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活動的主體為教師學生和家長,這三者之間處理不好便會產生矛盾,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問題,以及學校和家長之間的問題。
可能是因為教師懲罰自己的孩子,又或因為補課而引起的矛盾,總之三者之間矛盾層出不窮。教育部門想方設法以緩和三者之間的矛盾,從而提高教育水平。
在教育不斷的發展下,教師為何落得如此下場?
教師為何從最初人人敬重的職業到現在這般,家長指責、學生不屑。為什麼義務教育階段矛盾頻發。評價機制讓各方關係,陷入了僵硬。不少家長表示為何自己孩子年紀不大,就有寫不完的作業。
這些家長將孩子身上重壓怪罪到老師頭上,他們認為是老師每天布置大量的作業讓孩子們喘不過氣來。除此之外還有懲罰問題,老師為什麼要對,那些違反紀律的同學進行嚴厲的懲罰,不僅讓孩子承受身體上的負擔,還因此產生心理陰影。
之前很多老師會在課下展開補課活動,不僅給孩子增加了額外的學習負擔,還給家長增加了經濟上負擔。家長一方面想讓自己子女快速提高成績,另一方面責備教師課堂效率不夠,學生學習要靠課下補課。
家長只顧將自己不滿情緒推卸至老師身上,他們認為正是因為教師行為不規範,才會發生這麼多麻煩事。其實不然,教師之所以會這麼做,正是因為自己受學校機制約束,完不成任務就要接受學校考核處罰。
分數是學校對老師的檢驗標準,只要學生成績好,即使教師教學能力不過關,照樣能獲得學校表彰,但只要學生成績不理想,教師再努力同樣是做無用功。面對家長與學校雙方夾擊,教師又該何去何從。
教育部此規定,摘掉學校、老師頭上的「緊箍咒」,家長卻憂心忡忡
我國處於應試教育階段,提高分數自然會成為,多數學校首先追求的目標,評價體系過於重視分數屬於情理之中,但正是因為如此,才造成了現在社會上出現的教育問題。教育部門通過基層調研,發現並解決其中的問題。
追求升學率必不可少,但教育質量如何,絕不僅限於分數升學率等數字表面,現階段學校要積極轉變觀念,改變以往唯分數至上的觀念。教師要合理布置課後作業數量,以及每年考試次數同樣要有嚴格的限制,為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成績以及排名可不公布。
教師表示如果不是學校標準卡著,沒有哪個老師願意無緣無故指責學生,自己布置作業多了,學生不願意課後批改,同樣是給自己增加負擔。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老師也是費盡心思。
出台新規定,為何家長表示壓力越來越重?
教師在這場「博弈」中得以解放,家長卻變得憂心忡忡,減少課外作業量,甚至不公布孩子的考試成績,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孩子自尊心,卻無法及時了解孩子知識吸收的情況。
學校保證課堂時間,沒有額外補課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學生出現違法亂紀行為,教師也不再採取相應懲罰措施,不少家長又擔心,這樣會放任孩子肆意妄為。教師管的太嚴家長表示不贊同,教師寬鬆一些家長又擔心孩子成績跟不上。
現在教育部門明確規定,教師不允許參加補課活動,如果孩子在學習上有問題,只能參加補習機構舉辦的課程。之前教師補習功課,可以針對孩子課堂表現情況,以及作業反饋情況對症下藥,現如今只能參加補習班。
近年來補習機構舉辦的風生水起,不僅學費越來越昂貴,課程質量著實令人堪憂,家長想保障孩子的學習時長,必須將孩子送到補習班,長期下來大班教學根本沒有多大作用,教育支出倒是增加不少。
之前教師為了規範學生行為,有時會採取懲罰措施,現在根據教育部出台的新規定,教師不得以任何形式體罰學生,如果學生表現出違法亂紀的行為,家長便是第一負責人。家長不僅要投入大量補習費用,現在還得時刻留意子女的身心健康情況。
只要有社交,便然避免不了矛盾,教育的核心主旨是教書育人,讓孩子獲取知識的同時也要成長為一個身心健康,對社會有用的人。家長教師以及學生要學會溝通,發現問題並積極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