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說:「寧娶寡婦,不娶生妻」,有啥區別?老祖宗道出了原委

2022-08-20     小女子大人物

原標題:農村人說:「寧娶寡婦,不娶生妻」,有啥區別?老祖宗道出了原委

農村人說:「寧娶寡婦,不娶生妻」,有啥區別?老祖宗道出了原委

現在社會上有種現象讓人覺得很頭疼,那就是婚姻問題,主要體現在結婚難、離婚率卻很高。其實婚姻問題是老生常談了,自古以來夫妻間就很少有不吵架不拌嘴的,嚴重者甚至大打出手,最後一地雞毛。不過不同的是,古代女子地位比較低,即便心中有氣也不敢大發脾氣,否則一旦被丈夫拋棄那無異於斷了活路,所以才有句俗語說「寧娶寡婦,不娶生妻」。

雖說現代社會離婚率比較高,但從其他方面來看這也並不是一種壞現象,因為它恰恰體現了我們國家的女性地位正在逐漸上升,她們愈發敢於同不幸福的婚姻生活作鬥爭,這是思想解放的一種體現。

反觀古代社會,離婚這種說法是不存在的,因為至少從法律上來說它強調男女平等,而古時候社會上普遍流行男尊女卑的思想,所以那時候只有「休妻」這種說法,意思是丈夫不要這個妻子了,顯然是不公平的。

在古代,休妻是件大事,一旦休書寫成了就再也不能反悔了。更可憐的是那些被休的女性,娘家人如果心比較軟還好說,至少自己多少還能有個依靠,如若娘家人為了自己的面子而不認自己的閨女,那麼情況可就沒法說了,餓死在路上也是有可能的。

原因有很多種,古代的生活狀態就是男主外女主內,女人的任務就是相夫教子,幾乎不可能像現在這樣在外邊工作,所以離異的女子基本上算是斷了活路了。

其實嚴謹點說,這種被丈夫休了的女子即為「生妻」,還有一類女性雖然也沒了丈夫但與她們不一樣,這類人常被稱作「寡婦」,特指那些死了丈夫而未改嫁的女性。大體上來說,寡婦也好生妻也罷,她們想生活下去都不容易,不過人們對這兩種女性也會區別對待,一般來說寡婦要比生妻更容易讓人接受。

比如在小說《金瓶梅》里,西門慶死後孟玉樓成了寡婦,不過她並沒有放棄對幸福的追求,所以改嫁了繼續生活,過得也不錯。

由此看來,作者寫下這麼一段故事也是想告訴人們,當時的社會雖然對寡婦存在歧視,但也還沒到不能接受的地步。事實上,像孟玉樓這種年輕漂亮又沒生孩子的寡婦想改嫁並不難,只不過名聲上不會太好聽。而生妻就不一樣了,她們屬於丈夫並沒有意外死亡的一類人,古代女子被休是件極其恥辱的事,據說只有犯了「七出」才會被休,即「無子、淫佚、口舌、盜竊、妒忌、惡疾、不事公婆」。

毫無疑問,古時候人們認為被休的女人一定存在道德或者貞操上的問題,這可是很嚴重的問題。雖然歷朝歷代在這方面的重視程度都不一樣,但別的不說,明清時期的女性是尤為重視自己的貞操的,某個地方如果出現了貞潔烈女,當地政府還會給她立牌坊,十里八鄉都能看見,這在當時可是光耀門楣的大好事。相反,在道德上犯錯誤的女子哪怕只有一回,那都是不可原諒的,這一輩子恐怕都抬不起頭來。

「寧娶寡婦,不娶生妻」這句俗語由來已久,其實它恰恰體現了社會上對女性的不尊重,追求幸福的婚姻從來不應該是男人獨有的權利。我們這個時代在這方面顯然有了很大改善,不僅如此,現在社會上「妻管嚴」的現象是愈發普遍了。總之婚姻生活從來都是兩個人的事,既然一塊過日子了就誰也離不開誰,大家覺得是這樣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6c16936e5a067b94ab17c475eb056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