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設計,重要作用之一,是城市、區域性規劃與建築地塊設計的橋樑。這點無疑,亦是幾十年的共識。
然而,是其重要功能(指「橋樑」),但不是「充要」功能,即,城市設計,應當具有獨立的,宏觀、中觀、微觀考量或研究。從這個意義上,把它從所謂「層面」上講,還是,有種空間機械主義的慣性。
此外,城市設計雖遲到近七十年,卻當正視,而不該把它作為一種「斷層」的填補,否則,仍然沒有彌補幾十年學科缺失的實質意義。
再者。「規劃」與「設計」,乃現代西方泊來,經人工造的詞(「規劃」完全可以用「計劃」代替嘛,此且不談。)。那麼,既然延用,就不能以字解學,而要分科研學。哲學或心理學中的慣性效應,是當辯證審視的。
建築、規劃、景觀等,同屬於以社會學為參照的大建築學科,需從大學科結合社會進程,再把空間機械式的固化改良,結合本土文化(中哲、社會學與歷史學,還有本土習慣等),才能,建立以民為本的「有情感」且符合科學哲學的學科。關鍵是,這個專業設立後,若成了「規劃」的分支,反而,不如不設。
前些年,雖然成立城市設計專業指導專委,這肯定是好事。即,有了學術頂層設計。然而,卻沒有建立起有明確認知的教育基本層師資。或準確的說,中間傳遞層的(問學缺項),估計,只能把在大學科內,受到建築、規劃、景觀教育的師資挪用,這也可理解。關鍵是,要是「穿新鞋走老路」,就會產生一些新問題。
— — 沐陽金石,沇河,辛丑四月十六
【作者簡介】唐浩,字:金石,號:沐陽,山東濟寧兗州人,城市規劃與設計工學碩士,濟寧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工作。
致力於文理雙修,探索儒家哲學融入規劃建設領域,傳統文化研究與工科融合探索,曾受義大利米蘭理工大學正式邀請進行學術訪問(2015),現為該校建築系教學合作學者。住建部建築業企業資質評審專家,中國建築節能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生態城市研究專業委員,全國綠色社區產業智庫專家,山東省鄉村振興專家庫專家,國家註冊規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