乏味和無聊,可能是件好事:無聊帶來內在平靜,幫孩子發展創造力

2019-11-12   Carrie萌育兒研習社

「孩子們需要無聊地坐著,世界才能變得足夠安靜,以至於他們可以聽到自己的聲音。」 ——兒童心理學家:Vanessa Lapointe博士

前兩天去參加一個「家長沙龍」,有位爸爸的發言讓我印象很深刻。

這位年輕的爸爸說:

我和我兒子在一起的時候,我簡直是個影帝!

我要跟兒子玩玩具、講故事、尖著嗓子說話、陪他玩完所有的遊戲,直到該洗澡睡覺。

在場的媽媽們都紛紛驚嘆:

「哇!這真是別人家的老公!」

「這是別人家的爸爸!」

「有這樣的爸爸我就願意生二胎!」

然而這位爸爸接著說:

可是陪娃玩真的好累啊!誰陪誰知道!

只是我既然專門抽時間陪兒子,肯定不能啥都不做撒,我怕兒子覺得無聊怎麼辦?我只能賣力配合他的演出。

我就想問,陪娃必須這麼難嗎?不能輕鬆點嗎?我怕我堅持不下去啊!

你看,這麼賣力地陪孩子玩,看上去像是一流的育兒法,但是在實踐中卻沒有那麼美好。

雖然陪伴孩子很重要,但爸媽也是人啊,也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也有感到勞累疲憊的時候。如果陪娃的「門檻」那麼高,估計很少有家長能夠做到。一旦做不到,父母又難免內疚、焦慮,父母心情不佳,更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那麼,讓孩子感到無聊,可以嗎?

當然可以!

實踐證明,涉及運動、音樂或教育等方面的有組織的活動,肯定會對孩子的身體,認知,文化和社會發展有益,但還有一點也值得提醒:

允許孩子留在自己的空間裡體驗「無聊」 ,也是很有必要的。

畢竟,無聊是我們每個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孩子正面應對,也是父母能為他們做的最好的事情之一。

當孩子無所事事的時候,父母也不需要那麼內疚,別覺得自己有責任把孩子的每時每刻都填滿。

你甚至可以每周計劃幾次「無計劃」

因為適當的無聊時間,對孩子來說大有好處:

一位專門研究「無聊」的訪問學者特蕾莎·貝爾頓(TERESA BELTON)引用了一項研究,該研究表明:

無計劃的「停機時間」可以幫助孩子們變得富有創造力,獨立思考。因此:

「不必擔心無聊,這可能是一個機會。」

「無聊」對孩子有什麼幫助?

這種無聊的狀態,可以幫助孩子:

一、提高創造力

我們的思維並不總是目標明確,而是喜歡時不時地徘徊。

一項研究甚至表明,如果我們能夠進行一些低調,要求不高的活動……「流浪」狀態中的頭腦更有可能提出富有創意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創造性思維,雖然感覺有點「玄」,但也是有一些模式可循的。通常可分為5個階段:

1、定向階段

創造性思維的開始階段,主要是對問題進行定義,和確定問題中的重要維度。

2、準備階段

主要是儘可能多地搜集和問題有關的信息。

3、醞釀階段

在大多數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都會出現一段無奈的時期,即所有能想到的辦法都無法解決問題。

在這個階段中,問題解決被移入潛意識進行,即看似被擱置到一邊不再去想,但事實上仍在繼續思考。

4、頓悟階段

思想的火花閃現的階段。一下子就發現了問題解決的辦法,就像腦子裡有個燈泡連過來一下。頓悟的產生,標誌著醞釀階段結束了。

5、驗證階段:

創造性思維的最後一個階段,也是和「異想天開」區別開來的一個重要階段。

驗證階段主要是檢驗並批判性地評價在頓悟階段獲得的問題解決方案。如果證明方案是錯的,就得重新返回醞釀階段。

孩子無聊的時候,正好有機會經歷第3個「醞釀階段」,他們開始做白日夢,而白日夢激發了創造性的思想。很多之前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被移入潛意識進行,看似沒在想,但實際上仍在繼續思考。

二、無聊改善心理健康

美國心理學會曾發表過一篇文章,叫做《從來沒有悶的時候》,文章中提到,當人們感到無聊的時候,他們傾向於回顧自己的生活,覺得自己所做的事情更有意義。他們還開始在接下來的事情中增加更多的意義。

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害怕不活動,所以當我們什麼都不做時,為了防止我們一生都盯著牆壁發獃,我們的大腦會自己做些嘗試,使生活變得更加有趣。

可以說,無聊是在生活中尋找意義的重要組成部分。

讓我們的孩子經歷無聊,可以幫助他們從自己的經歷中找到價值,並發展自己獨特的世界觀,這使他們在未來的心理上更加堅強。

三、無聊讓孩子更有動力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父母不可能隨時隨地出現在他們的面前,不可能整天陪伴左右。

