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詩文:8年,真的是久違了

2019-07-22   體育觀察者-楊旺

還是熟悉的200米混合泳,還是熟悉的味道,熟悉的對手,葉詩文的心態卻已截然不同——7月22日的2019年游泳世錦賽女子200米混合泳決賽,23歲的葉詩文以2分08秒60的成績獲得銀牌,30歲的匈牙利「鐵娘子」霍蘇毫無懸念獲得冠軍。儘管已經是世錦賽的「六朝元老」,但葉詩文上次距離領獎台,已經過去了8年的時間。

這是如何的漫漫8年啊。

我至今仍然記得2010年,素日略顯低調的教練徐國義曾指著14歲的單眼皮姑娘對我說,這孩子是天然的與水合一,波光粼粼中的飄逸感,絕對是一個天才。聯繫到不少業內人士都有類似的推薦,讓我不由得不關注這支績優股。

事實證明,葉詩文隨後的表現完全符合語氣,甚至有超常驚喜:2011年上海游泳世界錦標賽,她在200米混合泳開始天才的表演;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她又將這種影響力推向峰值——她在400米混合泳決賽中堪比羅切特的驚天超越,如伏明霞一樣小清新的年齡傳奇,讓16歲的葉子牢牢地定格在人們的記憶中。百度上搜索她的文章,關於她的新聞數億。她享受著無數鮮花和禮讚,擔當廣告主角,是各慶典的重要嘉賓,勞倫斯體壇風雲人物等評獎的當然之選,年輕的「十八大」代表。她的形象進了杜莎夫人蠟像館。她的一眼一笑一顰,甚至微博中的一句撒嬌,都引來無數粉絲驚嘆甚至膜拜。

儘管沒有其他大牌明星的肆意、張揚,但無可否認,她開始盲目樂觀,又害怕失敗,訓練動力也不再那麼純粹而始終如一。在一次測驗中,徐國義查看了反映隊員訓練強度的血乳酸值,葉詩文的只有5.43,是全組最低。而在以前,她的血乳酸濃度是正常的九點多。教練認為她訓練狀態出了問題,但她並不在意。教練提醒她注意發育問題,她也全然不覺。

是的,16歲就收集了游泳世錦賽、奧運會和亞運會冠軍,葉詩文確實沒有理由為自己的競技書評信心爆棚。但上天或許有意給他考驗。盲目樂觀,讓她忽略了增加的十多斤贅肉正侵襲著輕盈的水感。她並不屬於骨感的運動型選手,手大腳大,體態豐盈,力量較足曾是她出名的原因,也是壓垮她發育期成績的最後一根稻草。而極度的疲憊,不期而至的傷病(去年底右腳踝碎骨),則演變為一種極端的壓力,讓她輾轉反側、夜不能寐。「感覺決定一切」的極端性格,更是大大加劇了葉詩文這種蛻化的軌跡:

2013年的巴塞隆納之夏,一個第4、一個第7的名次,落後奧運會時近10秒的成績;

2015年的喀山,200米混和400米混一個第8、一個無緣決賽,成績距倫敦奧運奪冠的成績分別落後7秒和14秒。

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上她以200米第八,400米無緣決賽。

2017年的布達佩斯,在無緣女子200米混合泳決賽後,他又在女子400米混合泳預賽被淘汰。

……

成長發育自我挑戰

失敗失落恐懼比賽

從天才少女到狀態平平,一個泳壇近乎「傷仲永」的悲劇,開始出現在媒體對她的評判中。她不再是具有光環的運動員,處處可見懷疑的目光。而恩師徐國義身患重病,對依賴性很強的葉詩文更是巨大的打擊。

這種情況下,再繼續堅持可能會出現巨大的心理問題,於是,葉詩文開始重新回到原有的軌跡,開啟了新一段人生。

看起來,這是一個自我救贖的故事。2014年開始,葉詩文開始進入到清華大學學習,這段經歷讓葉詩文體驗到了同齡人的幸福和艱苦,對未來也有了更清楚的認識。「我還是喜歡游泳,對游泳還有沒完成的夢想。」於是她向清華大學提出了休學兩年的申請。

跨界項目,則是葉詩文在訓練上的調整。據徐國義介紹,混合泳是一項非常辛苦的項目,而蛙泳則是一項技術要求非常高的項目,本來蛙泳技術不錯的葉詩文,在重新復出之後開始嘗試兼項200米蛙泳。如果說讀書從環境上改變了她,那麼訓練的跨項,則有助於緩解枯燥訓練所帶來的心理不適,從而煥發新的激情。

一個被儲存、被放大的天才青春,在輝煌的頂點被急速發配到人生的低谷,面對世俗的壓力和挑剔的目光。但她沒有選擇某些隊員採用的絕食等極端減肥手段,也沒有自我放逐,只是一點點地自我發掘,自我感悟,最終重新歸來。

這個時候的她,就好像重啟了人生:她不再那麼抗拒訓練,抗拒比賽,抗拒媒體,反而笑意盈盈地出現在公益活動,廣告拍攝現場甚至互動的行列。對於比賽,她更加享受。而當自己偶爾取得突破,她則依舊從容淡定,除了五星紅旗在上空升起的時候。

「覺得首先是久違了,8年之後再次站在領獎台其實心情挺複雜,覺得自己從來沒有離開這個泳池,心一直都在。」她喃喃自語,對於沒來光州世錦賽的徐國義,葉詩文賽後也是表示感謝,「教練,我做到了。」

重啟人生的葉詩文,有足夠的理由讓我們高興:在身體狀態不好的情況下,拿到200米混合泳的銀牌,這給她繼續完善細節等增添了信心。而無論接下來400米混合泳,還是200米蛙泳,都在等待這個王者重新崛起。

以中國游泳的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