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娻嬅
不恰當的表揚孩子,會扼殺孩子的「成長心態」。
作為打擊式教育成長的一代,家長都明白貶低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於是,很多家長都跳入了一個「捧殺式教育」的陷阱中。
孩子吃一口飯、收拾一下玩具,今天願意穿鞋子了……父母開心到模糊,一頓誇獎:你真厲害、你真聰明、你真棒!
夸孩子是一門技術活,誇獎雖然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表揚孩子的方法不對,不僅不能給孩子帶來良好的影響,反而還不利於孩子進步和成長。
所以,誇獎一定要適度。
1、捧殺式教育,害慘多少孩子
傳統的「打擊式」教育被拋之腦後,中國家長紛紛都跳入了「捧殺式」教育中。
很多家長認為,好的孩子都是夸出來的。
於是:
孩子剛考及格,爸媽誇他真的很聰明;
孩子力所能及做一些收拾玩具的活,媽媽誇他非常能幹;
孩子今天賴床時間簡短了,媽媽誇他非常聽話;
……
這些事情,明明是孩子本應該要做的,並且可以做好的,父母卻放大誇獎,這種過度表揚,只會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不能產生明確的認知。
特別是父母誇獎孩子時,誇張式表揚,這會讓孩子產生錯誤的認知。
比如:有些父母經常夸孩子「你真聰明」讓孩子誤以為自己天資聰穎,即便不用努力也能得到的天賦。
之後,孩子會認為自己有天賦,即便不用努力也能得到一切。
長久以此,誇獎孩子除了麻醉他們不努力之外,並不能真正地激勵孩子上進。
盲目誇獎,孩子永遠活在父母營造的夢境中,慢慢失去看待自己的能力。
孩子會認為自己比別人優秀,非常自信,自信雖好,但太過於自信反而不是一件好事。
孩子膽子越來越大, 總喜歡展現自己,從不懂得謙虛;
人際交往上,孩子總是帶著命令式交往方式與人相處;
當別人提出質疑時,孩子會變得非常自負;
當自己犯錯時,很難承認自己的錯誤,更不會改正。
過度誇獎教育,只會剝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因為孩子沒有過打擊,就永遠不懂如何面對。
因為孩子一直都覺得自己是對的,所以無法接受失敗的結果。
當然,沒有父母願意毀了孩子,但是捧殺式教育,卻在潛移默化中慢慢毀掉孩子。
2、夸孩子,八分表揚,二分期待
在生活中,孩子需要被肯定,但誇獎和表揚的方式不同,對孩子的影響也不相同。
史丹福教授德韋克提出一個「成長型思維」試驗。
試驗方式:給3組孩子一些試題,讓孩子做完之後,然後分別對3組孩子說出不同的話語。
第一組:你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
第二組:你一定很努力吧;
第三組:既不表揚,也不批評,不給予任何的評價。
接下來,進行第二次測試時,題型比較難,結果發現:
第一組被稱讚「聰明」的孩子,對第二次考試並沒有那麼專注;
第二組被稱讚「努力」的孩子,更加用心去做題;
第三組沒有任何評價,做題時顯得沒那麼自信。
這組試驗告訴我們,父母怎麼夸孩子,孩子就會把注意力放在哪裡。
父母說話的方式,決定孩子將來成為怎樣的人,擁有怎樣的人生。
夸孩子,八分表揚,二分期待。
不能只表揚不批評,也不能只夸聰明不夸努力;更不能既不表揚,也不批評。
鼓勵需要把握好分寸,因為,父母的語言藏著孩子的未來。
3、夸孩子有訣竅,這樣誇獎效果會更好
心理學博士海姆·G·吉諾特說:「稱讚,就像青黴素一樣,絕不能隨意用。」
我們要用能引發孩子成長型思維的方式表揚他。不妨試試這幾種表揚方式。
側面表揚,激發孩子信心:當孩子嘗試新鮮事物,遇到一些困難想放棄時,父母不妨採用「側面表揚法」,鼓勵孩子克服困難,收穫自信。
表揚孩子的選擇能力:先有「意識」先行,乃有「行動」落實。因而,父母一定要注重培養孩子的「意識」,這也貼切了德韋克教授提出的讚美孩子的「選擇」,孩子擁有選擇的權利,同時也是在鍛鍊孩子的自主選擇能力。
表揚細節:當孩子在細節上做的很好時,不妨鼓勵她,表揚她,這樣一來,孩子就知道自己厲害的地方在哪裡,從而也會努力做得更好。細化表揚,效果會更加好。
鼓勵重在參與:很多孩子比較內向,不敢嘗試,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避免不了「第一次嘗試」,父母應該多鼓勵孩子多體驗、多參與。
隨口讚美孩子,是孩子成長路上的一劑毒藥,雖然很甜,但卻無用。
父母表揚孩子的最終目的在於:讓孩子相信,他擁有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的能力。
所以,父母恰當表揚,才會讓孩子在成長的路上越來越好。
父母的肯定與鼓勵,是孩子面對這個世界的勇氣和力量,點亮「在看」,學會正確的用讚美去激勵孩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1QMcW8BMH2_cNUgVt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