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白河縣,頭一次去號稱秦頭楚尾的大山深溝,第一眼看見的便是木瓜樹。
正值深秋,天高雲淡,幾位鄉民正在鬆土、埋肥,準備植樹。上前攀談,得知是木瓜樹。漫山遍野的木瓜樹,一棵棵高大挺拔。鄉民說,木瓜樹極易種植,只要在吃木瓜的時候留下木瓜籽就可以了。把木瓜籽埋在溝坎地里,它就能長出苗,長成樹。
白河縣為國家級深度貧困地區,地無百畝平。平凡的木瓜樹,在這裡呈現出頑強的生命力。
《詩經》曰:「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木瓜樹和白河人便是這樣——根向下扎,頭向天歌,始終不放棄成長的信念,默默奉獻著生命的光和熱。
「那就是木瓜熟果。」順著老人手指的方向,我抬眼看去,木瓜果架在枝丫,橢圓形,拳頭大小,綠意中泛著微黃。
幾個熟透的木瓜墜落在地。我撿起一個,盈盈在手,暗香浮動,和著山間的清新空氣隨風蕩漾。拿回居處,木瓜的幽香讓人心平氣和、愉悅舒爽。
陸遊詩云:「宣城繡瓜有奇香,偶得並蒂置枕旁。六根互用亦何常,我以鼻嗅代舌嘗。」木瓜味道清甜,營養豐富,被譽為「百益之果」「萬壽瓜」。木瓜不同於苦瓜的清苦清寒,也不似黃瓜的碧綠清脆,更不像西瓜的沙瓤可口,還不比冬瓜的晶瑩通透,但木瓜既可切薄片生吃,也可泡水做菜,還能蒸煮或蜜漬,亦能美容助消化。
我驚嘆這裡的土地怎麼能生長出如此香甜的果實。白河人就像一顆最初的木瓜籽,生於艱難,不畏艱難,勤勞苦幹。白河累計發展木瓜14.2萬畝,年產量2.6萬噸,是全國最大的光皮木瓜生產基地縣;白河木瓜已取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延伸生產的木瓜酒、木瓜精油、木瓜面膜等20餘個系列產品獲5項國家專利,擁有了廣闊的市場規模和前景。
我把一顆木瓜籽帶回高陵,種進菜園,盼著它生根、發芽,像在白河一樣,長成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