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登峰須造極,渺觀宇宙我心寬」在14世紀中國明代,有一位叫萬戶的軍中工匠,製造了一把「飛天椅」,並在椅子後面捆綁了47支「飛龍」火箭,試圖乘坐它上天飛行。這天,在一座山坡上,萬戶坐到椅子內,手持兩隻大風箏,軍中工匠們圍在四周,並點燃火箭,隨著一陣陣轟響聲,支支火箭噴出一股股火焰,「飛龍」火箭把座椅推向半空,隨風箏飛了起來,但很快一聲爆炸,「飛天椅」在火光中摔到山坡下,萬戶不幸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人們對於大千世界的探索從來都沒有停止過,也有很多人為此獻出了生命。在當今世界,科技是綜合國力的表現,而科技這個詞十分巨大,涵蓋了方方面面,比如農業、信息以及航天,在所有的方面中,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航天業,廣袤無垠的宇宙中有太多太多尚未被人們探索的地方,而在人們探索太空的道路上,有三位太空人永遠沉睡在了太空,可他卻飛過了冥王星,即將飄出太陽系。
從最初的萬戶飛天到萊特兄弟發明飛機,人們與天空的距離越來越近,而在一九二六年美國人羅伯特·迭戈德成功設計第一枚液體燃料火箭之後,人們發現太空已經不是遙不可及的地方。隨著杜魯門主義的上台,美蘇兩國之間爆發了冷戰,不同領域的競爭當中最終延續到了航天事業上。
在一九五七年十月四日,蘇聯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史潑尼克一號,打響了航天競賽的第一槍,此後便一發不可收拾。一年之後美國宇航局正式批准了「水星」號載人飛船工程,截止一九六一年,美國已經有四次無人飛船試飛實驗的成功。同年四月十二日,蘇聯發射「東方一號」,太空人尤里·加加林在繞地球飛行一圈之後成功返回,這是人類航天史上重要的一步。
然而一將功成萬骨枯,在這項事業之中,有人功成身退,也有人一去不復返。蘇聯「聯盟十一號」飛船在返回地球的過程中發生了事故,導致飛船上的三位太空人帕查耶夫、沃爾科夫、多勃羅沃爾斯基永遠留在了太空中。
當他們在太空待了二十四天,正準備返航的時候,巨大的壓力震開了壓力閥門,導致返回艙的氧氣被泄露,艙內壓力減小,而狹小的空間如果穿著太空衣則無法活動,三人只能選擇脫掉太空衣,但正是這種行為造成了他們的死亡,缺少氧氣的他們最終液體沸騰而死。
在探索太空的道路上,有著太多的犧牲,他們大都在死後漂浮於太空之中,但有一個人卻飛過了冥王星,甚至即將飄出太陽系。湯博,被世人譽為「天文之子」,從小熱愛天文學的他甚至能夠自己製作天文望遠鏡,並且在二十四歲的年紀發現了冥王星,由於距離太陽甚遠,陽光無法到達,那顆星球之上一片死寂,符合人們對於冥界的想像,所以被稱之為冥王星。
在他去世之後,一九九七年,人們為了紀念他發現冥王星,將他的遺體火化然後搭乘著NASA的新地平線號探測器來到了冥王星。按照人們所指定的計劃,新地平線號探測器會探測冥王星以外的天體,尋找太陽的邊緣。正是因為如此,搭乘著湯博骨灰的新地平線號探測器即將飛出太陽系。
人們對於太空的探索永遠也不會結束,只是因為太空中有著太多吸引人們的事物,不同的星球、不同的星系甚至不同的種族,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為此付出一切。在他們的眼中,個人的生死絲毫無法與人類的未來相提並論,更是在面對犧牲的情況下沒有一絲怨言。
事實上,人們對於宇宙的探索其實也是對於生命的探索,對於起源的探索,這些對人類而言都具有非凡的意義。在航天事業的每一個地方,都有人為之努力奮鬥,這樣的精神不得不令人嘆服,而對於湯博他們而言,是人類航天事業的奠基者,正是他們的付出,才有了人類對於宇宙的各個發現,在那些美麗的星雲、遼闊的星域以及數量眾多的星球上,都蘊含著無數的秘密,而當下人們所作的,就是解開這些謎題。
或許需要很多的時間,也需要更多的人,但在這條看似遙無止境的道路上人們永遠不會停止腳步,人們需要對自己以及對環境更加了解,這樣才有利於後世的生存。而那些為此做出貢獻的人,毫無疑問是人類的英雄,他們不畏懼困難,用自己滿腔的熱血為研究人員帶來了珍貴的資料,他們是科學事業的基石,值得所有人的尊敬。
參考資料:
《小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