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青春片要能這麼拍,我願意刷100遍

2019-08-18     獨立魚

​《小歡喜》最近熱播。

中國式家庭的教育理念又引起了一波討論。

劇中小陶虹飾演的母親為了讓女兒考上清華,窮盡心思、花招百出。

比如這種在孩子的房間弄個窗戶、窗簾設置在外頭由自己掌控的操作。

看得魚叔頭皮發麻。

一直以來,中國式教育推崇「分數至上」

除讀書以外的興趣愛好,都被視作是干擾與不務正業。

相信有不少魚友學生時代都有過這樣的經歷:

原本下節課就是體育,當你精神抖擻準備衝出門的時候,班主任突然推門進來。

「今天體育老師請假,改自習/語文/英語…」(往往取決於你班主任教哪門課)

但咱卻從來沒見過說,「今天語文/英語/數學…老師請假,咱們改上體育!」

不過,最近有一部青春片,倒真是這麼反著來——

《老男孩》

Old Boys

別看片名叫《老男孩》,但本片的主角們,其實都是年輕氣盛的青少年。

他們都來自一所名叫「卡爾德山」的寄宿男校。

這裡的辦學宗旨很特別,重視體育成就遠超過學術能力

老師教導學生們都要成為陽剛強健的男人:

比賽第一即是無上榮耀,枯坐教室則是可恥的書呆。

偏偏男主安伯森,是這個環境里的異類。

身材瘦弱,有氣無力。

肩不能扛、手不能提,還喜好文學與詩歌。

飾演該角的埃里克斯·勞瑟,可謂是近年來的「青春少男專業戶」了。

無論是《去他*的世界》中喪到爆炸的正太。

還是《模仿遊戲》中極度內向、不善言辭的小圖靈。

又或者是《黑鏡》第三季中遭黑客迫害的戀童癖小哥。

他一路挑戰遍了各種性格鮮明的青春期少年。

年紀輕輕,演技就已十分令人驚艷。

此次他扮演的柔柔弱弱、與環境格格不入的安伯森,和他本人的氣質、戲路都無比貼合

角色說服力堪稱滿分。

但如此一個形象,在五大三粗、蠻力至上的同學們中間,自然格格不入。

因此日子過得相當艱難。

同學們給他起了個頗具嘲諷意味的綽號「細麵條」

每天早晨,他會被一桶冷水潑醒。

然後被要求跑到很遠的地方再裝一桶水回來。

同學們一個不高興,還會拿他當木樁,倒立著把他的頭往馬桶里塞。

總之是想盡了法兒地霸凌。

雖然現實很不如意,但安伯森自有一套精神勝利大法

那就是躲進文學與藝術中尋找寄託。

在自己創造的幻想情節中,成為人人敬仰的校園英雄。

乏味的校園生活原本就這麼日復一日地熬。

直到有一天,學校新來了一位法語老師。

隨之而來的,還有老師美麗迷人的女兒,艾格尼絲

安伯森幾乎對艾格尼絲是一見鍾情。

看這個入了迷的小眼神

奈何艾格尼絲已經心有所屬,

她看上了校園裡人人敬仰、體育全能的大帥哥溫徹斯特

接下來,難道會是一場抓馬而熱血的屌絲逆襲戀愛追逐戰嗎?

那也未免太看得起安伯森了

要知道,他可是被全校男生欺負的「弱雞」;

而他的情敵,則是全校男生追著喊大哥的「校草」。

這怎麼比啊?

於是安伯森乾脆自告奮勇,當起了溫徹斯特的戀愛軍師

幫情敵追自己喜歡的女孩。

實在是有夠慫的。

大家可能要問了,溫徹斯特不是大帥B麼,為什麼談個戀愛還需要軍師呢?

原因在於。

艾格尼絲是一個文藝浪漫又瀟洒不羈的女孩,而溫徹斯特自己卻是個空有體格、腦袋空空的草包

女孩兒時不時就會拋出來一些稀奇古怪的小心思小想法:

例如用混剪的錄影帶下「戰書」,考驗溫徹斯特「你有什麼能耐」

要求溫徹斯特「帶她去月球」,只有這樣才能親吻她。

對於這些充滿浪漫的「文藝梗」,蠢兮兮的溫徹斯特根本接不住。

咱也看不懂,但咱也不敢問啊。

唯有同道中人的安伯森卻能瞭然一笑

在他的助攻下,溫徹斯特成功收穫了女神的眷顧,得到對方的芳心一吻。

但早戀是危險的, 不論國內國外。

很快,校長就發現了有男生正在和艾格尼絲交往。

他下令所有學生不得與艾格尼絲接觸,否則就會得到開除的懲罰。

面對如此禁令,校草草包本性顯露,毫不猶豫地退縮了。

艾格尼絲也因為無法忍受這裡枯燥古板的環境,打算離開。

臨別之前,她留下最後口信,約意中人與自己一同私奔

溫徹斯特顯然是不為所動的;

但安伯森會如何做決定?

