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薛蟠為何願意為金榮大把花銀子?原因難難以啟齒

2023-11-14     少讀紅樓

原標題:紅樓夢:薛蟠為何願意為金榮大把花銀子?原因難難以啟齒

金榮,他是你在田地里勞作時拔也拔不完的牛筋草,他是你在上學路上一次次劃破了你手背手指的貓兒刺,他是你在陰陰的落雨天趴在門檻邊趕也趕不走的髒兮兮的癩皮狗,時不時地汪汪叫兩聲。

這是《紅樓夢》第九回,在賈家私塾一出場就讓你討厭的金榮。小說里並沒有對金榮進行細緻的外貌描寫,所以因為小說第九回對金榮惡劣言行的種種描寫,會讓你覺得他是長著一張猥瑣嘴臉,小眼睛大齙牙尖嘴猴腮的壞孩子。

不過,我們這樣的想像或許是錯誤的,因為這一回里,作者明確交代說,就連金榮亦是薛蟠當日的好朋友。能被薛蟠看上的男孩子,相貌應當差不到哪裡去。

金榮是誰?在小說里,金榮剛一出場,作者只有一句交代說,原來是窗友名金榮者,後文才細細交代說,金榮真的算是賈府拐了彎的親戚,這個彎,拐得比劉姥姥的還大,嚴格說來,他都不能算是賈府的親戚。

他姑父賈璜是寧國府的分支,賈璜的妻子金氏,在金榮父親去世後,接納了來投靠自己的娘家侄兒金榮以及他的母親胡氏。

俗語說,舅疼外甥姑疼侄,這璜大奶奶金氏可算是把這句古話真正落到了實處,不但接納了來投靠自己的娘家侄兒們,還給侄兒金榮找了個名校上。

「好容易我望你姑媽說了,你姑媽千方百計的才向他們西府里的璉二奶奶跟前說了,你才得了這個念書的地方。」

不但有學上,還有免費的飯菜吃,這樣的好事哪裡找去?

「況且人家學裡,茶也是現成的,飯也是現成的。你這二年在那裡念書,家裡也省好大的嚼用呢。」

大戶人家的私塾,提供免費的飯菜可以理解。不過,在第十回,作者還通過金榮母親胡氏之口,告訴我們,金榮在這裡上學念書,不但省下了伙食費,還有外快賺。

「那薛大爺一年不給不給,這二年也幫了咱們有七八十兩銀子。」

兩年給了七八十兩銀子,也就是說,一年要給差不多三四十兩銀子。這三四十兩銀子,在當時有多麼強大的購買力呢?我們來看一看小說第三十九回劉姥姥算的那筆著名的螃蟹帳就知道了。

「十斤五錢,五五二兩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兩銀子。阿彌陀佛!這一頓的錢夠我們莊家人過一年了。」

金榮在薛蟠那裡每年得的錢,不但高到遠遠超過劉姥姥這樣的莊稼人一年的生活費,甚至連賈府半個主子趙姨娘周姨娘的月例都無法與之相比。

王夫人問道:「正要問你,如今趙姨娘周姨娘的月例是多少?」鳳姐道:「那是定例,每人二兩。」

一個月二兩,一年也就二十四兩,兩年也才四十八兩,和金榮兩年就從薛蟠那裡拿到七八十兩銀子相比,薛蟠的出手可謂是大方之至。

薛蟠為何要給金榮銀子,還一出手就如此闊綽,這兩人可是一點親戚關係也扯不上啊。只因薛蟠有個特別的愛好,他上學只是為了結交些契弟。

契弟這一稱呼,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已經非常陌生了,甚至除了在這小說里讀過之外,從未聽聞。不過,這一詞語,至今還保留在福建等地區的方言里。

「你個契弟啊,借我的錢幾時還啊?」

這裡的契弟的意思,已經不是當初的意思了,它在如今方言口語的意思完全是罵人用語了,大致相當於說「你個鳥人啊」、「你這傢伙」之類。

那麼,這個出自福建沿海一帶的契弟一詞,原先本來的意思是什麼呢?照字面意思理解,我們很容易就會想到兄弟一詞,也對,也不太對。說白了就是,不是正經兄弟。

關於契弟與契兄之間的關係,明萬曆年間沈德符的《敝帚齋余談》里說得最為詳細:

「閩人酷重男色,無論貴賤,各以其類相結,長者為契兄,少者為契弟。其兄入弟家,弟之父母撫愛女婿,弟日後生計及娶妻諸費,俱取辦於契兄。其相愛者,年過而立者,尚寢如伉儷。」

這段文字記載的是閩人風俗。沈德符的文字里甚至流露出一種對於這種風俗的欣賞之情。不過,在當時的福建,這種看似思想開放玩得花的做法,骨子裡其實是福建當地男孩太多家境又太過貧寒的人家的無奈之舉。

據史料記載,明孝宗弘治十五年,福建女子人口占全省的25.37%,而男子的數量竟占到全省總人口的74.63%。如此之高的男性人口,必然導致大量男子無法娶妻生子,而這些男子中,貧寒之家的男子無疑首當其衝。

為了傳宗接代,福建當地才漸漸衍生出這樣一種奇怪的風俗。這樣看來,被封建士大夫津津樂道的閩人風俗,實際上是窮人的血淚澆灌出的一朵苦難之花。

為什麼福建、廣東等沿海之地男子數量如此之多呢?這是因為古代出海打魚,只有男子能當此任,為了養家餬口,家家戶戶不得不不重生女重生男。

明末清初,這種閩人風俗逐漸蔓延流傳至京城及江南一帶,不過,和閩人契兄契弟是固定的類似夫妻關係不同,在京城及江南之地,這種關係更加混亂和偏向於單純只為享樂。

小說里寫薛蟠結交的契弟,不僅有金榮,還有香憐、玉愛,而香憐、玉愛,又留情於寶玉、秦鍾,怎一個亂字了得?

小說里所寫,和閩人風俗里的情形已經完全不同,且為人唾棄。

金榮的母親知不知道自己的寶貝兒子金榮和薛蟠是契兄弟關係?小說里沒有明寫,想來應該是知道的。按照常理推測,怕是沒有一個母親會相信自己兒子的同班同學,會單純只是因為同學之間關係好就願意為兒子大把大把花銀子吧?

就是知道了又能怎麼樣呢?為了能夠活下來,即使知道兒子屈身受辱,身為母親,也只能選擇忍氣吞聲視而不見。所以,對於金榮回來訴說在學堂里和秦鍾等人的紛爭,胡氏聽罷,不管兒子是對是錯,一再告誡兒子務必忍氣吞聲,就連璜大奶奶要為她出頭,她都極力阻攔,百般後悔自己無意間說出來。

「這都是我的嘴快,告訴了姑奶奶了,求姑奶奶別去,別管他們誰是誰非。」

在生存面前,天大的事都不是事,金榮的母親是熟諳這一生存之道的,所以,她只能選擇「貪利權受辱。」

身處社會底層,她知道自己和兒子不過是路邊人人皆可踩踏的雜草灌木,是寄人籬下的狗兒,靠別人賞一碗殘羹冷炙才得過活,又怎敢奢求遙遠的屬於人的尊嚴、公平與權益?

她知道自己不能生出傷人的刺藤,更不能發出討人嫌的吠叫。

正是:夜夜陪侍少年郎,多少窮人辛酸淚!

作者:午夢堂主,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f0fadf556fb6960521798266d9e3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