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勢賦形 曲線長虹橫臥黃河之上——北濱河路西延線和柴家峽大橋至港務區大橋聯絡線建設回眸

2023-11-11     蘭州日報

原標題:因勢賦形 曲線長虹橫臥黃河之上——北濱河路西延線和柴家峽大橋至港務區大橋聯絡線建設回眸

在主城區偏西,柴家峽黃河大橋沿河道呈曼妙的「S」型橫臥於黃河之上。

作為蘭州國際港務區配套建設的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北濱河路西延線和柴家峽大橋至港務區大橋聯絡線項目道路全長約20.2公里,其中,柴家峽大橋是兩個項目中設計、技術、施工難度最高,並具有挑戰性的地標性建築。

蘭州柴家峽黃河大橋工程是目前國內曲率半徑最小、跨度最大的「S」型曲線斜拉索橋, 全長1250米,橋寬36米,為雙向六車道,屬於特大橋工程。建設過程中,參建單位克服重重困難、攻克層層難關,完成了一根根樁基、鋪設了一米米道路。按照國家對母親河人文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要求,建設時採用黃河兩岸建造橋墩斜拉索方式完成。

中國二冶集團蘭州柴家峽黃河大橋項目部高級工程師滿素介紹,在黃河上,目前呈「S」形的大橋為數不多。柴家峽黃河大橋之所以建造成「S」型,與北濱河路西延線快速路有關。她說,北濱河路西延線修至柴家峽附近時需要建設一座跨河大橋,讓北濱河路西延線從黃河北岸跨至南岸。

通常情況下,斜拉索橋的建造選用「懸拼法」,即以橋塔為中心,橋樑以節段的方式同時向兩端移伸,最終實現空中合龍。但柴家峽黃河大橋橋面北塔一面長度為139米,另一側的橋面長度為218米,巨大的橋面長度差異讓兩側的橋面重量相差懸殊,常用的「懸拼法」不能使用。 

滿素說:「我們決定最終採用先進的多點整體同步步履式頂推施工技術完成大橋建設。也就是將橋面設計成兩個大小不同的圓弧並提前製作好,整體造型呈現『S』形曲線,利用液壓力量將橋面頂起,然後在下方的軌道上平行移動,從而帶動上面的橋面一起向前移動。」據了解,採用該技術實現全橋15000噸鋼結構箱梁跨中合龍,相當於同時舉著50節標準裝煤火車皮的重量完成了黃河跨越。

連接橋身和主塔的是112根鋼索,因為是不規則的「S」型橋身,每根鋼索的承載力各不相同。因此,112根鋼索如同122根命脈,必須逐一調試。建設者們以毫米級的精度,完成全部鋼索的調試任務。

在施工過程中,項目工程師集思廣益,積極推廣應用建築工程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攻克了「大直徑超長混凝土灌注樁」等一系列技術難題,先後申報並完成頂推設備防失穩裝置等20項專利技術,完成液壓爬模在斜拉橋主塔施工中的運用等科研課題12項,最終如期順利完成工程節點任務。

上海城建總院蘭州院負責人陳學強全程經歷了大橋的設計。他說,該橋設計難度大,前期聯繫了多家科研機構和高校,共同解決難題,不僅圓滿完成了任務,還為以後的橋樑設計拓展了思路,積累了經驗。大橋順利通車,可以說是眾多建設者共同努力的結果。

甘肅五環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成立於1954年,有著近70年的光輝歷史,享有「隴原架橋鐵軍」的美譽。柴家峽大橋至港務區大橋聯絡線二標段項目總工郝顯偉說,經過全體參建人員的努力,僅用兩個月時間,於10月30日順利完成3.6公里的施工任務。在建設過程中,五環公司積極克服工期壓力大、安全風險高等困難,成立「項目管理專班」,加強施工組織領導,強化施工組織執行,集中優勢資源全力以赴推進項目建設,按既定目標節點優質高效地完成了蘭州人民交付的一份「考卷」。

連通南北濱河路,修建北濱河路西延線和柴家峽大橋至港務區大橋聯絡線,凝結了廣大建設者的無數心血和智慧,特別是今年全省「三抓三促」專項行動和我市「百日攻堅」活動開展以來,全體參建人員上緊發條、開足馬力,推動兩個項目提速、提質、提效,確保按期完成建設任務。

九曲黃河環抱蘭州,沿河新建的北濱河路西延線和聯絡線將為蘭州的發展帶來更多的活力和發展機遇,其中的柴家峽黃河大橋,則以其優美身姿,為我市再添一道靚麗的風景。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呂勝軍

編輯丨孫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00d160b1d5d609aeced5d6c6d3833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