越來越少的原因吧。

屈原獨醒而投江,並不是想不開,而是不被世俗所容,人言可畏。現在一些被大家爭議的執著人物,未嘗不是現代版的屈原,他們都有自己的追求,只是一些庸俗的人不理解而已,認為做的和自己不一樣就是錯。

如果當今社會有成千上萬個大師,楊麗萍就不會如此「孤獨」,成為大家眼中的「異類」。

無論怎麼說,還是希望這種情況不要繼續出現了,有時候自己的一句放肆評論,就能造成一段悲劇的產生。

大家應該嘗試理解他人,即使做不到,最起碼在不打擾自己的同時,也不應該妄下評語,否則就是網絡暴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