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余承東將「炮口」對準特斯拉

2022-09-07     NBD汽車

記者丨孫磊

問界M5 EV來了,特斯拉Model Y「遭殃」了?

9月6日,華為與賽力斯聯合打造的汽車品牌AITO發布的第三款量產車——問界M5 EV正式上市。新車共推出兩款車型,售價分別為28.86萬元和31.98萬元。據悉,新車定位中型純電SUV,搭載磷酸鐵鋰電池,續航里程最高為620公里。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作為AITO旗下首款純電動車型,問界M5 EV的「假想敵」也更為具象。華為常務董事、消費者BG CEO、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表示,問界M5 EV在長時間暴曬環境下,天幕內表面溫度和降溫速度遠超Model Y;在駕乘體驗以及噪音控制等方面也超越Model Y。

此外,余承東認為,問界M5 EV搭載的華為自研的HUAWEI DATS系統更是其優勢所在。「這項技術通過動態自適應調節扭矩,實現了毫秒級的路面感知響應速度、平順穩定的顛簸路面行駛表現以及穩定可靠的彎道駕駛性能。」余承東稱,「目前全世界也就特斯拉和華為掌握了該技術,不過AITO問界M5 EV的駕乘體驗『遙遙領先』,其中減速帶路面108項指標里,有94項優於特斯拉Model Y,瀝青路面32項指標中有25項優於特斯拉Model Y。」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據悉,在HUAWEI DATS系統的加持下,問界M5 EV還具有全新調校的節能模式,通過動力易控性設計、能量回收增強與扭矩自適應調節,以此來節約電池能量消耗。在全新節能模式滿電狀態下,問界M5 EV後驅版可實現CLTC工況續航620公里,四驅版可實現CLTC工況續航552公里。

在車內智能化方面,問界M5 EV是AITO家族首款搭載HarmonyOS 3的純電車型,其具有超級桌面功能,基於HarmonyOS的分布式能力,支持手機應用「上車」。

有觀點認為,當前問界系列車型已收穫了一些用戶,交付量逐月攀升,問界M5 EV或可乘此東風搶占一定市場份額。

賽力斯發布的產銷公告顯示,8月其新能源汽車銷量1.46萬輛,同比增長310.77%。其中,問界系列車型交付量達到10045輛,首次實現單月交付量「破萬」,同比增長1277.91%。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余承東表示,AITO 問界系列車型上市後,170 天就完成超 3 萬輛交付。8 月份,克服缺芯、疫情、高溫、限電等因素影響,AITO 單月交付破萬輛,成為成長最快的智能電動汽車品牌。問界 M5 EV 上市後,將與問界 M5、問界 M7 一起,向著更高的銷量目標發起衝擊。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7月,中型純電SUV累計銷量約為27.54萬輛,占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總銷量的10.1%,是新能源汽車第三大細分市場。

目前,不少車企都在中型純電SUV市場進行了布局。如,奔馳、寶馬、奧迪在該細分市場分別推出了EQC、iX3、e-tron;新造車企業旗下車型則有特斯拉Model Y、零跑C11、蔚來ES6、EC6等;此外,比亞迪唐EV、廣汽埃安AION LX也都屬於該細分市場。

海通國際研報稱,相較其他新能源車企,AITO品牌獲得了華為線下門店巨大流量加持。問界車型獲華為銷售渠道深度賦能,未來銷量增長可觀。據悉,AITO品牌目前正在加快渠道網絡方面的布局。截至今年8月,AITO品牌在171座城市中,相繼落成用戶中心和體驗中心700餘家。預計到2022年底,體驗中心及用戶中心門店數量將拓展至1200家以上。

「我們預計,隨著9月純電版M5(問界M5 EV)發布,問界產品矩陣進一步豐富,全年銷量有望超過10萬輛。」國金證券研報認為,伴隨著問界系列車型交付量的提升,未來,華為智選有望擴大主機廠合作範圍,通過ICT技術賦能傳統車企,縮短整車開發周期,提升智能汽車產品力。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目前,華為參與汽車業務的商業模式有三種:一是作為零部件供應商,以傳統Tier 1、Tier2的身份向整車企業售賣零部件和技術方案;二是Huawei Inside模式,將華為的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運用到產品上面,與合作夥伴共同定義、聯合開發,打造一個品牌,不過產品定義、技術、部件選擇等均由車廠主導,華為參與不多;三是華為智選模式,在這種模式下,華為在產品定義、造型設計、營銷、用戶體驗等各個環節參與更多,與車企有更為深入的合作,比如AITO品牌入駐華為智選渠道。

「我相信我們的產品還有更大的發展,也會有大量的銷售。(消費者)買我們的車,也會帶動我們車的零部件(銷量增長)。」余承東此前表示,華為在汽車上投入很大,直接投入7000人,間接投入超過1萬人,1年花掉了10多億美元,目前這也是華為唯一虧損的業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8a0409093974d71e71c3febe5ee8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