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糧食日 | 中國糧食生產轉型與鄉村振興

2023-10-16     商務印書館

原標題:世界糧食日 | 中國糧食生產轉型與鄉村振興

今天是第43個世界糧食日,本周是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讓我們攜手行動,積極踐行大食物觀,共同維護國家糧食安全,關注我國的糧食生產轉型與鄉村振興事業。

中國糧食生產轉型與鄉村振興

民為國基,谷為民命。

中國以全球9%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2020年中國糧食總產量達到6.69億噸。糧食生產實現「十七連豐」。人均糧食占有量連續多年超過400千克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雖然中國糧食連年豐收,但糧食安全的基礎仍不穩固。2020年同期糧食進口1.43億噸,大豆進口依存度高達80%以上,糧食產量的地理重心不斷北移,糧食生產的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城鎮化帶來的鄉村人地關係劇烈變化成為驅動糧食生產轉型的重要誘因。農業勞動力城鄉遷移頻繁、生產組織原子化、土地利用轉型動態化等趨勢成為鄉村轉型發展的重要表征。糧食生產活動因其處於鄉村生產生活與資源環境承載的交叉環節,成為鄉村人地關係變化的重要參照物。糧食生產轉型過程是鄉村人地關係相互作用的結果,也從另一個方面決定了鄉村轉型發展的趨勢。

立足「大國小農」的基本國情,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恆話題。新時期瞄準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建構可持續糧食安全體系成為三農領域的重要議題。2015年1月,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建立健全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的若干意見》,對建立健全糧食安全省長責任製作出全面部署,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成為糧食生產的基本底線。2019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指出要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生產,推動藏糧於地、藏糧於技落實落地。2020年11月國家出台了《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全面管控耕地非糧化利用,穩定糧食生產。以上文件陸續出台充分說明以糧食安全為導向的糧食生產政策己成為驅動糧食生產轉型的關鍵因素。與此同時,2017年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20年12月,召開的全國農村工作會議吹響了全面鄉村振興的號角。會議提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宣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糧食安全與鄉村振興兩大戰略,疊加百年未有之國際變局,決定新時期城鄉關係重構與三農問題破解,與二者關係的協調與互動密切相關。

倉廩實,天下安。

吳傳鈞先生指出鄉村地理是農業地理和聚落地理相交叉的研究領域,並出版了《中國糧食地理》一書,編制了《中國1:100萬土地利用圖》,系統介紹中國糧食生產地域格局與土地利用基礎。以周立三和鄧靜中為代表的老一輩農業地理學家出版了《中國農業地理》和《中國農業區劃方法論研究》等農業地理經典著作。劉彥隨等結合新時期鄉村發展和農業生產問題出版的《中國農業現代化與農民》一書,系統闡述了當前農業生產和農民發展面臨的困境。城鎮化進程中,以「空心化」為代表的村莊衰退趨勢導致鄉村「不留人、不養人」,鄉村發展動力持續衰減,「小農戶」與「大市場」難以銜接。破解「誰來種糧」「如何富農」成為新時期鄉村振興必須直面的現實問題,也是學術研究的熱點問題。深入探討糧食生產轉型與鄉村振興的內在邏輯關係及其互動作用機制,具有強烈的時代意義。

本書以糧食生產轉型為邏輯主線,通過「理論框架建構-多尺度實證研究-多類型案例解析-多目標優化調控」構建了糧食生產轉型與鄉村振興的研究架構。基於構建的糧食生產轉型理論框架,嘗試從「要素-結構-功能」視角,全方位闡述糧食生產轉型及其與鄉村振興的互動作用機理。以鄉村人地關係轉型為牽引,鄉村土地利用轉型為線索,通過全國、傳統農區、典型縣域和典型村域等多級尺度分析了糧食生產轉型的格局特徵。結合典型縣域和村域實地調研,總結糧食生產轉型與鄉村振興互動作用的差異化階段類型,並提出針對性的優化策略。

本書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731286;41901204)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八桂學者項目的部分研究成果總結。在項目研究和本書成稿過程中,得到了中國科學院區域可持續發展分析與模擬重點實驗室、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廣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南寧師範大學地學部等單位負責人的指導與幫助,藉此一併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本書寫作過程中,參考了許多專家的論著和科研成果。書中對引用部分作了註明,但仍恐有遺漏之處,誠請包涵。由於糧食生產轉型與鄉村振興涉及面廣,加之筆者才疏學淺,書中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各位同行專家學者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中國糧食生產轉型與鄉村振興》

戈大專 龍花樓 著

中國「三農」關係轉型與未來趨勢的研判!

全面鄉村振興背景下

糧食安全與鄉村振興兩大戰略疊加

立足「大國小農」基本國情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要條件

糧食生產轉型過程是鄉村人地關係相互作用的結果,決定了鄉村振興的未來趨勢。深入探討糧食生產轉型與鄉村振興的內在邏輯及其互動作用機制,具有強烈的時代意義。

本書以糧食生產轉型為邏輯主線,通過「理論框架建構-多尺度實證研究-多類型案例解析-多目標優化調控」,解析了糧食生產轉型與鄉村振興的互動作用過程、多尺度格局特徵、差異化階段類型。本書可供政府管理與決策部門,地理學、管理學、經濟學等相關學科的科研、教學人員參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ec990d827a8b9e7a696825cb2e3825f.html







閱讀非洲

202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