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版」兩個鐘樓文/朱百平

2020-02-20   終南文苑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鐘樓下舉行舞龍活動 劉一 攝

  孩提的時候,在鄉下常聽村裡的大人們閒聊時說起西安鐘樓。大人們說,咱們縣上的鐘樓和西安鐘樓一樣,都處在縣城或省城的正中心。然而雖然縣上的鐘樓與西安鐘樓「長」得很像,但比西安的鐘樓小多了,只能算是西安鐘樓的袖珍版。後來跟著母親到縣城趕集,親眼看到了縣上的鐘樓,覺得它很是高大和宏偉。想像不到比它更大、更高、更為宏偉壯麗的西安鐘樓會是什麼樣子。所以從那時開始,我心中夢中就有了西安鐘樓,總想有那麼一天能走近鐘樓。

後來上了中學,村裡一位老秀才在教育三個兒子讀書時,將西安鐘樓作為工具,著實加深了我對西安鐘樓的印象。那時雖然清貧,鄉下人進趟省城不容易。但這位老秀才還是抽時間背著乾糧,帶著他的三個兒子,坐火車進了一趟西安城。到了西安,父子四人來到了西安最為繁華的鐘樓腳下。父親指著高聳入雲、異常輝煌壯麗的西安鐘樓問他三個兒子,這鐘樓好嗎,孩子們齊聲說好。這鐘樓高嗎,孩子們說高。想不想在鐘樓底下生活呀,孩子們又齊聲說想。那就好好上學讀書吧,只有將書讀成了,你們才有可能進城在西安生活。從西安回來後,這三個孩子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不再貪玩,後來相繼考上大學,跳出農門,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之後,村裡的大人們爭相效仿這位老秀才教育子女的方法,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我真正親眼看到並有幸登上西安鐘樓,和鐘樓零距離接觸,那是多年以後調入西安工作以後的事了。登上鐘樓向四方觀看,鐘樓與不遠處的鼓樓相互呼應,相得益彰。大街上人頭攢動,車輛川流不息。壯觀的四個城門與厚重的古城牆盡收眼底,讓人備感西安文化底蘊的深厚。多年來,我和家人一起登上過鐘樓。又曾既當導遊又當講解員,幾次陪友人觀賞過鐘樓。每登上一次鐘樓,我就為西安有這樣壯麗的古建築驕傲和自豪。多年來,朝霞晚霞映襯下的鐘樓,晚上流光溢彩的鐘樓,冬天銀裝素裹的鐘樓,節日裡盛裝的鐘樓等等,我都見識過。毫不嬌情地說,自第一眼看到鐘樓,我就深深地愛上這座宏偉的古建築。

鐘樓是西安的標誌性建築,對於市民來說,它如同北京之於天安門,上海之於外灘一樣,大家對她情有獨鍾。前不久在異鄉與一幫南方的朋友聊天,我告訴他們,我在西安生活工作了二十多年,也搬了幾次家。但幾次搬家都離西安鐘樓不遠,坐車也就幾站路程,就是散步也就半小時左右。他們聽後臉上寫滿羨慕,都說你能毗鄰聞名中外的古城西安鐘樓上班和生活,真是幸福啊。

我報之一笑,算是默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