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影響韓信一生的3個人,其中一位最普通

2022-08-20     仲安筠

原標題: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影響韓信一生的3個人,其中一位最普通

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影響韓信一生的3個人,其中一位最普通

當年,當威鎮漢朝的一代大將軍韓信走過,洹河之畔時,不會想到,他會為河南增添一處景色。

洹水安陽名不虛,三千年前是帝都。這是郭沫若先生,讚譽古都安陽的一首詩。

洹河,是安陽人的母親河。從河南安陽市區向北行走約6公里處,就可以來到以諸侯韓信為名的「韓陵山」。

如果您了解河南文化,就會熟悉安陽的八大景。

(一)

取名韓陵山,自然與韓信有關。相傳,當年韓大將軍屯兵於洹上,遇到一位白髮的老婦人。

看到老人滿臉的皺紋和絲絲縷縷的白髮,韓信觸景生情,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他的老母親。

於是,韓信將這位老人認做了義母。老人百年歸西後,韓信又厚葬老人于山上,故名「韓陵」。

查閱安陽史志,「源易緣」並未在文獻資料上看到這位老人的名字。但在史料上,卻有新的發現。

在韓陵山上,建有一座寺院,院內的一通名碑很特別。

「我們這裡的石碑,不叫石碑,而稱作片石!」寺中的一位老人告訴我們。

從老人的口中還可了解到,為何稱作片石,與一位文人的詩有關:唯有韓陵一片石,堪共語耳。

安陽史志文字顯示,這位文人叫做庾信,來自南北朝時期。

南方梁國尚書庾信來到韓陵山,看到了寺中的碑文,直覺大氣磅礴、辭藻華麗,連聲叫好。

別人問他,北方文人水平如何,庾信出口成章,說出了上面的話。

比此,韓陵片石,躋入了河南安陽的「八大景」。

(二)

穿越歷史,讓我們再回到楚漢之爭的千年往事中。

公元前231年,韓信出生在一個貧寒的家庭。少年時期的他孤苦無助,他除了勤奮苦讀,想用知識來改變命運之外,別無他法。

少年的努力拚搏,加上天生英才,韓信熟讀兵法,胸懷壯志,卻無用武之地,落魄之極。

窮得自己餓得沒飯吃,家裡人更是養不起了,韓信成為世人眼中混吃混喝的小混混,受盡了白眼。

食不果腹之際,韓信來到河邊一邊釣魚,一邊嘆息。釣魚也是門技術話,背運時,魚也不上鉤。

旁邊漂洗衣服的一位婦人見韓信實在可憐,就每天給韓信帶些飯吃。

韓信感恩戴德,告訴這位婦人:有朝一日發達了,一定會回報她。誰知婦人的話,深深地刺痛他的心:我不過是看你太可憐了才給你飯吃,難道為的是你的報答?

(三)

韓信決定投軍了,他有的是水平和本事,缺乏的只是一個好的機會和平台。

當他來到項羽帳下,準備效力時,項羽並沒有慧眼識人才,而是讓韓信在冷板凳上坐了幾個月。

樹挪死,人挪活。韓信改投劉邦麾下。劉邦也沒把韓信放在心上,只是給了他一個站崗放哨的位置。

屢屢感受到人情冷暖、志不得伸的韓信,決定再一次重新選擇。

皓月當空之夜,韓信選擇了放棄效力劉邦,騎馬外逃。

劉邦身邊的謀士蕭何,卻注意到了韓信這個人。蕭何月下追上韓信,並保證他會在漢營中受到重用。

蕭何在與劉邦的談話中,語氣顯得很莊重又不失風趣:「老劉,你如果想要爭奪天下,非得有韓信不可!」

(四)

韓信領兵打仗的將帥之才,終於得以顯現,韓信攻城略地之時,封王封侯。

但影響韓信一生成敗的第三個人也伴隨著出現了。

她叫呂雉,劉邦的老婆,後來的大漢皇后。劉邦死後,她「垂簾聽政」,差些讓劉氏宗親滅亡,大漢江山改朝換代。

劉邦登基前最大的對手——項羽自刎烏江,天下大定。韓信先是被解除兵權,遷徙為楚王。後又被人反映他要造反。

呂雉對蕭何說:你們倆關係好,去約他來喝喝茶,咱們合下一盤棋……

蕭何真的就將韓信誘引到了長樂宮中,韓信被誅殺於鍾室,那年他才35歲。

韓信死後,呂后下令誅其三族。

歷史上有一句很有名的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還有一句更有名的話: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

」一知己「,肯定是蕭何;」兩婦人「,正是漂母和呂雉。

寥寥工整十字,卻高度概括了韓信一生重大的經歷。此後,這10字雕刻在了山西靈石的韓信祠,成為楹聯。

就此話題,您有哪些看法或高見,歡迎留言互動。

參考資料:《安陽志》、《中國通史》、《中國旅遊》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52a43d3693ceeb210d59660aa9b2e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