很多孩子喜歡、感興趣的東西,我們可能漸漸無法招架,不可能為孩子安排好一切。在某個時候,我們必須放手。

所以,孩子需要學習如何激勵、愉悅自己。

試想,如果我們回到鄉間,關閉電視、遊戲機,手機信號不好,這種環境相比城市,自然是刺激不足的。

刺激不足會引起輕微不適。特別是性格外向的孩子更不容易適應。不過,如果鼓勵孩子利用自己時間,做一些會給別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他們也能漸漸地對無聊做出很好的反應。

正是乏味,讓孩子有機會練習自己的決定,並找到對周圍的事情感興趣的方式。

四、無聊讓孩子們成為更有趣的人

當父母花費所有的時間去娛樂孩子時,他們永遠不必學習如何娛樂自己。

陪伴孩子當然非常重要,但孩子也並不需要我們每時每刻都在那裡。

有時我們只需要遠遠看著,保證孩子的安全就好。他們也需要學習如何自己處理事情。

如果我們給予了孩子太多的關注,反而會給孩子帶來一些問題。比如,讓孩子們誤以為:

我是宇宙的中心,所有人都應該為我服務。

或者導致孩子們覺得:

我的成長都是父母的事情,而不是我的事情。

五、無聊對父母也有好處

前面提到的那個賣力陪兒子玩的爸爸,其實不必如此辛苦。

不需要等孩子睡覺,才有機會做做自己的事情,才能與孩子的媽媽說兩句話。

爭取和愛人相處的時間,讓夫妻關係越來越親密,才是成為好父母的關鍵。

研究資料顯示,從幼童時期開始,孩子的健康成長就有賴父母之間良好的關係。我們完全可以這樣看:

孩子教好了,婚姻關係不一定能改善;但婚姻關係好了,孩子的教育情況卻能得到改善。

如果在帶孩子這件事情上,你不僅是「996」,你簡直是個「007」,那肯定會加重你的壓力和焦慮,從而在實際生活中傷害到孩子,導致孩子出現一系列的行為問題。

所以,父母千萬別為了讓孩子感到高興,就讓自己不高興。這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你不快樂,那麼你的孩子也不會快樂。

所以,放鬆一點,讓孩子無聊一會兒,給自己花點兒時間。

如何教孩子處理無聊,幫孩子享受這些空閒的時間?

第一次讓孩子經歷無聊,可能會有點麻煩。孩子可能會抱怨、會哭:「爸爸,我要你陪我玩!」

但其實只需等待幾分鐘,他們就會自己找點事做。

爸爸媽媽可以給予適當地幫助,讓孩子學會處理無聊。

我們應該:

1、理解孩子處理無聊時的行為

孩子無所事事的時候,自己給自己找事情的時候,只要不危害他人、自己、環境,我們應該儘量給他們自由。

比如孩子們無聊了,開始跑小土坡,開始踩水坑,開始扔玩具……儘管會把自己弄得髒兮兮、亂糟糟,但我們最多要求孩子穿上圍裙繼續跑,穿上雨鞋繼續跳,把不能扔的東西收好,把能扔的玩具給孩子扔個痛快,但儘量別阻止他們。

因為,這就是孩子們自己發展起來的遊戲,所謂「自發遊戲」。

在我們成人的概念里,在空地跑來跑去、踩水坑什麼的,都不能稱之為正經遊戲吧?可是小孩子卻樂在其中。

你要是不讓孩子這樣做,很可能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因為孩子的自發遊戲,正是孩子認識世界、發展想像力、創造力、思維能力的源泉。

2、他們需要一些材料

買電器後剩下的大紙箱、捲紙用完後剩下的紙巾筒、舊衣服等等,這些簡單易得的物品,都能成為有創造力孩子的太空飛船、城堡、電話、魔法師斗篷……

3、給孩子一些提示

如果孩子的想法用光了,我們可以適時地給孩子提出一些選擇。比如:

建議孩子給自己的玩具球們都起一個名字;

那個紙箱能個建房子嗎?

你在用筆刷蘸顏料?你試試這個瓶蓋可以蘸顏料畫畫嗎?

最後,值得提醒的一點是:

我們今天的生活節奏確實越來越快了,好像已經習慣了忙碌。

但爸爸媽媽千萬別覺得,讓孩子閒下來、無所事事,就是在浪費時間。相反:

  • 無聊的時間讓孩子的大腦從過度刺激的世界中恢復過來;
  • 乏味給孩子帶來內在的寧靜,有助於他們的想像力和自我意識;
  • 創作過程可以激發孩子的一生的興趣;
  • 當孩子不得不想出無聊的解決方案時,他們會培養創造力;
  • 無聊讓孩子學會自我愉悅,找到能使自己快樂的源泉,也讓孩子們學會不那麼依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