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織金縣有一個小眾旅行目的地——營上古寨。之所以說它小眾,是因為知道它的人太少了。很多遊客都錯過了它。
「營上古寨」位於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龍場鎮,是一座坐落於懸崖之上的古代村落。因其托起古寨的石山極象一隻大象,又被稱為「象背上的古寨」。 「營上古寨」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成為第五批貴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古寨建於三面懸崖的絕壁之上,沿著一條可以三人並行的小道,進入了古寨的寨門。一個寨門就是進入古寨的唯一通道。之所以稱為寨門,織金龍場鎮營上古寨古民居織金龍場鎮營上古寨古民居是我們在一處巨石壘就的石壁上,發現了一個舊時古寨居民用以閂門的石洞,寨門另一邊的石牆,已不知在何年給拆除了。
沿著石板鋪成的便道步入古寨,石板路連接起一個個院落,一個院落居住著幾戶人家。青色的磚,青色的瓦,讓歲月風霜侵蝕成深褐色木柱、木板,讓我們有一種恍然隔世的感覺。在許多古木屋的壁板、窗欞之上,我們看到了許多精美的木雕,或雕刻花鳥或篆刻文字,那靈動的圖案,怎不讓人驚嘆於古寨先民的智慧。
在許多院落里,我們也看到了許多技藝精湛的石雕,石雕的圖案寓意深刻,那繪就海棠、玉蘭的莫不是「玉堂富貴」意取;而松柏間仙鶴翩然起舞的構圖又怎不是「松鶴延年」的寫照;再有那刻著梅花鹿與繁盛芙蓉的又怎不是「六合同春」。林林總總映入我們眼帘的,莫不烙有中華古文化精髓。
鄉民們說,以前王家人天朗氣清時,喜歡在懸崖上對風撫琴,一幅飄飄逸仙的畫卷和敬意,在我心中油然而生。耕讀傳家,是傳統的立世之本,營上古寨是農耕文明的生動寫照,這彈丸之地,也瀰漫著書香之氣,在繁重的體力勞動下,人們有自己的文化信仰。
從這裡走出去的織金教育家王培元先生,就是典型代表,他緊握祖輩們的勤奮與仁懷之風,默默在織金大地上播撒知識的種子,一生桃李滿天下。