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大年初一。
一大早,岳陽日報全媒體記者來到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定點救治醫院——市一人民醫院南院,在感染科隔離病區近距離對話堅守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一線的醫護人員們。
醫護人員正在穿上防護裝備
當天,楊景就來到五樓隔離病房,穿上白色防護服,戴上手套、口罩、護目鏡和面罩,穿上鞋套。然後再在外面套上手術服,本來魁梧的身材更顯臃腫。不到兩分鐘,嚴實的護目鏡上就蒸騰起水霧。趁還沒進隔離區,他將護目鏡摘下,仔細擦拭一遍,戴上後徑直走向隔離區……
作為市一醫院感染科副主任的楊景,自1月21日開始已經堅守在病區5天5夜。他和醫院集結的40多名醫護人員一起,組成了我市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最後一道堅實防線。
與重症隔離病房一門之隔
在市一醫院南院的感染科隔離病區,記者注意到,在進入重症隔離病房的過程中,總共要經過三道門。
從醫院專門的樓道通向病區的大門口,設有初步換衣的場所。記者在醫護人員指引下披上手術服、戴上頭套和手套、再穿上鞋套,就完成了最基礎的第一層防護,佩戴時,橡膠手套必須將手術服覆蓋到手腕上方的位置。
隨後,第二層防護是在手術服外再套上一層白色的防護服,此時再戴上一層手套。和先前一樣,這層手套也必須覆蓋到防護服手腕以上的區域。然後,醫護人員會幫助戴上醫用口罩。密封的防護服每次穿齊一套裝備需要花上15至20分鐘時間,且穿上後十分悶熱,「穿上走十分鐘,就全是汗了。」
進入緩衝區後,記者會被要求戴上面罩。身旁就是重症隔離病房,透過門上的玻璃,就能看到病床上的重症患者和正在忙碌的醫護人員。
市一醫院感染科主任、主任醫生李四海介紹,目前,我市確診的5例病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都住在該科重症隔離病房,醫院調集了近50名醫護人員24小時值班,全力救治患者,目前,所有患者病情都較為穩定。
記者從護士站監控看到,患者中有人在打電話,有人在看電視,情緒都很平靜,十分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
全副武裝之下的病毒取樣
夫妻同上一線自我隔離
上午10點左右,查完房的楊景來到護士站,略顯疲憊的安排當天的工作。
21日,在市一醫院確定為我市定點救治醫院後,楊景第一時間報名參加,同時發了一條朋友圈:「17年前,我還是個學生,在市一醫院實習。看著我的老師們無所畏懼走上抗擊非典的戰場。而今天,我們也走向戰場,學著前輩的樣子,和死神搶人。兄弟們,加油,我們一定會贏!」
5天來,楊景一直堅守在隔離病區。我市最早確診的三名患者的標本採集,都是他一個人動手。「當時為患者採集送檢標本時,患者劇烈咳嗽,噴出的唾沫都沾在防護面罩上……」說起這幾天的工作,堅強的楊景也有一絲後怕。楊景的妻子王詠雪是市一醫院呼吸科的副主任:「她肯定也會參加到救治工作中來。我們5歲的孩子已經送到外婆家帶了。兩人都不敢回家,都不敢告訴家人自己的工作情況。既怕傳染家人,又怕家人擔心……」一直剛強的楊景,語音出現了哽咽:「我是黨員,我是醫生,我應該沖在一線,但我也是父母的兒子,孩子的父親,過年都沒能看見他們陪他們,心裡挺不好受。」
在市一醫院感染科隔離病區,像楊景這樣舍小家戰疫情的醫生還有很多。科主任李四海連日來一直堅守在科室,指揮調度醫護人員,還要協調各部門工作,嗓子啞了,眼圈黑了;感染科副主任袁明娟,大年三十堅持值班24小時,期間收治4名患者,通宵未眠;市一醫院東院ICU主任韓錢鵬博士剛從德國學習回來就毅然要求參加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南院綜合內科副主任李光有過ICU工作的經驗,主動請纓加入救治團隊,連日來主動參與採樣急救,無怨無悔……
值班中的楊景告訴記者,面對危重病人不僅是身體上的疲勞,同時要面對被傳染的風險,心理上也承擔著不小的壓力,「我現在基本不跟家裡人見面,也不跟他們接觸,但只要防護措施做好的話,我們這裡還算是比較安全的。」
堅守崗位後的90後護士
90後擔綱特護感人至深
「參加工作第一年就過年值班,我覺得很自豪。」正在當班的護士嚴燕97年出生,在科里年齡最小。科室護士長趙梅梅告訴記者,自己已經在感染病科工作了10年,原本科室里共有護理人員28人,發生疫情後,院方緊急調配,現在團隊共有46人。其中90後占了多半,擔綱主力。「別看她們年齡不大,但工作紮實,認真負責,面對危險敢勇往直前。」
護士姚雪程剛剛喜生雙胞胎寶寶7個月,正在哺乳期,而且自己也感冒了。在得知科室情況後,主動找護士長請戰:「關鍵時期科室人手緊張,新人還要時間培訓,我的情況不適合進隔離病房,做點外圍工作總可以吧?」
90後護士巢莎莎、宋妮新婚燕爾,兩人都在備孕。疫情發生後,她們毅然推遲備孕時間,和姐妹們一起堅守崗位,輪流進入重症隔離病房值班。
41歲的易敏慧是科里的元老,患有哮喘,屬於感染的高危人群,自己還身患感冒。但她強烈要求堅守崗位。科里將物質供應的重擔交給她。幾天來,她跑前跑後,四處聯絡,確保科室的防護用品供應。昨天大年三十,一批防護服要運回科里。打不到車的她,拉上老公做勞工,開著自家的私車車,支使著老公樓上樓下搬……「誰都不願意碰上這樣的疫情。我們科室,我們病區是最需要防護的地方。我只想努力保障他們的防護,不能讓醫護人員在救命的時候遇上危險……」被同事們感動的易敏慧邊說邊淚流滿面。
採訪中,護士長趙梅梅接到了孩子的電話,她只能告訴孩子再過幾天回家。「我丈夫在交通運輸局工作,疫情來了,他也被派上了一線,在各個路口值班。」夫妻幾天沒回家,父母孩子著急,「這是人命關天的工作,總要有人來做。既然幹這一行,我們就有職責和義務。家裡的事,過幾天再說吧。」
離別時,趙梅梅和堅守在隔離病區的同事們舉起了「我們一直在」的標牌。「疫情雖然可怕,我相信我們一定能戰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