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但無論外面的世界運轉得多麼快速,成都人總能維持獨有的步調,不失端莊地按照悠閒的節奏前進。雖然成都人和大家一樣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但他們仍會撥出時間,到茶館去從容地喝上幾杯蓋碗茶。平凡和慢活,恰恰是成都最耐人尋味的煙火氣。
圖/文丨王延川
在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彭鎮上,有一座百年風雨老茶館——觀音閣茶館,這座被世人稱為「中國唯一保留完整的老茶館」,因其老得「金貴」、老得夠味兒,也被稱作成都民俗文化的「大熊貓兒」。
觀音閣茶館 王延川/攝
走進彭鎮老茶館,恍然間你會發現自己已踏進了「時光隧道」。它好像一座微縮的歷史博物館,承載了幾代人的美好記憶。陳舊的老式穿斗房,黑乎乎的牆面,一抹陽光從狹小的天井照射進來,灑在灰白的老虎灶上,有著300多平方米的堂子越發昏暗,更顯歲月的滄桑。
緊挨老虎灶的大石缸,裝滿了過濾後泡茶使用的清水,青苔爬滿四壁,清水如鏡;地上一層凹凸不平厚厚的「千腳泥」,與早已退色的竹椅板凳相得益彰。牆面上保存著那個年代的紅色記憶,毛主席像、毛主席語錄、海報口號,讓經歷過那個歷史階段的人有了更多的回憶和沉思。
每天清晨,晨曦微露,習慣了早起的老茶客撫摸著長髯,踱著方步來到茶館,一杯茶,一支煙,裊裊煙霧中,一天的生活拉開了序幕。對老茶客來說,無論生活多麼忙碌,只要泡上這杯茶,心都會安靜下來。喝茶、打盹、抽煙、擺龍門陣…仿佛只有踏進老茶館兒,茶客們一天的生活才算真正地開始。
凌晨4:30
觀音閣老茶館便開門生火燒水
等待著第一批茶客們的到來
天還沒亮,已經有茶客開始上門
觀音閣茶館的老闆
每天不知要像這樣灌多少壺的開水
一杯茶一元錢,無限次續水
茶客花一元錢就能喝上半天茶
一會兒的功夫,便已經是茶客盈門
茶客們喝茶、抽煙、打牌、擺龍門陣
各自都有固定的夥伴
一縷陽光灑進老茶館
使原本昏暗的的茶館有了生氣
作為觀音閣茶館的老闆
點煙的動作也與眾不同
由於喝茶的人多
灌水、燒水這些活都是老闆親自來干
而老闆娘也是跑前跑後地忙活著
一個收錢,一個灌水,老闆和老闆娘配合默契
茶館裡的夥計也不時地給茶客們續著水
忙完了一陣子
老闆這才忙裡偷閒吃碗麵條,算是早餐
老茶館裡此時已是人滿為患
連門口都坐滿了茶客
此人綽號「耳朵」,主業是掏耳朵
借茶館的地方做生意,也幫忙做些雜活
算是「互惠互利」
這位老茶客
從五十年前就開始在這個茶館喝茶
如今已經是滿頭白髮
還有一位老者
喝茶的同時,不斷展示自己製作的煙杆
換上幾個零花錢
茶館裡的老茶具,牆上的老宣傳畫
裝著幾代人的回憶
在茶香和葉子煙的煙霧繚繞中
這群茶客享受著屬於自己的慢生活
他們在這裡互通信息,相互交流
老茶館儼然成為居民交流的「信息中心」
就連老外也慕名而來
體驗一把中國人的愜意生活
如今,智慧型手機逐漸走進了茶館
可以使用微信支付茶水錢
但茶客們還是喜歡每天遞上一元錢
活著,就是圖個舒坦
瞧!這位老茶客
擺著龍門陣竟然睡著了
來這裡喝茶的大多是老年人,他們每天不約而同地來到茶館,嘮嘮家常,吹吹牛皮,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在這裡,他們找到了最「巴適」(成都話意為舒適)的生活方式。
希望這樣的老傳統能夠一直延續下去。
(編輯丨Sunnie)
攝影師簡介
王延川,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機械冶金建材攝影協會理事,香港中國旅遊出版社簽約攝影師。
攝影作品《龍勝梯田》獲「美麗中國 和諧家園」全國民族題材攝影大賽一等獎;作品《鄉村秋色》獲全國首屆地名文化圖片攝影展銀獎;並有一百餘幅作品在全國各級攝影比賽中獲獎。
聲明:攝影師版權作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