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口前沿 | CIFER《2023中國貿易政策報告》發布,提出「進出口縣級經濟承包制」

原標題:道口前沿 | CIFER《2023中國貿易政策報告》發布,提出「進出口縣級經濟承包制」

2023年12月8日,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講席教授、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中心(CIFER)主任鞠建東「2023國際貿易爭端與全球化重構學術研討會」上隆重發布《2023中國貿易政策報告》。報告研究團隊包括鞠建東、余心玎(CIFER研究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李元琨(CIFER博士後研究員)、盧冰(CIFER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講師)、李昕(CIFER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李思佳(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博士研究生)等。

《2023中國貿易政策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提出「進出口縣級經濟承包制」,以應對我國正在面臨的進出口下滑挑戰。報告建議從2024年開始連續5年,中央財政每年拿出2萬億人民幣作為貿易刺激資金直接補貼到縣級政府,幫助縣級經濟的進出口結構調整,扭轉已經出現的我國進出口占世界份額停滯、下滑的趨勢。中央的貿易補貼資金與縣級經濟的進出口業績掛鉤,中央財政直接與各縣財政簽訂進出口縣級經濟承包合同,補貼額度與進出口增速掛鉤,沒有能夠實現進出口增長的縣則取消補貼。

近期,實行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推動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逐漸成為社會共識, 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並明確積極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然而,過去一段時間的財政刺激政策面臨「發給誰?如何發?」的兩個挑戰:一是刺激資金容易在金融領域空轉,難以落實到實體經濟;二是刺激資金從「中央-省-市」層層發放,到了縣級以下基層政府和企業已經只有毛毛細雨了。針對這兩個挑戰,報告所提出的「進出口縣級經濟承包制」,建議刺激進出口,激勵縣政府,通過承包制將刺激資金與縣級經濟的進出口業績直接掛鉤。

1. 我國進出口面臨的挑戰

報告認為當前中國進出口面臨著結構性、制度性的挑戰。2023年1-10月,中國的出口和進口水平顯示出明顯的同比負增長。從長期趨勢來看,2021年之後我國出現了出口全球占比與GDP全球占比的「雙下降」。報告認為,導致進出口負增長的原因可以是周期性的、結構性的、制度性的。

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實時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1月28日,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貨物貿易額同比變動率為1.97%,世界貿易組織預測今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增長0.8%,而我國第三季度貨物貿易出現了-9.10%的同比負增長(美元計)。這說明我國當前的貨物貿易的下跌可能並非源自全球周期性衝擊,而是結構性的、制度性的。

報告認為當前中國的貿易有三種結構性特徵。

其一,南升北降。根據2023年上半年中國對外出口份額變化,報告發現發展中國家占中國出口的份額增加,其中對一帶一路的進口和出口的份額增加2.25%和3%,對非一帶一路的進口和出口的份額減少2.25%和3%。這一趨勢的背後則是2021年後,美國及其盟友對華歧視性貿易政策的快速增長和制裁手段的多樣化。

其二,升級受阻。無論是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數據還是基於SITC分類的貿易數據,均發現2022年我國高技術產品的全球出口份額下降。

其三,多元化。我國國別層面進出口集中度指標在2019年之後顯著下降,在2023年達到最低點。中國的出口地區也顯示出明顯的多元化趨向, 2018-2023年期間中國出口額平均增長率較高的省份集中於西部和中部地區,而東部沿海省份的出口額平均增長率則較低。

報告認為,當前中國面臨的結構性貿易挑戰無法像應對全球周期性因素一樣,通過宏觀財政與貨幣刺激生效。在美西方「圍追堵截」的貿易政策之下,中國各個縣區需要根據自己的結構性問題,因地制宜,因地施策。

2.進出口縣級經濟承包制的內部動因

報告所提出的「進出口縣級承包制」,是將進出口目標承包下去。我國各縣的主要貿易夥伴不同,貿易支柱行業也不一樣,在國家層面很難用同一套政策來精準刺激結構差異較大的縣級進出口。一個可能的思路在於將各個縣的進出口增速和中央對地方的財政補貼進行掛鉤,當達到進出口目標時,給予一定比例的財政補貼。

進出口縣級承包制不僅可以直接刺激到進出口實體經濟,並且將在層級上將貿易政策制定權交於縣級政府,在縣級層面展開地方競爭,這樣還可以有效防止出現地方壟斷,更好地平衡中央和地方之間的關係。

此外,當前各種激勵政策都不可避免出現政策套利問題,而海關的數據相比而言水分較少,並且學術研究中已存在較成熟的貿易增加值算法,可以有效防止政策刺激中的套利問題。

3.進出口縣級經濟承包制的試點實施

報告提出按照2022年中國進出口總額為42萬億,其中出口24萬億元,進口18萬億元,理論上以5%比例計算刺激規模,每年刺激規模總計在2萬億元左右,連續五年刺激規模總計10萬億元左右。

考慮到直接在全國範圍內展開刺激存在資金量太大和不可控因素,可以針對這一政策進行試點。比如,可以在各個省選取部分出口活躍的「試點縣」,如果試點縣進出口額所占比重約為1/7,則前期試點刺激資金大概需要3000億。這樣做的原因是東部、中部、西部省份的進出口面臨的困境不同,從試點縣起步,有助於綜合評估政策效果。

報告以江陰市為例說明了政策規模。2021年,江陰市地區生產總值4580.33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73.94億元,出口總額958.95億元(按2021年美元兌人民幣平均匯率6.45計算),進口總額545.54億元。根據進出口總額的5%作為激勵金額,那麼貿易刺激金額為75.22億元,大約占當地財政收入的27.5%,如果江陰市達到與中央簽訂的進出口承包目標,中央就將75.22億元補貼江陰市財政,幫助其增加進出口。

進出口縣級承包制簡單易行,因地制宜,可以較好地應對當前的結構性、制度性的貿易挑戰,使得各個縣經濟在國際市場的狂風大浪中分散突圍,重新賦予中國進出口貿易增長的新動能。

來源 | TsinghuaCIFER

排版 | 葉嘯天

編輯丨張明玉

責編丨周文佳

審核丨李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