究竟他是否會現身?是否會對女孩袒露真相?

魚叔就不多做劇透了。

看到這裡,可能有不少人發現,這部電影的劇情似曾相識。

男主為外表英俊、內里草包的男二代筆情書,這演的不就是法國名作《大鼻子情聖》嗎?

不錯,這的確是一部改編了《大鼻子情聖》的青春版本。

但少了悲情,多了歡鬧。

如此大作改動的處理,卻絲毫不見違和。

這樣細膩的情感表達,在我們的青春校園片中是很少見的。

我們已經習慣了的,是男女主角必須至少有一方酷炫狂霸拽

設定的身份不是超級富二代,就是高智商學神。

男主與女主彼此相愛了,就必須高聲疾呼出來,恨不得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呈現出來的畫風是這樣的:

「慕容楚氏,你喜歡慕容雲海獻給你的彩虹嗎?」

「蘇韻錦,你這裡欠我的用什麼還?」

這些用力過猛的台詞、場景,創作者誤以為是浪漫、虐情。

實則土味、尷尬

加上某些演員一言難盡的演技,就更加像是大型車禍現場。

其實真正經歷過青春期的人都知道,喜歡一個人,不是那麼好開口的

或者是自卑作祟,或者是羞怯使然。

我們更常像安伯森一樣,覺得自己不夠陽光帥氣,煩惱無法討得心上人的歡心。

於是兜兜轉轉,百轉千回。

寧肯躲在別人的名姓後面發奮寫情書,也不敢當面把「喜歡」兩個字說出來。

《老男孩》成功之處就在於:

把青春期的愛情拍出了一種歡樂、鬧騰,但又細膩、真實的觸感。

我們或許沒有經歷過安伯森一樣的戀情,但可以對他的心情、抉擇感同身受。

在捧腹大笑之餘,重溫當初的種種愚蠢與美好。

但即便如此,愛情也不是這部電影的最高主旨。

因為青春期最大的難題不是暗戀,而是成長

片中的三位主人公,各有各的苦惱。

安伯森有他的困境。

老天給了他極富創造力的思維,在語言、文字、詩歌方面的才華。

但偏偏他就讀於一所「武力至上」的學校,自己的長處反而變成了拖累。

他也知道自己與周遭格格不入。

奈何出身底層。

能在這所學校就讀已經是仰賴了獎學金的幫助,又怎麼能辜負父親的殷切期望?

溫徹斯特有他的迷茫。

表面上看,他是備受肯定與期許的運動健將。

在同學中一呼百應,在校園裡如魚得水。

但實際上,校長的強勢、校規的陳腐,同樣深深束縛著他。

他對艾格尼絲的追求,不過是出於青年人的虛榮與對愛情的嚮往而已。

本質上,他也不過就是一個傻乎乎的,不懂得如何與女生相處的大男孩。

艾格尼絲有她的恐懼。

在外人面前,她總表現得非常瀟洒、酷勁十足。

還聲稱揍過許多追求自己的愚蠢男孩。

但這些不過都是她編造的,是用來保護自己的偽裝色。

她有自己的夢想,卻被難以和解的家庭因素困住了。

在看似無畏勇敢的表面下,其實藏著一顆膽怯迷茫的心。

她害怕生活的未知與艱難。

你看,人人都有自己的難題。

愛情不過是人生課題中的一項罷了。

青春期其實並不容易。

那是一段看上去無比美妙,實際卻也十分無力的時光。

這個階段的少男少女們,有著對眼前的世界最旺盛的精力、最強烈的渴望,

好奇自己最終會長成一個什麼樣的大人。

可偏偏,他們對現狀沒得選擇。

生活往往會把他們「放置」在一個不適合的位置。

或者是只能埋頭苦讀的學校。

或者是相處不來、矛盾重重的宿舍。

又或者是代溝嚴重、不被父母理解的家庭。

現實與理想的偏差,讓青年人疑惑,也讓他們為之痛苦。

有人堅強勇敢,奮起抵抗,但也有人繳械投降,隨波逐流,成為一個別人期望的自己。

到頭來還會被指責一句:

是你自己不爭氣。

有多少步入社會、步入中年的成人,回頭看自己的青春,會覺得遺憾、可惜與不滿足。

但實際上給你重頭再來一次的機會,真的又能變得更好嗎?

說到底,人生選擇與態度問題,壓根不是青春期的問題。

而是貫穿整個人生的終極問題。

你現在的不痛快不幸福,不是青春期遺留的歷史問題,而是現在的你,此時此刻,仍在繼續重複著同樣的錯誤

還是那個老生常談的問題:

你到底想要什麼?

正如片尾安伯森的獨白:

「我不想被任何事物雕琢打磨,無論是一張榮譽榜,一塊獎牌,還是一座獎盃。」

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

真正能使他快樂的,只有做原始純粹的自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G_RpWwBvvf6VcSZAwr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