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天下不下雨,和娘嫁不嫁人有什麼聯繫?

2022-09-25     有畫說藝術

原標題:「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天下不下雨,和娘嫁不嫁人有什麼聯繫?

應該是在前年的時候,在節目中和大家分享過一句非常古老的俗語:「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我記得當時是有網友向我提問:天下不下雨,和娘嫁不嫁人,到底有什麼聯繫?

後來我找到了流傳很廣的一個故事:古代有個讀書人叫朱耀宗,他的母親是個寡婦,含辛茹苦把他培養成才高中狀元,母親原本想等兒子成才以後,就嫁給村上的私塾先生,沒想到皇帝為了表彰狀元郎的母親,下旨要給朱耀宗的母親立貞節牌坊。

嫁人

在古時候,如果一個女子被立了貞節牌坊,就意味著她這一輩子都不能再嫁第二回,朱耀宗的母親當然不願意接受,但是朱耀宗又不想抗旨不遵,於是他的母親就說:我一會把你的衣服洗了晾在外面,如果明天衣服乾了,那我就接受皇帝的旨意,如果明天沒有干,那就麻煩兒子替我辭掉聖上的美意。

當時正是六月天氣,洗完衣服第二天肯定會曬乾,但是沒想到這天晚上老天爺就一直下雨,下到第二天都沒停,曬在外面的衣服自然一直被淋濕,所以朱耀宗只能自言自語說:這真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呀!皇帝知曉了事情的原委之後,也欣然同意撤回旨意,朱耀宗的母親也終於可以放心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嫁人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主要是用來比喻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不是人力所能阻擋的,它包含有無可奈何,或者「管不著管不了」之意,關於這句俗語的由來,網絡上流傳書生朱耀宗和寡母的故事,我認為多半屬於人為杜撰。

故事雖然挺有意思,但仔細思考一下就會發現其中存在有很大的問題,什麼問題呢?那就是:娘,為什麼要嫁人?大家可能會說,故事裡面不是說得很清楚嗎?朱耀宗的母親守寡多年,終於把兒子培養出來,也想要追求一下自己的幸福。

這個理由,我認為不夠說服力,首先第一點,朱耀宗的母親既然守寡多年,連兒子都考上了狀元,說明她已經至少五六十歲,要追求愛情和幸福,應該早就去追求了,等到這個年紀再追求,大家覺得是不是太遲了一點?

嫁人

另外、還有一點很重要,古代雖然允許寡婦改嫁,但是由於封建禮教對女性的束縛,世人對寡婦改嫁這種事非常排斥和唾棄,古人甚至有「烈女不更二夫」的思想觀念,在這樣的世俗之下,試問故事中朱耀宗的母親又怎敢違抗聖旨執意改嫁呢?由此可見,在朱耀宗和寡母的故事中,天下不下雨,和娘要嫁人的關係,完全只不過是牽強附會而已,有人強行將二者聯繫起來,但是並不能完美解釋這句俗語的由來。

天下不下雨,和娘要嫁人,到底有什麼內在聯繫?在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之前,其實先要搞清楚「娘」是什麼意思。大部分人理所當然地認為「娘」就是指母親,所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故事中才有寡母執意要改嫁的情節設定。

嫁人

但問題就出在這裡,這裡的「娘」其實並非是指母親,而是指所有適婚而又未嫁的女子。古時候的「娘」字,其實兩個,一個是女字旁加良好的良字(娘),一個是女字旁加襄陽的襄字(娘)。

元代文學家陶宗儀曾考證說:「娘」字,乃俗書也,古無,當作「娘」。這裡所說的「嬢」,是女字旁加一個襄陽的襄g字。

陶宗儀說:「娘」字是一個後造的俗字,在古時候並沒有這個字,只有女字旁加襄字的這個「嬢」字,它既可以指母親,也可以指姑娘,還可以指妻子,是所有女子的統稱。

為了加以區別,後來古人又創造了女字旁加良字的這個「娘」字,也就是我們今天常用的這個「娘」字,這個字用來專指年輕女子,也就是「姑娘」,而原本的那個女字旁加襄字的「嬢」則專指母親,所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這句話裡面的娘字,指的就是未婚的年輕女子。

嫁人

從語義上來說也是如此: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符合人倫天道,和天要下雨是自然規律一樣,全都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

但與此同時,二者又有些許差別:天要下雨,人是無可奈何的事情,而娘要嫁人,則理應如此,所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合起來想要表達的就是「既無可奈何但卻又不應該人為阻止的事情,隨它去就行了」。這才是「天要下雨」與「娘要嫁人」這二者之間的聯繫所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9b43e6fe02c6bb74f312c8f6dc9b3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