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小時候都有一件非常依戀的物品,可能是毛巾、毯子或是一個毛絨玩具。這些物品不僅是孩子親密的小夥伴,更是孩子害怕時能夠被賦予力量的神奇超人。甚至孩子在去幼兒園也要帶著自己心愛的物品一起去。
兒科醫生唐納德·溫尼科特將這些被孩童所依戀的小物件定義為「過渡性客體」,它們的作用是替代母親給予孩童溫暖和安全感。
面對孩子的這種戀物情節,父母應該怎麼處理呢?今天卡蜜兒要給大家推薦的繪本是《阿文的小毯子》,這本書在2004年獲得凱迪克銀獎,讓我們一起在書中找到答案吧!
阿文有一條黃色的小毯子,當他還是小寶寶的時候,他就有這條小毯子,阿文非常喜歡它。
不管是上樓梯、下樓梯,或者是在家裡、在外面,阿文總是說:"我去哪裡,小毯子就跟我去哪裡。"
不管是橘子汁、葡萄汁、巧克力、牛奶,或者是冰淇淋、花生醬、蘋果醬、蛋糕,阿文總是說:"我喜歡的東西,小毯子都喜歡。"
隔壁的阿姨忍不住說話了:"阿文長大了,怎麼還帶著毯子到處走呢?你們沒有聽過毛毯小精靈的故事嗎?"阿文的爸爸媽媽搖搖頭。"來,我說給你們聽,再教你們怎麼做。"
這天晚上,爸爸告訴阿文:"如果你把小毯子放在枕頭下,明天早上,小毯子就不見了,但是毛毯小精靈會留給你一個非常棒的禮物。"
媽媽說:"是男孩子最喜歡的玩具噢!"
睡覺前,阿文卻把小毯子塞進了褲子裡。
第二天早上,阿文拿出小毯子說:"根本沒有毛毯小精靈。"媽媽說:"天哪!你怎麼把毛毯塞在褲子裡?"
爸爸說:"難怪……"
媽媽說:"小毯子好髒。"
爸爸說:"小毯子又破又舊,丟掉算了。"
阿文不肯,他說:"小毯子很好啊!"
小毯子可以當披風…我可以躲在小毯子裡面,你們都找不到我。
阿文剪頭髮、看牙齒的時候,都把小毯子帶在身邊。
隔壁的阿姨又說話了:"阿文不能永遠像個長不大的孩子,你們試過泡醋的方法嗎?"阿文的爸爸媽媽搖搖頭。"來,我教你們怎麼做。"
趁阿文不注意的時候,爸爸把小毯子的一角,泡在酸醋里。
阿文找到了小毯子,聞到一股怪味道,只好抓著另一角跑出去了。
阿文把小毯子放進沙堆里搓一搓,又把它埋在花園裡,然後挖出來,聞一聞說:"嗯……好一點兒了。"
雖然小毯子還有一些怪味道,但是,阿文一點兒也不在乎。
每天帶著它,披著它,拖著它……
每天吸著它,抱著它,扭著它……
"快開學了,怎麼辦呢?"阿文的爸爸媽媽擔心地問。
隔壁的阿姨說:"不可以讓阿文帶著小毯子上學,你們要直接告訴他:不行。"
阿文說:"我要帶小毯子上學。"
"不行!"媽媽說。
"不行!"爸爸說得更大聲。
阿文聽了,用小毯子遮住臉,傷心得哭個不停……
媽媽說:"乖,不要哭。"
爸爸說:"我們再想想看。"
忽然,媽媽大叫:"哎呀!我想出辦法了!"
媽媽把小毯子剪成一塊、一塊的,再用縫紉機把它們的四個角車起來,媽媽把小毯子做成了許多條小手絹兒。
手絹做好了,媽媽教阿文念:"小手絹兒,一大堆,擦擦眼淚,擦擦嘴。"
阿文高興地說:"萬歲、萬歲、萬萬歲!"
現在,不管阿文走到哪裡,身上都帶著一條小手絹兒。
隔壁的阿姨也不再多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