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面分析】
美聯儲開啟降息周期後,鴿派言論不斷,這也促進了美股進一步走高。A股市場依然還是二次探底的節奏,周一指數創出年內新低是意料之內的事情,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何時能夠真正的止跌。從歷次A股反彈的節奏來看,主力資金還是會以拉升藍籌股完成最後的築底環節,暫時來看遲遲沒有出手,與近期的外圍局勢有一定的關係。從國內的即時經濟數據以及前瞻的金融數據看,短期內供需關係改善有限,北上資金持續凈流出,市場情緒萎靡不振,目前位置指數下行空間有限,市場已經進入到冰點行情,繼續關注左側介入機會。
騎牛看熊發現近期全球兩大黃金航道均面臨問題,全球海運堵塞加劇,雖然難以復現2021年的情況,但是可能對物價造成影響。全球最大、第三大貨櫃航運公司馬士基、達飛海運集團宣布暫停其所有經紅海的貨櫃運輸,受此影響集運指數(歐線)漲停。有分析指出,蘇伊士運河不排除關閉的風險,途徑蘇伊士運河的船隻短期內運費或跳漲,而繞行改道將增加全球貿易成本和延誤。近期可以關注航運問題所帶來的的投資機會,畢竟民生問題不容忽視。
三大指數集體低開,隨後滬指率先翻紅,兩市紅盤個股千餘只,題材板塊方面航運、豬肉、醫藥等板塊表現較強,汽車晶片、供銷社、ST等板塊表現較差。航運概念股開盤大漲,寧波遠洋漲停,中遠海能、招商南油等多股漲超5%,本周末全球最大、第三大貨櫃航運公司馬士基、達飛海運集團宣布暫停其所有經紅海的貨櫃運輸,受此影響,早盤集運指數(歐線)漲停。豬肉股開盤拉升,天邦食品漲超5%,東瑞股份、唐人神等紛紛跟漲,預計2024年或出現本輪豬周期的第4個「虧損底」,是2006年以來首次出現4個「虧損底」的周期,且周期磨底有望逐漸進入尾聲。
EEK產業鏈早盤活躍,中欣氟材漲停,新瀚新材、富恆新材等多股漲超10%,與工程塑料相比,PEEK材料兼具剛性和韌性;與金屬材料相比,PEEK材料比強度大的同時,自身重量較輕,適合用於醫療、汽車和機器人等對輕量化要求較高的領域。數據要素概念股開盤活躍,湘郵科技漲停,龍韻股份、中科江南等多股漲超5%,日前發布《「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徵求意見稿)》意見,提出2026年底數據產業年均增速超過20%,數據交易規模增長1倍。智能音箱概念股逆勢活躍,惠威科技、實豐文化雙雙漲停,佳禾智能、奮達科技等紛紛跟漲,七部門日前印發《關於加快推進視聽電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出,支持骨幹企業做大做強,支持人工智慧企業研發視聽應用大模型。
中藥板塊震盪走高,大理藥業漲停,天士力、方盛製藥等紛紛跟漲,2023年新版醫保藥品發布,目錄內藥品總數達到3088種,其中中成藥1390種;中藥飲片仍為892種。此外天士力公告擬將575.01萬股的回購股份的用途由「用於公司股權激勵計劃」調整為「註銷以減少註冊資本」。房地產板塊異動拉升,大龍地產2連板,金科股份、福星股份等紛紛跟漲,上周(12月10日-12月16日)樓市整體環比上升8.83%,全線城市整體環比均上升,一線城市漲幅最大。庫存整體環比略漲。土地整體供求環比走低,宅地成交量增近八成,整體均價較上周上揚,宅地均價增幅近半。
大盤:
創業板:
【大盤預判】
上證指數周一再度創出近期新低,這樣的盤面確實讓人有點焦慮,說好的反彈呢?就好像近期網上流傳的一個段子:「不要去送外賣了,速回!該回來投資抄底了!」實際上現在的行情真的是「深不見底」,指數下跌2%以上的個股超過4500隻,確實讓牛哥心裡不是滋味:起碼外圍大漲,你不要下跌呀!我的A股!接下來注意上證指數能否在2920點之上穩住。
創業板指數周一跌逾1%,再度創出年內新低,並未出現指數護盤拉升的走勢,12月份已經鮮有日內V型反轉的走勢了。從目前的市場行情來看,機構資金和遊資抱團取暖,在部分個股,以及少數熱門題材中做熱點,依然是高低位切換的模式。近期指數沒大跌,但是個股跌幅較大,特別是一些冷門股早已創出5年來新低,這個現象要注意。接下來注意創業板指數能否在1800點之上穩住。
【淘金計劃】
從A 股市場生態來看,近期與港股走勢分化表明A股的弱勢並不是政策不及預期的問題,持續兩年缺乏賺錢效應導致投資者耐心開始消失,年末贖回壓力有所加大,預計市場賣壓臨近出清,歲末年初有望迎來拐點。展望後市,儘管投資者情緒仍然處於偏低水平,但隨著權重指數相繼調整到位,在宏觀政策呵護、外圍環境相對友善、人民幣對美元繼續走強的合力作用下,本輪中線調整底部有望在近期出現。
題材板塊中的航運、運輸、煤炭等概念是資金凈流入的主要參與板塊,汽車晶片、雲遊戲、ST等概念資金凈流出相對較大。騎牛看熊發現由於多艘船隻行至紅海水域時遭到葉門胡塞武裝襲擊,四家國際航運企業陸續宣布暫停在紅海航行。歐地、美東航線運價顯著上行,馬士基等暫停紅海航線運營。部分航運公司選擇調整航線,選擇繞行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將明顯拉長航距,航道封鎖期間運價上漲的風險陡增
曼德海峽為通向蘇伊士運河的必經之路。一旦所有船舶因風險事件為避開曼德海峽,則其效果等同於蘇伊士運河關閉,而作為替代航線,改由好望角繞行前往歐洲,對一般亞歐航線而言航距將拉長40-50%,已宣布暫停提供紅海區域航行的4家船公司歐線運力占比為53%,僅對歐線而言該部分等效於20-25%的需求增長。
紅海地區海上安全局勢緊張,連續發生多起商船被襲擊事件後,馬士基旗下經營的一艘貨櫃船遭遇飛彈襲擊;赫伯羅特旗下AL JASRAH 輪於在葉門穆克哈港附近海域遭遇了無人機或飛彈襲擊。如果襲擊事件繼續發生,大量船舶可能會選擇改道避開該地區,以確保航行安全。
若未來紅海危機持續發酵,因為繞行導致的成本增加或促使班輪公司在1月1號漲價的基礎上再度進行漲價,2017-2019年正常年份SCFI(上海-歐線)的約1150美元/TEU價格高點將被突破,SCFIS上行空間再被打開。航運細分板塊中油輪和干散貨船均供給趨緊,冗餘產能不足,任何導致航行效率受損的風險事件均可能帶動運價快速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